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曹军压境无奈和江东,痛失至亲忍悲谋国事(第5/6页)

“让均儿回荆州料理丧事,成么?”黄月英轻轻地说。

诸葛亮静默了一会儿:“好。”

黄月英悄然一叹,她挽住他的胳膊,觉得他的身体很凉,她便挨得他更紧一些,也不知自己那不多的温度能不能驱走包围他的寒冷。她把脸贴着他的肩膀,静静地说:“什么事都搁在心里,你累不累呢?”

诸葛亮回过脸来,微苦的笑被月光温柔地吻住,他轻轻拥抱住了妻子,这无声的动作倾诉了他满心的感激和动容。片刻后,他像是想起什么事,竟去寻来外衣,作势要出门。

黄月英愕然:“大半夜的,你这是要去哪儿?”

诸葛亮披着外衣:“想起有事没做完,反正也睡不着了,不如去做事。”

黄月英嗔怪道:“劳碌命!”她不得已,便去外间叫来两个僮仆,让他们擎了灯送诸葛亮去外堂。

诸葛亮走到了门边,柔柔的光洗过他清穆的脸,他对黄月英殷殷道:“你睡吧。”他吱嘎推开门,脚步声像软绵绵的雨滴,挠着墙根远远地遁去了。

黄月英哪里还能入睡,坐在床边出了一阵神,也不知该做什么,莫若去瞧瞧诸葛果。这才站起来,却发现那柄白羽扇安静地躺在床边,她握了起来,犹豫了一刹,到底还是走了出门。

好奇的夜风趁机溜了进来,在空荡荡的房间里苦苦地寻找,却沮丧地一无所获,只得停驻在湿润的枕头上,点点的光随风摇曳,宛若谁来不及拭去的泪。

卷尾

阳光落在成都左将军府中,仿佛一卷薄脆的刀锋,将府邸整整齐齐切成两半。一半仿佛透明的纸,墙砖都闪着灼热的白光,一半却似被灰墨污染的面孔,沉默得失去了轮廓。

屋里恰是窗明几净,人的脸和家什物件都有明晃晃的光芒在跳跃,刘备举起手,将一张舆图郑重地交给了诸葛瑾。

舆图并不大,唯有荆州一地,潺湲湘水从中央横亘而过,仿佛一道深不可弥合的裂痕,把广袤的荆州残忍地剖开,从此彼此暌违,老死不相往来。

“以湘水为界,”刘备面无表情地说,“长沙、江夏、桂阳归属江东,湘水以西,南郡、零陵、武陵属我。”

诸葛瑾捧过舆图,又听刘备道:“长沙、江夏、桂阳三郡印绶,由荆州镇将关羽只手交换,翌日,江东可遣吏接管。”

“左将军诚意昭昭,从此东西两家盟好,永不相悖。”诸葛瑾微笑道,他是循循君子,永远保持着不温不火的柔软风度。

刘备笑了一下,笑容没有太多喜色,却是保持着君王的矜持,甚至有些不甘的隐忍。诸葛瑾知道,若不是逼不得已,刘备绝不肯让出一寸土地。

刘备和诸葛瑾寒暄了些不疼不痒的客气话,他像是觉得不得不说,停顿了一会儿,神情微微黯淡,语气也柔软了:“子瑜,听说尔家二姊命陨,还望节哀。”

诸葛瑾心中轻轻一跳,他没有显出过分的悲伤:“承蒙左将军挂怀吾家丧事,此为家门不幸。”

刘备叹息道:“尔弟孔明听闻噩耗,心甚哀之,奈何他事务繁多,不能亲赴荆州主丧,家姊之事,我已托云长多加照拂。”

“舍弟孔明身负重任,岂比常人,吾自知其不得已,多谢左将军体恤家门。”诸葛瑾平静地说。

说的虽然是丧事,却用的是公式化的语气,到最后,诸葛瑾既没有提出要与诸葛亮会面,更没有见到诸葛亮,仿佛他和刘备口中的“孔明”只是一个名字熟悉的陌生人,连面孔也像一团模糊的烟雾。作为各为其主的一对兄弟,血缘是他们斩不断的联系,可形势必须让他们保持难受的距离。

离开左将军府,诸葛瑾并没有疾去传舍,他安步当车,沿着繁荣如锦的成都街衢缓缓步行,看得满街热闹如烈火烹油,穿梭行人衣袂如影,一骑骑飞马从宽直的街道上奔跑而过,仿佛一支支响箭扑入街角束束聚集的阳光里。

诸葛瑾回头对随行的侍从说:“成都比之江东如何?”

侍从想了想:“成都似更热闹,”他慌忙补充道,“只是成都血腥味儿重。”

“这是什么说法?”诸葛瑾笑问道。

“我听说,”侍从压低了声音,“成都这一两个月中,因着汉中的缘由,杀了很多人呢。”

诸葛瑾的笑容缓缓消逝了,侍从所谓的传闻他是知道的,自汉中丢失,曹操兵临巴蜀,蜀中一日数惊,流言不断。诸豪强甚至欲举家南逃,闹得四地人心惶惶,为了震慑浮乱的民心,左将军府不得已大开杀戒,将一拨擅传流言者逮拿弃市,而听说在刘备回成都前,以铁腕手段镇压流言者的,却是他的弟弟诸葛亮。

诸葛瑾不知为着什么古怪的理由,心情落寞起来。街肆上吵嚷的声音似被水湮了清晰的轮廓,仿佛过去那场花团锦簇的美满记忆,时间一瓣一瓣凋谢,那些曾经干净得像水似的纯真,都不见了。

他于是只能在记忆里寻找曾经的温存怀念,想起那个笑嘻嘻的总角儿童,绯红的脸蛋儿仿佛刚熟的红桃,活泼泼不曾有丝毫忧烦。从门前长街落下的大捧阳光中跑向他,利利索索地称呼一声:“大哥”。

大哥……多生疏的称呼,仿佛远山的一阵风,在云深雾海间摇曳缤纷,却永远,难以触摸。

诸葛瑾刚走到传舍门口,迎面走来一个清朗面孔的年轻人,礼貌地称呼道:“大公子。”

诸葛瑾看了半晌,忽地想起来了,他喜道:“你是修远?”

“蒙大公子记得。”修远赧然地说。

诸葛瑾仔细地打量着他:“竟长这么大了,算算,我们上次见面,还是建安十六年……在荆州……”

“是。”

“你这是顺路么……”诸葛瑾一面寒暄,一面下意识地往修远身后望去,却只有微风卷着明丽的光芒,并没有他熟悉的那张脸。

修远慢慢从怀里取出一封信:“我奉我家先生之命,特送一封信给大公子。”

“这是什么信?”诸葛瑾犹犹豫豫地接过来。

“是乔公子写给您的信。”

那信忽然变得沉重起来,诸葛瑾握着信竟不知该说什么好。

“先生让我代句话,乔公子一切安好,请您放心。”

诸葛瑾这才反应过来,却只喋喋出几个零碎的字音:“好好。”

“再有,二小姐的丧事,先生不能亲赴荆州料理,他实在是抽不开身,请大公子原谅他的无情。”

“好,我知道。”诸葛瑾仍只是像个木偶似的喃喃,他停了停,问道,“你家先生在哪儿?”

“他忙于公务,不能亲来。”修远含糊地说,诸葛瑾并不追问了,他心里清楚,兄弟暌违到底有着不得已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