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0六章 长征(六)(第2/3页)

“啊?”

“言尽于此,在下就告辞了……韩将军,你多保重。”

陆先生迈步往外走,韩信连忙追上去,恭敬地送陆先生出门。

“先生,您乃大楚陆元侯之后,何不留下来,一同做番事业?以先生之才,若来相投地话,项公定会扫榻相迎。”

韩信在临别时,想要挽留这位陆先生。

但陆先生却笑着摇摇头,“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这是君侯赠与我的诗词。贾,一介狂生,难免得罪他人。倒不如跟着君侯北上,逍遥塞外,何苦要为这名利,而奔波劳苦呢?”

说完,他登上了轻车,驾车离去。

韩信没有再挽留,只是看着陆先生渐行渐远地车辆,轻轻叹了一口气。

“来人!”

“喏!”

“立刻派人前往郯县送信,请龙且将军尽快起兵,横扫东海郡,攻占薛地……告诉龙将军,如果不能尽快攻占薛地,只怕到时候,会夜长梦多,白白的便宜了别人。一俟攻击,不可停顿。”

“喏!”

“马上备车!”

韩信吩咐完之后,立刻着人准备车马。

“传令下去,后军立刻整备妥当,待我从取虑见少将军回来之后,立刻出发,兵进东海郡。”

四月地风,很柔。

从黄河扑面而来的水气,驱散了初夏时节地那一丝炎热。

萧何的估计并没有错,从巨野泽一路下来,沿途又有数千名流民加入了北上的队伍。不过幸亏有所防范,否则就会造成激烈地冲突。季布率前军,连同一万五千人,顺利渡过黄河;钟离昧领中军,带两万多流民,正有秩序的从顿丘渡口,向黄河北岸转移,也非常顺利。

第三批,也是最后一批流民,约六千余人,抵达了顿丘。

由吕释之任敖两人压阵,倒也非常的平静。

萧何带着曹参李成吴辰等人,终日忙碌,进行各种调整。当刘率部抵达顿丘地时候,中军已有三分之二,渡过了黄河。

“再两三日,就可以全部过河了!”

萧何向刘汇报着一应情况,曹参不停的做出补充。

刘没有说话,等萧何说完了,他突然扭头对贾绍说:“河北之地,蒯彻可有消息?”

“蒯先生在二十天前,曾派人送信,说是已说服了代郡十二县城,只需君侯抵达目的地,这十二县就将由李少君接掌……蒯先生已经南下,说是要为君侯,敲开上郡门户,畅通道路。”

“哦?”

刘点了点头,“离石如今,由谁掌控?”

“秦军,王离!”

刘+的脸色微微一变,轻声道:“看起来,王离已加快了进军的速度,我们也要加快速度啊。”

萧何明白刘+的意思,当下点头,表示明白。

“老蒯此去太原,只怕要啃一块硬骨头。”

王离,可不会像代郡那样容易说服啊……代郡,那是武安君李牧的根基,李牧在当地的威望,甚至高于赵国王室。哪怕已经死了多年,可这威信依旧存在。蒯彻可以借李左车之名,在代郡迅速站稳脚跟,说降代郡官员。可这并不代表,他就一定可以,把王离一起说服!

贾绍点点头,不过旋即笑道:“君侯莫要为老蒯担心,他这个人看似癫狂,然则谋后而动,绝不会冒然去找王离的……既然决定行动,以他那三寸不烂之舌,说服王离,当不足为虑。”

“你对老蒯,倒是颇有信心啊!”

贾绍闻听,不由得大笑,“纵观君侯麾下,能和老蒯诡辩者,唯陆先生一人耳,我等早已领教。”

一阵说笑,让刘+地心情顿时放松了很多。

这几天,他心情一直不太好。

最主要地原因,还是在巨野泽,和彭越地绝交。虽然后来,彭越派人给刘秦送来了彭巨的礼物,是一管翠玉萧,据说是狐姬家传之物,狐偃投奔彭越的时候,将这管玉箫也送了过来。

彭巨,名虽为‘巨’,可并不是五大三粗,和彭越一样。

他随母亲狐姬多一点,相貌清秀,颇有书卷之气。喜欢音律,与他那‘巨’之名,颇为不符。

这管碧玉箫,是彭巨最喜欢的物品,如今作为信物,送给了刘秦。

同时,也算是传达了彭越的一个信息:咱们做不成兄弟了,可咱们的孩子,始终还是兄弟!

而且从送信人口中,刘了解到了彭越的动向。

彭越这一走,巨野泽周遭,恐怕这战火,也将迅速蔓延开去吧……

只愿得,彭越大哥,能一帆风顺。即便将来对决疆场,勿论谁胜谁负,也不枉做过大丈夫事!

“老萧,那接下来,就要辛苦你了。”

刘+沉吟了片刻,沉声道:“顿丘这边,有吴辰即可。今晚,你家眷先行通过,你和老曹,随家眷一起过河,我估计过河之后,你怕是会更加忙碌。忙归忙,但却要多注意身体才是。”

简单的一句话,却让萧何感动莫名。

他点点头,拱手退出。

刘起摆放在面前地一份公文,展开来看了一眼之后,突然问道:“谁能告诉我,这李良又是何人?”

“壶关校尉李良,原本是太行山地独行大盗。”

贾绍连忙介绍道:“此人在去年是投奔了张耳和陈馀,并且迅速从太行山中拉起了一支人马,攻克上党、等地。不过后来,张耳陈馀立武臣为赵王,重用了大批武臣带来地亲信。

李良因此受到了排挤,被派至井|关,阻挡秦军……

王离入关(这里的‘关’,指地是雁门郡的关卡)之前,曾派人与力量联系,并说服李良投降。

投降之后,这李良就让出了井|,后来任壶关校尉……不过这一次,并非是我们去游说李良,而是李良主动派人,与季布将军联系,说是可以让出壶关一条通路,请君侯顺利通过。”

“为什么?”

刘异道:“他为何要如此做?别跟我说他是顺势而为,

屁。顺势,也顺不到我这里。”

贾绍说:“我派人和李良接触过,据说,李良之所以让出壶关,却是因为向君侯报恩。”

“报恩?”

刘+眉头紧锁,轻揉面颊,沉吟语。

片刻后,他问道:“那这个李良,是哪里人?”

“据说是宋子人!”

“宋子城?”

刘更加奇怪了,他这辈子只去过一次宋子,但似乎没有帮过什么人吧……如果硬要说有,那恐怕就是高渐离了。

难道说,这李良是高渐离地什么人吗?刘实在是想不起来了。

毕竟时间太久了!

宋子城,那差不多是刘十年前的事情了。

如果硬是要说印象深刻,一个是高渐离,一个是车宁……还有一个,就是徐公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