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秋风落叶(第4/15页)

还能如何?

于是高大节灰溜溜地带了两万人马,出门到处去找清兵的麻烦。

这时候清兵统帅岳乐,正和简亲王喇布合兵,再加上江西总督董卫国,三人凑足了十万人马,正在围攻南昌。

可怜那座南昌城,此时城中只有不足两千人,守是不可能守得住的。于是这些士兵每天就在城楼上载歌载舞,搞得岳乐一惊一乍,正不知如何是好,突听韩大任渡江全军覆没,高大节又来了。

当时岳乐就说:坏菜了!这个高大节,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要是没有他,战争现在应该就结束了。可是有了这个家伙,诸位,我的意思是,咱们抓紧时间掉头吧,能跑多快就跑多快。

岳乐的话,惹得清将明阿勃然大怒:王爷,你丫什么毛病?这世上哪有长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道理?那高大节再怎么说也不是三头六臂,怕他何来?

岳乐说:我不是害怕他,我只是建议见了他逃得快一点……

明阿怒不可遇:少来了,王爷!让我提本部兵马出战,定然斩得高大节首级来见。

岳乐说:老阿,不是我不提醒你,这样拿鸡蛋碰石头……你想我能让你一个人去吗?可如果大家都陪着你去死,你又与心何忍呢?

明阿气得仰天长叹:王爷,你是泥溪一战,中了高大节的奸计,被他打得脑子短路了。别害怕,这次你听我的,我肯定让王爷打败高大节,再把面子捞回来。

岳乐说:你越这么说,我就是越觉得咱们这次有点悬。传令下去,三军慢慢走,慢慢走,能走得多慢,就走多慢。

于是清军大队人马迎战高大节,却是行速极尽缓慢。

这一日正行之间,忽然有侦察兵飞马来报:报,那高大节只带了两万人,正奔新昌去了。

当下岳乐精神一振,大叫道:三军听令,即刻给我狂奔,不跑到新昌,不可以停下来!

明阿大惊:王爷,你又发什么神经?前面走得比蜗牛还慢,现在却冲得比兔子还快了?

岳乐道:你丫知道个屁啊!前面慢走,是为了养兵力,现在疾行,是为了争夺必争之要地。

于是大军疾行,跑了一天一夜,终于跑到了新昌,敲开老百姓的家门,问道:老乡,你不要怕,我们就是想跟你打听打听,听说了高大节的贼兵了吗?

你问高大节啊!那老百姓从被窝里爬出来,揉着惺忪睡眼道:前天他们就过了大觉寺,往北边走了。

岳乐一琢磨:高大节已经走了?走了好……传令三军:安营扎寨,夜晚要小心提防,打起精神……

于是清军就安营扎寨,倒头大睡了起来。睡到第二天早晨,清将明阿爬起来,左右看看:好好奇怪啊,怎么这里满山遍野,都插着花花绿绿的战旗,旗上还绣着一个高字?

高?

高大节?

哇……十万清兵齐声声发出一声惨呼:糟了,又被高大节的游击队给包围了!

7.血战高觉寺

话说清兵十万大军,正歇息在新昌高觉寺,一觉醒来,发现已经被高大节的两万名游击队包围了。

只听山中号炮响起,就见那两万名游击队,一共分成十几路,人数最多的不过两千人,最少的是高大节自己带的人马,连他算在里边也只不过二百人。这十几路人马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呐喊之声,不由分说。从各个角度抢入清兵大营。

可怜这十万清军,整整跑了一天一夜的山路,此时正值个个骨软酥麻,睡得迷迷糊糊之际,耳听得杀声四起,惨叫一声:谁把我的鞋子穿走了……还给我,那是我的短裤……正自纷抢短裤之际,游击队已经蜂拥而入,不由分说,手中的刀枪照清兵的屁股蛋子上就戳。

整个清兵大营,霎时间一片混乱,无数人捂着屁股,赤裸着身体,向着四面八方到处乱窜。这时候最镇定的要数着统帅岳乐了,他稳坐中军帐,传令各部接应。可这时候谁还顾得谁?游击队和没穿衣服的清兵混杂在一起,整个战场就像是被开水浇透了的蚂蚁窝。说不尽的混乱。

这时候混乱之中,突然冲出来两百骑兵,领头的,正是满脸晦气的高大节:岳乐,你穿好衣服没有?我可不等你了,自己进来了。

岳乐说:你们看看,都怪明阿乱惹事。我早就说过的,千万别碰这个高大节,这厮很野蛮的。

岳乐掉头就走,清军全线崩溃。

十几路游击队满山遍野,到处乱窜,高声呐喊。

岳乐逃到个安生之地,吩咐一声不吭的明阿:别这么拉着一张脸了。赶紧,去抢占交通要道,要不然咱们一个人也回不去了!

明阿怒吼一声,返身杀了出来,去抢占交通要道。不一会儿,有人拼死冲了回来:报告,明阿将军正冲之际,不幸遭遇到了高大节的二百人,被高大节把脑袋切掉了。明阿所率的5000人马,都已投降高大节,这时候正在追杀咱们呢。

岳乐摇头道:听我的没错,这个高大节不死,大清铁定要完蛋。

于是岳乐落荒而走,后面无数已经投降却急于立功的清兵疯狂追杀上来,追得岳乐一口气逃出二十多里地。听不见后面的追杀声了,再清点兵员人数,发现逃出来的还不到三万人。

8.宰了你姑父

康熙十四年四月。64岁的吴三桂亲征松滋,二十万大军直逼长江。

夏国相、胡国柱、郭壮图、卫朴四大女婿齐至帐下,齐齐高呼: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岳父,你丫别磨唧了,快点下命令吧!

渡江之役,由此而始。

每个历史学家研究到这里的时候,都会跳起来,把脑袋往墙壁上咕咚咕咚地重力撞击上百八十下,曰:倘若吴三桂挥师渡江,康熙那边铁定就江湖除名,没得混了。

可是吴三桂,最终却没有渡江。

为啥呢?

因为有人阻止了吴三桂。

这人是谁呢?

这人名字叫王熙,乃大清兵部尚书。自打吴三桂起兵以来,王熙就得了哆嗦的毛病,只要一见到康熙,就害怕得全身直哆嗦。因为康熙总是揪住他,连打带骂,强迫他立即摆平吴三桂。

可王熙哪来的这本事?

可他是兵部尚书,连个64岁的老头都摆不平,那康熙还养着他干什么?

所以这王熙的脑袋,在他的脖子上多搁一天,他就算是侥幸一天。

如何在康熙盛怒之下,摘掉自己脑袋之前,摆平吴三桂呢?

王熙茶不思,饭不想,每天就琢磨这件事。这天他退了朝,出了宫门,也不上轿,心里想着这个问题。耷拉着脑袋往前走,谁跟他说话,他也不言语。就这么走啊走,想啊想,忽然之间砰的一声,王熙诧异的一摸眉骨,摸到了满手的鲜血。再扭头一看,只见一个衣衫华丽的小孩子正撒腿狂奔,逃到不远的一扇府门前,躲藏到在石狮子后面,又向他掷出一块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