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宣和六年 第115章 新梅花三弄(上)(第2/2页)

虽未看王胜一眼,但王胜的一举一动,却好像在脑海中浮现。

这一曲《风雷引》,上辈子时他不知练习过多少次。而今细听古人演奏,却又多了许多感触。毕竟,历经八百年之久,宋人的风雷引,和后世的风雷引还是不同。特别是在一些细微的指法上,又不小出入。玉尹闭着眼睛,脑海中却浮现出王胜指法的变化,一边推敲琢磨,细细体味,一边又轻轻点头,暗自称赞……雨过天晴,琴声戛然而止。

玉尹猛然睁开眼,看着那王胜,突然笑了。

“衙内使得好琴!”

这家伙莫非疯了不成,怎地为敌人鼓掌?

赵多福眉一蹙,有些不太高兴;但是赵福金的脸上,却透出了一抹赞赏之色……她,并非称赞王胜的琴技,而是赞赏玉尹的气度。

好便是好,这来不得虚假。

玉尹越是如此,赵福金就越是觉得,他不但心胸宽广,更有一种胜券在握的气度。

她此时有些明白了李清照方才的那些话。

玉尹恐怕是设了一个套,让王胜自己跳进来。

他嵇琴使得好,这七弦琴造诣,也不会太差……他这边表现的越高调,他离开之后,那些人就越是不敢轻易动他妻子家人。想来,今夜过后,随着他那一篇解词流入坊市中,那些意图对玉尹有不轨之心的家伙,也定然会暗中掂量一下份量。

只不知道,他这七弦琴,究竟有何造诣?

玉尹长身而起,一边抚掌,一边赞道:“衙内使得好琴,果然下过一番功夫……不过观衙内指法,当师出崔尊度一派。崔师操琴,讲求清丽而静,和润而远。但衙内心思不静,虽得了指法,可使琴时,与崔师所求,却大相庭径,算不得真传。”

这一番话,使得王胜刚升起的得意之情,骤然消失。

他骇然抬头,向玉尹看去。

心里不由得一颤:这厮好像是行家……我学琴拜师,并无人知晓,他又怎知道我……方才还洋洋得意的心情,骤然间低沉下来。

王胜沉默片刻道:“玉小乙休逞口舌之利,自家是否真传,轮不到你一屠户评价。

我使了琴,却不知你又要如何使琴?”

玉尹,笑了!

那笑容依旧显得温和圆润,让人感觉非常舒服。

可不知为何,在王胜眼中,玉尹的笑容却变得那般阴险。

只见他走到一旁水盆便,净了净手。旁边女使连忙递上一块柔软干净的手巾,供玉尹擦拭手上的水迹。而后,他走来到香炉旁,用银匙取了香料,而后慢慢点燃。

今日诗社所用香料,都是御用的贡品,品质极好。

玉尹闭上眼睛,长出一口气,这心情旋即进入一种古井不波的平静状态。

他来到琴桌后坐下,一只手搭在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