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73章 坦白(第2/2页)

他这样的疑问,比直接说王贤忠诚不贰还管用。果然,只见皇帝的表情起了微妙的变化,便听朱棣冷哼一声道:“他不过是狗拿耗子罢了!”说着看看一旁的黄俨道:“你觉着王贤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黄俨可是此案的听审官,闻言神情一凛,不禁心下打鼓,有心给王贤捅上两刀,又怕说错了话,露出自己的马脚,只好道:“臣说不好……”

“有什么说什么就是!”朱棣不耐烦道。

“是,”黄俨只好称量着道:“回皇上,臣以为他这样做,至少有三个心思。”

“哪三个心思?”朱棣紧接着问道。

“第一,他是跟纪纲在别苗头,两人在锦衣卫闹得不可开交,他对纪大人安排他任贡试的搜检官,意见好像很大,此举坏了纪大人的好事,他可以看笑话。第二,他知道皇上英明,肯定瞒不过去,所以索性先交代了。”黄俨看看皇帝的脸,见朱棣依然面无表情,才放下心接着道:“第三,他对太子的感情还是很深的,虽然和胡广等人的关系不好,这种时候还是要保一保他们。”

其实黄俨把王贤的心思猜了个七七八八,可惜他虽然聪明有余,但缺乏真正的智慧。在真正有智慧的人——譬如永乐皇帝朱棣眼中,首先看到的是这个案子对朝局的影响——正如王贤所言,如果这个案子坐实了,对朝局的震动就太大了。今年年初刚死了个首辅,这下再杀一个首辅,大明朝的文官真有一蹶不振的危险。

永乐皇帝虽然是马上得天下,但也知道治理天下要用读书人,但此时距离大明开国不过几十年,距离靖难更是只有十几年,他登极后又是平安南、又是征漠北,国家几乎一直在征战。这样的结果便是朝中地方上满是勋贵功臣,这些家伙仗着功劳,手里又有兵有将,一个个飞扬跋扈,哪里把那些靠几篇文章发迹的文官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