第八四二章 千骑卷平冈(上)(第2/3页)

到了成化年间,在大学士李贤的支持下,总制关中军务的王越复议搜套复东胜,以图大举,廷议从之。后朝廷又三遣大将出师,直到成化九年秋,王越以轻骑袭‘套寇’于红盐池,擒斩千余级,尽烧其庐帐而还。受此打击,套内北元诸部皆渡河北去,边患稍息。

但是,这种状况仅维持了二十年左右。弘治年间,鞑靼部一代英主达延汗,即明人称之为‘小王子’统一蒙古各部,势力大增,复拥众入河套驻牧。在其指挥策动下,蒙古各部声势大涨,频频入寇大明,官军面对如此强劲的对手,只能顾此失彼,疲于应付,根本无法阻止蒙古诸部的入犯。

到了武宗正德年间,大明起用右都御史杨一清总制宁夏、延绥、甘凉军务,于是杨一清请复守东胜,主张‘因河为固,东接大同,西属宁夏,使河套千里沃壤,归我耕牧,则陕右犹可息肩。’然而杨一清刚刚扭转了战争的被动局面时,却因忤刘瑾遭罢,其议遂寝。此后,北方蒙古诸部屡屡入寇,动辄聚众数万,杀掠甚惨。而朝廷所任命的封疆大吏多系庸碌之辈,直到嘉靖初年,小王子病死,曾铣出任三边总督,大明才重新夺回了主动权。

当时蒙古各部四分五裂,互相为敌,自顾不暇。而大明经过嘉靖初年的拨乱反正,已经恢复了元气,综合分析形势之后,曾铣上书朝廷,请求出兵河套,并提出了完整的复套计划,被朝野上下认为可行,嘉靖皇帝也是支持的,于是掀起了一股复套的热潮,九边将帅皆摩拳擦掌,誓要恢复河套,完我金瓯!如果彼时君臣一德,将帅同心,经过数年的充分准备,大张挞伐之威,曾铣的计划是完全可行的。可惜后来风云突变,反复无常的嘉靖在决意之前突然犹豫,担心一旦战败会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时任首辅的严嵩抓住机会,怂恿皇帝搁置‘复套’之议,以此打击全力支持此议的首辅夏言。后来更是授意仇鸾构陷曾铣,并以‘廷臣结交边将’的罪名,将夏言拉下马来。

嘉靖二十七年,兵部尚书、三边总督曾铣被杀。是年秋,蒙古诸部相率入寇大同、宣府,严嵩多次以边警激怒世宗,谓:‘此夏言、曾铣开边启衅,故报复耳。’嘉靖遂令将夏言弃市。在此期间,不少大臣与督抚边将都因复套之事遭受了打击,朝中大臣参与议复河套者悉夺俸,言官廷杖有差,巡抚谢兰、张问行、御史盛唐等人,均遭贬黜……

至此,朝中再无人敢议‘复套’,使大明失去了掌握战略主动的黄金机会,加之嘉靖与严嵩等人对边事缺乏远见、措置无方,对蒙古诸部请求通贡互市问题态度消极,缺乏变通,使各边境形势日益恶化。嘉靖二十九秋秋,俺答汗纠集蒙古诸部大举入犯,薄近都城,严嵩认为‘败于边疆尚可欺瞒,败于京城无法掩饰’,于是不许军队出战,任俺答在京师附近大肆抢掠,最终饱掠而去,是为震惊中外的‘庚戌之变’。

后来,俺答汗不断派人请求通贡互市,也表现了与大明改善关系的诚意,但因为庚戌之耻,难以释怀,均被嘉靖拒绝。从此,边境战火再起,虏患日烈。俺答汗率蒙古诸部屡屡犯边,宁夏、甘肃、大同、宣府、延绥诸边镇岁无宁日,边将死难者日多,百姓被杀者更是不可胜纪,终嘉靖之世,北疆一直笼罩在硝烟弥漫之中。

这种状况,直到严嵩去职、徐阶当政后才有所改变。可见,议复河套的失败,对大明北疆防御产生了多么不利的影响。而在座诸将,在曾铣提议复套之时,便大都在九边服役,虽然那时只是中下层军官,但仍然对当时各镇厉兵秣马,只等一声令下,便灭此朝食的昂扬斗志记忆犹新,也同样对议复失败,曾铣被害而痛心疾首、深以为憾。

这些年来,多少前辈上司,临死之前念念不忘的,不是自己的子孙后代,而是生不能复河套川,死无颜见曾大帅!

‘复套’,已经因为承载了太多代人的夙愿,而变成了烙在大明人心中的一个情结。

所以沈默一提出‘复套’,那些东南的财主们,就愿意支付子弟兵的军费;所以沈默一提出‘复套’,在场的众位将帅全都按捺不住,一反常态的争相请战!

“中堂大人,一定要让末将去啊!我曾经在曾大帅帐下效力,对那里熟得不得了!”

“阁老,要用末将啊!我爹临死前,让我指天发誓,如果朝廷有复套那天,一定要奋勇争先,哪怕当一名马前卒,也要站在复套的战场上!”

“督帅大人,您把俺从四川调来,就是为了复套的吧,肯定不能少了俺!”

“论起捣巢奔袭,俺老马数第二,大明就没人敢数第一,大人,您能不带我去?”

望着争先恐后的将军们,沈默笑了起来,军心可用,军心可用啊!

※※※

待众将激动之情稍定,沈默才笑道:“诸位积极请战的心情可嘉啊,但是九边战线绵长,都去收复河套了,那宣大前线谁来守护,蓟镇京师如何拱卫?”顿一顿道:“所以,肯定是要有分工的。”

众将顿时屏息凝神,巴望着沈默,希望他能点将点到自己。

“收复河套,三边驻军的力量是不够的。”沈默淡淡道:“为此朝廷已经在三年之前,便从京军三大营选锋,充以南军,以及招募的新兵,编成了选锋十营,花费巨资加以训练。练兵千日,用兵一时,这次就用他们支援三边了!”

沈默话音一落,会议室内嗡得一声,众将又一次按捺不住了……戚继光、李成梁这些选锋营的将领,以及刘显、李锡、姜应熊等三边将领,自然心中暗爽。至于王崇古、陈其学这二位三边督抚,因为早就知情,尚能保持宠辱不惊。

但其它两位总督麾下的将领就不干了,大声嚷嚷道:“凭什么让他们这些没上过战场的家伙出风头,我们不干!”

“谁说戚将军没上过战场!”戚继光含蓄,李成梁却是个不吃亏的,针锋相对道:“戚将军百战百胜的名头,是自封的吗?”

“那是在东南,和土匪似的倭寇打,算什么本事?”

“在万全右卫也是和倭寇打吗?”

“那也靠了我老马使出老命去诱敌,不然鞑子是傻得吗?迎着头往车阵上撞?”

“够了!”双方吵得不可开交之时,沈默拍案大喝一声,顿时让场面一滞。他盯着马芳道:“德馨兄,你是不是输给我一个承诺?”

“啊……”马芳顿感不妙,但那天众目睽睽,证人都在场,岂能赖账,只好吞声道:“是。”

“我现在就要你答应我,帮着谭部堂把宣大守好。”沈默一字一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