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章 诗品高下,河州刺史(第2/3页)

他自失地笑了笑,这才说道:“子美之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单论科场题名进士及第,子美不无机会。然则如今子美的经历,较之太白、浩然、摩诘、子羽、少伯、季凌等人,尚有不足,因他年轻之故,其才尚不得尽展尽显。说到底,诗赋发自肺腑,有豪阔之心,若无豪阔之经历,也是做不出来豪阔好诗的。当年燕公也好,如今的张相国也好,虽则文名卓著,但更多的是因为仕途登顶为人高山仰止。若是等到后世论诗赋高低,他们却未必仍为顶峰。颠沛流离的,不得志的,直面时弊的,其诗赋之高远,决计会居于二张之上!”

前头听到杜士仪评论自己的志向一语中的,杜甫只觉得一颗心滚烫滚烫,险些就这么冲进去,可听到杜士仪说自己经历比其他人有所不足,他顿时愣住了,甚至于杜士仪说过自己科场题名机会很大,他都没太在意。仔仔细细掰碎了思量经历不足这句话,他渐渐就明白了几分。虽说父亲仕途平平,可终究祖父留下来还有些底子,足够他自小生活富足,不像其他人那样或见识了世事坎坷人情冷暖,贬官流离郁郁不得志,他太年轻,一切都还刚刚起步。

就在他心乱如麻的时候,突然感到肩膀被人用力拍了一下,紧跟着就传来了一个声音:“子美为何一个人孤立在此?”

回头发现是张兴,杜甫顿时更有些慌乱。在门前偷听无疑是典型的听壁角,君子不为,而他刚刚实在是因为听得着实太过于聚精会神,完全忘了他可以大大方方进去。正当他尴尬之际,书斋大门陡然大开,开门的宇文审只看了杜甫一眼,仿佛不知道其站了好一会儿似的,笑着说道:“原来是奇骏正好回来,撞上了子美?不要在外头说话,杜师请二位快进去!”

张兴刚刚只不过是一时兴起拍了杜甫的肩膀,这会儿见其有些失魂落魄,他顿时醒悟到,只怕是杜士仪在里头说什么让其听见了。善于察言观色的他立刻略过此节不提,上前行过礼后就含笑说道:“大帅,我此行不负使命,终于是说动牛大帅同意了!”

“为了茶事,一而再再而三劳动河西牛大帅,若非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也不会出此下策。”杜士仪苦笑一声,随即便打起了精神,“蜀中茶商处,仲通已经都去一一见过了。从即日起,货卖吐蕃之茶价,浮涨一成,这高价所得会由此输入秦州,作为重建之资。子美,等到这第一批款项到位,你就去一趟秦州见段判官!”

如今雅州那边是张简以雅州长史,判都督事,知剑南道茶引使,已经答应严打不法茶商私自市茶,同时浮涨从雅州入吐蕃的政府指导茶价一成。当然,截留下来的这些钱,足够雅州好好围堰造渠,修缮桥梁,好好做一番实事了!

当然,能够做到这些,也是因为吐蕃在去岁越境进攻之中理亏,所以只能暂时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可他也无需此政持续太久,只要能解燃眉之急,如此也送给陇右道采访处置使苗延嗣一个喷口水的机会!他杜士仪固然有钱,可拿自己的钱去补贴地震之后的秦州,只会遭人诟病,吃力不讨好的事,他不会去做,就连此次损敌资己的这一计,也并不是先斩后奏自行决定的,鄯州到洛阳的这条官道上,也不知道要跑死多少马!

可两京那边,他一直都是用的自己私人,鄯州进奏院一直弃置也不是办法,该是时候派个人去挑起那个担子了!

如今正是新茶采摘之后,运出蜀中卖往各地的时节。茶商们那儿,虽则是与剑南道渊源颇深的鲜于仲通前去谈妥的,但王容暗地里通过白姜以及白掌柜,软硬兼施,茶商们最终不得不答应了这个为期一年的临时茶援计划——把浮涨一成的利润捐出来支援秦州重建,不管他们乐不乐意,都不得不答应。好在杜士仪掣出了勒石立碑的杀手锏,一想到自己的名字会出现在上邽县以及成纪县新城建成后的石碑上,商人们也就没有那么大的抵触情绪了。

好歹也能在青史上留个名,横竖又不是自己出的钱,只希望吐蕃不要因为茶价飞涨不买茶就行了!

之前陇右节度拨出了大笔钱款往秦州,此等事自然瞒不过陇右军将,这样一个无底洞自然让上上下下颇有微词。得知杜士仪竟然朝茶商们摊派,将校们非但不以为奇,反而觉得此计甚好,原本的骚动也渐渐平息了下来。在这种风波之下,他却收到了来自洛阳的急信。

河州刺史兼镇西军使苗晋卿,迁户部度支郎中。

苗晋卿去年会跟着他到鄯州来,是因为萧嵩以其为裴光庭拔擢之人,本来就想撸掉,结果被杜士仪三言两语裹挟捎带了出来,两边皆大欢喜。如今萧嵩辞相,杜士仪早就预料到苗晋卿恐怕会重新征调入朝,却没想到这一天会来得这么快。户部是如今任门下侍郎的裴耀卿的老本营,而裴耀卿正要主理江淮河南转运之事,需要能员佐理也是意料中事,性格温和长袖善舞的苗晋卿自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对于苗晋卿来说自然是难得的机会,可河州在陇右诸州之中的地位仅次于鄯州,这个刺史之位比预想中更早地空缺出来,杜士仪难免头疼。平心而论,他更属意于王忠嗣,可王忠嗣去岁刚刚遭贬,即便又以战功得了相应褒奖,可终究在陇右根基仍不及那些父子相继的世代将门。倘若立时三刻荐王忠嗣为河州刺史,也许能够在御前通过,但却不利于将来。至于肯定会因为此缺上蹿下跳的郭建,他却不放心这个实在太会钻营的家伙,竟是两头犯难。

河州看似不及洮州内有羌胡,容易爆发内乱,可同样正临吐蕃边境,如果无有大局眼光,少有差池就可能造成大乱子!而且更重要的是平衡,看来他得派人到东都那边活动活动。

果然,当这个消息最终确定的时候,郭建就立刻上了鄯州都督府,在镇羌斋中表忠心表决心,滔滔不绝暗示了好一番,就差没明说自己是河州刺史的最佳人选了。杜士仪知道,若是按照过往的军功,这家伙勉强也算是够格了,而且从前他利用郭建收拾了郭家的刺头,以及郭知运这颗最大的钉子,除了拔擢其为临洮军正将之外,其余的甜头便只有一个空头行军司马。于是,他少不得表示自己会向上举荐,力争此职,等郭建一走却不禁踌躇了起来。

不多时,门外就传来了叩门声:“大帅。”

“是仲通啊,进来吧!”杜士仪笑着吩咐了一声,等到鲜于仲通进来,他示意其坐下,这才开门见山地说道,“仲通,我有意重振鄯州进奏院,打算派你回京,你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