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七章 天哭(一)(第2/3页)

王离好歹也是久经战阵的人,只听这利矢破空之声,就知道不妙。

本能地在车上一缩头。利矢贴着他的盔缨掠过。还没等他站起来。只听身后传来了一声惨叫。

扭头一看,只见赵胜被赤茎白羽箭穿透了身体。

那拇指粗细的箭杆。带着巨大的力量,生生把赵胜地身子给带起来,蓬地一声摔在了车下。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屠屠突然振臂高呼。府门后地蒙家铁甲士先一怔,蓦地爆发出一阵山呼海啸般地高呼:“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誓杀奸贼,为陛下报仇……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府门后,铁甲士群情激昂。

而在府门外,秦军也骚乱不止。

王离见势不好,立刻果断下令,向上将军府发动攻击。

“大秦兵符在此,三军随我出击!”

王离命人挑起虎符,以示他秦军主宰之身份。秦军历来是令出而行,即便是心思有所动摇,却毫不犹豫的向上将军府冲去。一时间,箭雨纷飞,喊杀声一片,将先前的骚乱掩盖过去。

“屠屠,在这里盯着。”

刘阚低声吩咐道:“依王离目前的状况,难以作出有效攻击……我去后面看看大公子的情况。”

屠屠点头,“大风大浪都经过了,这算个甚?只是对自家兄弟动手,多多少少有些不适应啊!”

是啊,一日之前,还是并肩作战的袍泽。

可如今,却要兵戈相向。这种事情放在谁的身上,怕都难以接受。刘阚理解屠屠的心情,只能轻叹一声,拍了拍他地肩膀,一句话也不说,带着刘信走下望台,往后院方向行去。

在过月亮门的时候,刘阚遇到了蒙恬。

“大公子情况如何?”

蒙恬道:“伤势挺重,但却没有性命之忧。小公主已经起来了,在那边照顾大公子……君侯,我有一个不好的消息。”

“玉玺,被夺走了?”

刘阚苦涩一笑,“若是这个消息,我已经猜到了。否则王离也不敢如此大张旗鼓地攻击上将军府。”

“王离……”

蒙恬叹了口气,神色有些黯然道:“我与王离自幼相识,他很聪明,学什么都要比我快,且家学渊源,本该是我大秦栋梁。然则自视过高,心胸又过于狭隘,不免落了下乘。当年贲叔父曾说过,离权欲名利之心太盛,终究难成大器。如今。他助纣为虐,却是我没有能想到。”

幼年好友,如今却反目成仇,这心里肯定不是个滋味。

只是刘阚却无心去考虑蒙恬的感受,沉声道:“上将军,王离如今手握九原城兵马。虽暂时被我动摇了士气。然则血战之下,可就没有回旋余地了。何去何从,上将军当早作决断才是。”

何去何从?

蒙恬听出刘阚的话中含义。

刘阚这是在劝他,尽快突出重围。但目前的情况,能突出重围吗?就算突出重围,又能如何?

蒙恬想了想,用力拍了拍刘阚的肩膀。

“君侯,我没有看错你,大公子也没有看错你啊!”

刘阚不禁愕然的看着蒙恬。不明白在这个时候,蒙恬突然说这些没用的话,是什么意思呢?

“君侯。你听我说。贼子如今是铁心要我和大公子的性命。王离得了兵符,肯定会召集人马前来。这上将军府,应该能撑一阵子,可也撑不住太久。如果王离全力攻击,配合他手中掌控的辎重,撑不过天亮……所以,我不能走……君侯,你可明白我地意思?”

你不走?

刘阚一怔,旋即醒悟过来。张大嘴巴惊道:“上将军,你是说……”

“大秦可无我蒙恬,却不能无大公子。如今这情形,我只有拜请君侯,一定要保护好大公子!”

“这怎么可以?”刘阚脱口道:“不若我留下来拖住他们。”

话一出口,刘阚心里不免有些后悔。不知不觉,自己已经视自己为老秦地一份子了!这种话若在以前,刘阚决不可能说出口来。哈,没想到如今。却说的这么顺口,没有半点迟疑。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精神,一种风骨。当和这些老秦人呆的久了,居然不自觉的受到了影响。

蒙恬笑了,拍了拍刘阚的肩膀。

“二十年之后,你一定有这个资格留下来。”

言下之意是告诉刘阚:你现在还没有这个资格……

“君侯,在这府邸中。我还是上将军。你需听我命令。我已命人准备,待王离攻击最为猛烈之时。你带着大公子和小公主,从密道中逃出去。那密道,本是我当初一时性起建造,却没想到会有用到的这么一天……密道出口,在九原城西。

到时候我会尽可能把王离地注意力吸引在这边,西门的守卫不会太严密,你可顺势冲出去。

出城之后,不要再回头。

往广武城去,护着大公子去找东陵侯。

现如今,我失了虎符,阳周兵马难以再调动起来。唯有请东陵侯暂时舍弃临河渡口,率部南下。

我估计那王离接手北疆兵马之后,至少需要一两个月才能平定下来。

所以,在王离稳定之前,你和东陵侯必须要保着大公子攻占咸阳,辅佐大公子登基。我们虽然没有了虎符玉玺,但咸阳城忠臣又在……你记住,大公子在,我大秦这希望就还在。”

蒙恬谆谆教诲,听上去似乎很嗦。

但刘阚却知道,这恐怕是蒙恬留在这世上地最后一番教诲。

“其实,当年陛下令我尽屠河南地匈奴人之后,我就知道自己,不可能会有什么好下场。

老天保佑,我虽不得善终,却还能战死,总好过武安君只能自尽而亡。

君侯,莫再赘言……你速去准备。在时机成熟时,我会派人通知你。府外的事情,你莫再管了。”

战国时期,一共出了四个武安君。

最早的是那配六国相印的苏秦,得赵国封为武安君;之后是秦国名将白起,因其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白起之后,则是赵国名将李牧。此外还有楚国名将项燕,也曾得武安君的封号。不过细想之下,似乎得武安君这个封号的人,似都不得善终。

蒙恬把话说到了这个地步,其必死之心已显露无疑。

刘阚也知道,劝说不得蒙恬。

只能以老秦军礼,向蒙恬致敬。而后带着刘信转身离去。

正如蒙恬所说的一样,王离能做到北疆边军裨将军地位子上,靠的并不仅仅是他出身显赫。

临阵指挥颇有章法,先前被刘阚动摇地军心,很快就平定了下来。

秦军,向上将军府发动了凶猛地攻击。王离为速战速决。甚至动用了大黄参连弩等军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