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三章 千字文(第2/3页)

唐厉建议。由刘阚从楼仓抽调几个人,入蜀郡协助。

经过一番商议,刘阚决定派出周昌苦行者两人前往蜀郡。再加上已经动身启程,前往蜀郡协助造纸的程邈,在短时间内,巴曼不需要为人手方面的事情而操心。至于以后?到时再说吧!

“父亲!”

门外传来了一个童稚地声音。

一个五岁大小的童子,走进了书房。

“平安,有事吗?”

看见这童子,刘阚的脸上。立刻露出了一丝笑意。

童子。正是刘阚的儿子刘秦。平安是刘秦的小名,年方五岁的他。非常聪慧,已经能读书识字。

吕不止一次的和刘阚提起,想要给刘秦找个老师。

只是刘阚回到楼仓之后,就赶上了那场灾祸。之后一直忙着处理各种事情,没有时间考虑。

要说起来,楼仓镇里,能识文断字的人可不少。

不论是陈平也好,曹参也罢,还有蒯彻安期贾绍,包括刘阚在内,都可以教导刘秦。

但吕却都不满意。

“道子长于阴谋,所学阴鸷;蒯彻贾绍精于诡辩,也非良师。曹大哥倒是正常一些,可前些日子,我发现他居然在教平安老庄之术……我不是说老庄之术不好,可平安才不过五岁啊。

我觉得,应该教给他一些正常的东西,适合于他这个年纪地东西。

太深奥的学识,实在不适合平安现在的年龄……阿阚,你还是想想办法,看能否再找个人?”

哈,这可真的难坏了刘阚。

他如今公务也很繁忙,哪有时间考虑这些?

再说了,他认识的读书人,除了楼仓这些个擅长于阴谋诡计的家伙之外,大都是朝中官吏。

刘秦走到刘阚身边,“父亲,奶奶让您过去一趟。”

“现在吗?”

刘秦点点头,“还有,娘让孩儿问您,什么时候给孩儿找个先生?“哦……”

刘阚放下笔,把公文折起收好,然后一把抱起刘秦。

一边走,一边笑呵呵的说:“平安喜欢读书识字?”

“是!”

刘秦挠挠头,却羞涩一笑,“不过我不喜欢道子叔叔他们教给我的东西,好闷啊!”

想想也是,曹参教的是道德经,陈平蒯彻他们教地,是阴符经,商君书……安期还好一些,传授的是黄帝内经。这些东西,连刘阚都看着头疼,更不要说一个年纪只有五岁的孩子。

“等爹爹闲下来,一定专门编一本平安喜欢的书!”

话说出来了。可就一定要去做。

可是教给刘秦什么呢?

英语之类的肯定不太可能……而刘阚前世所学的东西,大都与时代不符。刘阚抱着刘秦,一边走一边想。绞尽了脑汁,当刘阚快走到后宅院门口的时候,脑海中突然闪过了一个主意。

陈平他们教给刘秦地东西,不能说坏!

这世上。阴谋诡计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存在。

刘秦学那些东西,也不是没有好处。但在学那些东西之前,必须要先学会如何做人……

有一篇文章,倒是颇符合刘秦地年纪。

刘阚想到这里,就拿定了主意。

这时候,他已经走进了后宅,就见阚老夫人正坐在堂上,笑呵呵地和吕低声交谈着什么。

这两年,儿子的确是出息了。

可是陪伴老夫人地时间。相对也减少了。

所以,老夫人心里也不甚痛快,故而刘阚走进来之后。她脸上地笑容一下子消失不见了。

“孩儿见过母亲!”

刘阚放下刘秦,上前向阚老夫人行礼,“只不知道,母亲找孩儿来,有什么要事吩咐?”

刘秦跑到了吕的旁边,依偎在吕的怀中。

老夫人说:“阿阚,你大哥的身子骨,已经见好了……可是他的婚事,却不能总这么拖着。

本来。年初我就想给他们操办。可是王姬说,你是当家的,你不在家,总归是不好。

如今你回来了,我就想着,早早把你哥哥的事情办了吧。咱家也没什么人,索性挑选个好日子,让你哥和王姬先把婚事操办起来。还有,王姬的意思。想要让信也转到你哥的膝下。

就叫刘信,你觉得如何?”

刘巨身上地锁奴印记,已经成功的取下。手术很成功,经过一年的调养,刘巨地身子骨也都痊愈了。不过,他还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整日在家里陪着老夫人,有时候也会去军营里,和钟离昧、灌婴等人角力一番。而他和王姬的婚事。却因为刘阚不在家。一直拖着。

刘阚想了想,觉得这些年来。自己奔波在外,对亏了刘巨的照顾,母亲才不至于孤单。

虽说对刘巨的身份,还有一些疑虑。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刘巨没有对他不利的举动。甚至在一些时候,他毫不犹豫的出手襄助。几年生活下来,刘巨已经融入了自己的这个家庭。

想到这里,刘阚点点头。

“母亲说的极是,是孩儿疏忽了……这样吧,我这就让襄老挑选一个好日子,让大哥和王姬成亲。

信改姓地事情,我也没有意见。

刘家人丁不旺,多个人也多些热闹。再说了,我也挺喜欢信的……呵呵,这家伙颇有大哥的风范,如今军营之中,都称呼他做小罴。前两天,钟离还和我商量着,让信加入老罴营呢。”

阚夫人闻听,也笑了。

“阿阚,刚才阿和我说,要你给平安找个先生,可有眉目了?”

刘阚一听,忍不住瞪了吕一眼。

却见吕朝他一笑,丁香轻吐,做了一个鬼脸。虽然已为人母,可吕在大多数时候,依旧如同一个顽皮的少女。这一笑,却是百媚丛生。刘阚虽然生气她添乱,却也不好再说什么。

不等刘阚开口,刘秦抢先说话:“奶奶,父亲刚才说,要给我编一本书?”

“他?编书?”

阚夫人不禁哑然失笑,“与其让他教你识字,还不如奶奶教你呢……阿阚,你可不要乱来。”

刘阚笑道:“母亲,您放心,孩儿不会乱来的。

只是给平安找个合适的先生,的确不容易。孩儿所认识的人,都是有大学问。让他们跑来教授平安,有点大材小用了……孩儿以为,先请人以小篆和隶书分别书写《仓颉篇》等文章样本。这些文章都浅显易懂,不甚太难。待孩儿有了时间,再请人为平安写一副《千字文》。”

仓颉篇是秦时字书,由廷尉李斯编著。

在后世,李斯的《仓颉篇》,赵高地《爰历篇》和太史令胡毋敬的《博学篇》,被称作是秦小篆的定型文字。与后来,这三篇文章统称为《仓颉篇》,成为少儿启蒙读物。只不过,后世流传的仓颉篇,大都是已隶书为主,秦小篆的仓颉篇,已经失传。而在这个时代,读书人并不多。所以知道这三篇文章的人,也非常稀少。刘阚打算,请李斯赵高亲自书写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