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靖康耻 第416章 漠北变局(十二)(第2/2页)

赵构的不满越来越多,甚至演变成了对赵桓的怨恨。

太上道君赵佶还都,让赵构看到了希望。

原以为历经开封之战以后,赵佶的力量已经削弱。事实上,赵佶这次之所以还都,是被赵桓逼迫,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依赵佶所想,最好是在金陵成立一个小朝廷。哪知道赵桓快刀斩乱麻,诛杀朱勔童贯,令赵佶也不得不老老实实还都。

可即便是如此,赵佶依然手握巨大能量。

太学罢课,万民伏阙!

也许在许多人看,这是民众的自发行为。可是在赵构看来,如果没有人在背后操纵,怎可能出现这等情况?万民伏阙时,开封府竟然没有任何动作……只有幕后黑手的能量相当大,才可能造成这般结果。而在这事件中,得益最多的便是赵构。

不但破除了赵桓对他的封锁,更堂而皇之重登朝堂。

哪怕赵佶在朝堂上没有任何言语,可近来对赵桓的指责,显然也是有人背后唆使。

太上道君,大有可为!

赵构在经过一番盘桓后,便投到了赵佶怀抱。

说实话,赵构的出身并不算太好,他母亲韦氏在赵佶的心目中,远不如其他嫔妃。

可他毕竟是赵佶的儿子,在这种时候,投奔过来,赵佶岂能拒绝?

赵构在获得了赵佶的接纳之后,便在暗地里拉拢朝中大员。他主持了燕山之盟,更与梅执礼等人一同遭遇废黜罢免,所以很快的,便得到了朝中议和派的支持。

梅执礼,汪伯彦,白时中……这些被贬在外,或是留在朝中的议和首脑,纷纷与赵构接触,并且迅速形成同盟。

燕山之战拉开序幕,议和派遭受的打压也越来越大。

赵构左右逢源,更拉拢了一大批人在身边。

原本打算等时机成熟后,再设法令太上道君重返朝堂。可谁料想到……燕山之战,宋军节节胜利,使得朝中反对开战的那些大臣,也都一个个变得鸦雀无声。

此战若继续下去,赵桓的地位,势必会越发稳固。

大宋时代周刊,每日推波助澜,在努力消除燕山之盟对赵桓的影响,这样下去,只怕局势不妙。

屋外,突然传来脚步声!

赵构从沉思中惊醒,抬头看去,却见一名内侍一路小跑,匆匆跑进来。

这内侍,是赵构心腹太监蓝瑛,只见他扑通便跪在赵构身前,颤声道:“殿下,出大事了!”

赵构眉头一蹙,“出了甚事?”

“方从尚书省传来消息,西辽兵出牟那山,夺取可敦城。

汪古等十数个漠北部落,纷纷向西辽臣服……据说,那西辽女王已宣布向虏贼开战。”

“什么?”

赵构激灵灵打了个寒蝉,手中的书,啪的一下子掉在桌上,而他却恍若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