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表字君礼,忘年知己(第2/2页)

“你难不成又在想什么得罪人的事?你前次在吏部关试时言道书判只重文采不重时务,此事我已建言,朝中有不少官员附议,虽未见能立时有所改善,却对后辈不无裨益。如今你若有什么想法,尽管提出来便是。若是值得做的,我便与你再参详参详;若是错的,那你也可以知道错在何处。”

这等实事求是的态度让杜士仪忍不住笑了起来。等到重新进了书斋入座,他就对宋璟肃手一揖道:“正如宋开府之前所言,如今去大唐开国已经时日久远,当年合适的制度,如今却已经不再合适。就比如国初地广人稀,因而永业田和口分田总计百亩,可以惠及每一个百姓,而府兵备兵械随时应征战,以战功奖田土和勋级,更可惠及子孙出仕,可现如今,一丁成年非但分不到百亩田土,却要承担和百亩地相同的租庸调,再加上摊逃之故,因而逃户越来越多,兵役乏人,附庸王侯公卿之下的不计其数,宋开府以为然否?”

如此境况,宋璟身为昔日的宰相,怎会不知情?沉默片刻,他便点了点头道:“然。”

“之所以均田制如今已经几近瓦解,便是因为田土实则不禁买卖。而租庸调是以丁口计,然则如今既然没有那么多田地,以丁口计租税劳役,不如以田亩计赋税,而以财帛募兵守疆土。”

宋璟不禁有些惊异地看着面前的弱冠少年,目光炯炯地问道:“你虽署理过万年县廨户曹,然则时间不长,缘何会想起此节?”

“从前在嵩山遭遇蝗灾时,我就想过此事,后来观风北地,在云州见逃户竟蜗居于云州废城,就更是心有戚戚然。今天来见宋开府的,起因只在于舍妹从东都来,谈及路遇饿殍事,一时心有所感。”

“此法你并不是第一个提出的,然而却决计是所有建言者中最年轻的那个。”

宋璟轻轻摇了摇头,随即沉声说道,“兹事体大,你如今官职太过卑微。且把此事再行梳理,等轮廓齐全了,再做打算。此事若真的要做,远比宇文融眼下的括田括户更得罪人,也远比我当年禁恶钱更难推行!先把该想的细节想完全,然后再暗自留意能用的人,断然再不能犯当年我犯的错!今日这番话,只在你我,切不可对其他人提起。如今政事堂的三人之中,源乾曜虽则推荐了宇文融,但骨子里却不喜太大的变革;张说之这个人,喜好文学之士,你固然可以轻松投他所好,但要涉足实务却难;至于张嘉贞……他太刚愎了,否则也不会因为爱重苗氏子就看轻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