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西疆烽火(第6/7页)

苦劝无效,喇嘛僧们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将无端邪火,发泄到了六世活佛的情人身上。

11.佛是有情人

在大雪山,至今还流传着六世达赖情人的悲惨传说。

传说,六世达赖活佛长大以后,不顾喇嘛们的强烈抗议,娶了一个美丽的妻子,名字叫玛吉阿米。此后,活佛就和爱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活佛告诉喇嘛僧们说:我的妻子将会生下一个手执法轮的男孩,这个男孩长大之后,必定会成为一代藏王。有了这个藏王,从此大雪山的百姓就会过上幸福安宁的好日子。

然而,那些愚蠢的喇嘛僧们根本不相信六世活佛的箴言,他们趁着六世活佛不在家的时候,成帮结伙地冲入活佛的家门,残忍地杀死了活佛的妻子。剖开肚子一看,果然发现肚子里有一个手执法轮的胎儿,于是大家惊恐万状……

然而真正的历史,远比传说更要令人黯然。

当六世达赖的恋情曝光之后,引发了雪崩一般的惊恐。为了阻止这件他们所不理解的事件,十几个男人将玛吉阿米掳到了山坡上,把活佛的情人轮奸。而后派人告诉活佛说:你爱着的女子,她已经不纯洁了。

听到这个消息,六世达赖活佛无限悲愤,回答说:世间一切的污浊,都不足以沾染玛吉阿米的圣洁。

事情就是这样:在大雪山,一方面是桑结和拉藏汗之间的权力斗争:另一方面是六世达赖争取爱情与自由,这使得时局愈发变得错乱迷离。

事实上,只有当尘埃落定,人世间龌龊肮脏的权力之争沉落入历史的深处,才凸显出六世达赖活佛争取爱情自由的神圣价值与意义。

即使是在当时,六世达赖活佛争取爱情自由的行动,也立即赢得了大雪山人民的支持与爱戴。在大雪山的信仰里,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是大雪山的保护神十四个化身组成的整链条的一环。

总之,形势是严峻的,斗争是复杂的,道理是越说越糊涂的。

桑结决定采用一个简捷有效的法子,彻底终止这一团乱局——杀!

当刺客于暗夜中准备行动的时候,六世达赖已经为他自己争取到了更多的自由和更为广泛的恋爱权力。1702年(藏历水马年,康熙四十一年),六世活佛已经20岁了,他明确地拒绝受戒,改穿了俗人的蓝缎子衣服,留了一头飘逸的秀发,手指上戴着黄澄澄的戒指,手持弓箭,带着一群漂亮的女生在公园里寻欢逐乐。

喇嘛僧们悲愤地说:在拉萨,活佛是一个快乐的青年。

一天晚上,快乐青年仓央嘉措在寻欢尽兴之后,又循着往常的路线,悄然地溜回到寺院中。正在他悄无声息地打开门的时候,身后几条黑影突然蹿了出来,人未到,刀风已起,冷飕飕的刀锋,径取活佛首级。

只听当的一声金属撞击之声,好一个活佛,他虽然沉湎于酒色之中,却是大雪山身手最为惊人的剑客。听到刀风破空之声,他不慌不忙地将身子一俯,顺手挥动手杖,驾住了刺客砍来的第二刀。

刺客们有眼无珠,满脑子只想到杀了活佛就有银子可拿,却想不到活佛有如此敏捷的身手,岂是他们这些凡夫俗子所能靠近的?一个刺客抢前一步,一刀搠向活佛的咽喉,却只听噗的一声闷响,就听那刺客发出了尖利的惨嚎之声。

他的鼻梁骨,被活佛一手杖敲塌了。

另几个刺客还不知死活,正要上前,早被活佛砰砰砰几杖,准确无误地敲击在他们的手腕上,顿时手骨断裂,钢刀呛啷啷一声落在地上。

这时候寺庙里的僧人们听到响动,闻声赶来保护活佛,几个刺客捂着鼻梁手腕,狼狈而逃。

这一幕,全被躲藏在暗处的摄政王桑结看到了。

当时桑结就明白了,这个沉湎于酒色的快乐青年,千真万确的是五世达赖活佛转世,只不过自己的修行不够,无法参透六世活佛行为的意义。

但无论如何,桑结已经不再打算劝阻六世达赖活佛了。他觉得,眼下最重要的工作,还是先干掉拉藏汗,将大雪山的全部权力抓在手上最为妥当。

12.鏖战大雪山

摄政王桑结和拉藏汗之间的矛盾,要说起来实在是太简单不过的了。他们两个一个是摄政王,另一个是拉藏汗,都在拉萨办公,各自发布各自的行政命令。这是最典型的一山二虎之格局,要是不打起来,那才叫怪事。

此外,桑结想要干掉拉藏汗,还有一个奇怪的原因:

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

看看这个桑结,他在五世达赖圆寂之后,隐瞒消息长达十五年:忽悠噶尔丹起兵闹事,直到噶尔丹身死而止。

噶尔丹的事情消停了,桑结又跟六世达赖闹,直到六世达赖怒而出手,打得刺客掩面狂奔,桑结这才明白过来这次又没闹对。

没闹对那就换个人,接着闹。

于是桑结又转向跟拉藏汗开闹,总之他是闲不住!

这一次怎么闹合适呢?

桑结想:要不我花钱雇个临时工,让他往拉藏汗的饭碗里搁点毒药吧。

就雇用了一个汗府的内侍,给了他一大堆银子,外加一小包毒药,让内侍趁人不注意的当口,放在拉藏汗的饭碗里。

不曾想,桑结这次雇用的临时工,业务能力太差,毒药还没等放进饭碗里,就被人当场逮住了。然后严刑拷打,这厮一五一十地全都招了。

招了就好办!

于是在公元1705年(藏历木鸡年,康熙四十四年),由拉萨快乐青年仓央嘉措主持会议,大雪山的降神人、色拉、堪布统统到场,商量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经过激烈的争论,会议一致通过,免去桑结摄政王的职务,但为了弥补他的经济损失,将贡嘎宗地方的财政税收全部拨给桑结。此外,保留拉藏汗的称号,但是拉藏汗需要返回青海驻扎。

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各打五十大板吧。

总之就是这么个意思。

会议上,桑结和拉藏汗各自发言,都表示坚决支持本次会议的决定。

表态过后,拉藏汗就离开了拉萨,途经羊八井、当雄等地,最后抵达那曲。而此时,藏北的蒙古军队迅速地向那曲集结,进入了战备状态。

5月份,两路军队浩浩荡荡地向着拉萨进发,一支由拉藏汗本人率领,从澎波而来:另一支由拉藏汗的正妃次仁扎西率领,从堆龙德庆而来。

消息传来,大雪山极度震惊,色拉寺、哲蚌寺的上师,密宗院的轨范师以及班禅大师的代表,闻讯后立即赶去劝阻,遭到拉藏汗的断然拒绝。

已被免职的摄政王桑结闻讯大骇,立即集结藏兵。藏兵还没站好队形,拉藏汗的王妃次仁扎西就已经统兵到了。双方一场好砍,因为藏兵这边没有任何准备,大败亏输是必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