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会师关中(二)(第2/3页)

张良说:“刘杭金山,得到消息的时候,估计也差不多过去十日。

他再回转广武城,点起兵马出征,至少也要二十日时间。所以君侯,必须在三十日内,稳定关中局势。”

刘邦一蹙眉,“可这三十日,又该如何稳定?”

张良闭上了眼睛,沉吟许久之后,轻声道:“良有一策,能令君侯轻取关中,安抚关中百姓不费吹灰之力。不过欲行此计,需花费些钱帛金银……”

刘邦立刻回答:“子房不必多说,我军中钱帛金银,可尽归子房调遣。”

“如此,武安侯需……”

张良说着话,在刘邦耳边低声细语。

刘邦地脸色渐渐明朗起来,连连点头,笑道:“子房之计果然高明,就依子房所说!”

武关的失守,令关中立刻陷入恐慌之中。

赵高得到消息之后,大发雷霆,接连调兵遣将,以自家侄子赵艾为主帅,尽起蓝田大营兵马,欲在渭南彻底消灭入秦之敌。同时,他又紧急发出了第五梯次征召令,尽起右闾青壮。

此前,嬴胡亥已经征发了第四梯次地兵马。

而今又征发第五梯次,可说是老秦自建国以来,从未有过之事。

要知道,这右闾包括的,大都是老秦权贵富豪,以及一些有几十年,乃至百年历史的当地世家。

征召右:,已经触动了老秦的国脉。

一时间,八百里秦川是怨声载道,许多士绅豪族,纷纷向咸阳发出抗议,并表示不会响应征召。

赵高勃然大怒,这分明是在挑战他的权威。

于是,他再次向嬴胡~请出了诏令,首先遭殃地,便是那些咸阳本地的士绅豪族。

血淋淋地屠刀祭起,却没有似从前一样,令反抗声息止。相反,赵高的这一行为,却让关中士绅愤怒不已。不少豪族组织起了兵马,与前来镇压的中尉军,发生激烈的碰撞。位于咸阳城外的那些士绅,更联合起来,抵御咸阳兵马……这入秦之敌还未消灭,关中却先乱成一锅粥。

赵高征召第五梯次兵役,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此前连续征发兵役,已经让关中百姓不堪重负……所以,他也只能征发右:兵役,以加强关中守卫。可是赵高却忘记了,凡属于第五梯次地征召者,或是享有世袭军功爵,或者就是老牌的士绅豪族。这些人在关中地地位,根深蒂固,于民间也颇有威望。触怒了这些人,就等同于触动了老秦的底线。不仅仅是咸阳乱了起来,混乱从咸阳扩散开去,迅速蔓延。

与此同时,赵艾率部出征,与刘邦麾下地兵马,也发生了数次激战。

蓝田大营,自商君变法建立起来之后,一直是老秦武力的根本。可是在嬴胡~登基之后,对蓝田大营疏于管理。为帝已三年多了,却没有巡视过一次军营。加之朝中重臣死地死,走的走,蓝田大营已不比从前。李斯在世地时候,还能勉力支撑。但章邯率部出关,也带走了蓝田大营的精锐。

此后蓝田大营重建,李斯却已下了天牢。

赵高不懂兵事,他的弟弟赵成,女婿阎乐都不是领兵之人。

蓝田大营的质量,比之早年间可谓是天壤之别。都尉军进驻蓝田大营之后,更是疏于训练。

仓促间出兵应战,如何抵挡的住士气正盛的荆蛮楚军?

刘邦以朱句践为前锋,以周勃为左军,庄不识为右军……

命樊哙率

军压阵,对远道而来地秦军,发起了凶猛的攻击。中军,率夏侯婴等人督战。

大战从清晨持续到了正午,朱句践周勃庄不识三人,全都亲自上阵,血染征衣。

赵艾有些抵挡不住了,准备向后撤退。

不成想在这个时候,樊突然率骑军从后阵杀出来,只杀得秦军人仰马翻,再也无法组成阵型。

十万大军,兵败如山倒,自商县退至晓关,又从晓关退守霸水。

这一路败退地过程中,秦军死伤惨重。退至霸水的时候,赵艾清点人马,十万大军,已不足五万。

不得已,赵艾派人前往咸阳告急,请求援助。

另一方面,他率部渡过霸水,在霸上安营扎寨,并以霸水为屏障,试图阻挡住刘邦的前进。

他不是不想退,是没办法再退了。

他背后就是~山,西面是阿房宫……再退下去的话,是渭水。过了渭水,那可就是咸阳城了。

告急文书,如同雪片一样飞至咸阳。

赵高已经快疯掉了!

咸阳这边的士绅豪族作乱,已经让他焦头烂额。原本以为,赵艾至少能抵挡一下,却不想,仅仅十天地光景,十万大军就折损了一半还多……问题是,他又能从何处,调集来兵马?

而同时,赵高开始觉察到了,来自嬴胡亥的那一丝不信任。

毕竟,嬴胡亥已经过了十六岁了,花天酒地了三四年,昔日什么都不懂地少年,对赵高产生了怀。

这种不信任,甚至比那入秦的十余万楚军更加可怕。

赵高非常清楚,那流淌在嬴氏家族血脉中的酷烈,绝非他可以承受。

夜已经深了!

赵高却没有休息……

他静静的坐在书案后,看着面前堆积如山的公文,不由得生出了一种无力感。闭上眼睛,赵高想要平静胡乱的思绪,并从中寻找到一个解决问题地好办法。可是这思绪,却越发混乱。

“中丞,咸阳令求见!”

赵高缓缓睁开眼,冷冷的哼了一声,“这么晚了,他来做什么……让他进来吧!”

他本不想见阎乐地,因为出了这么大的事情,阎乐居然始终没有表现出半点,赵高所期待地才能。

不过,他又不能不见。

定阎乐会想出什么好办法,让他渡过这难关呢?

阎乐很快的来到了书房里,先是向赵高行礼,然后垂手而立。

这才短短十日光景,赵高发现,阎乐就瘦了许多。身上地肥肉,也减少了,看着也似乎苗条了不少。

“这么晚了,有什么事吗?”

阎乐欲言又止,神情有些犹豫。

赵高一蹙眉,“有什么话,就赶快说,别吞吞吐吐的……如今是什么时候,你还遮掩个甚?”

阎乐轻声道:“我刚才听百里那老货说,陛下今天动怒了?”

“百里那老货,没想到如此多嘴!”

赵高有些不快,“其实也算不得动怒,只是看如今这局面,陛下有些着急。询问我的时候,语气重了些,也算不得什么。”

“父亲,孩儿有一句话,如鲠在喉,不得不说。”阎乐坐下来,说道:“如今这局势,已败坏至极,八百里秦川,人心浮动,已无可挽回。父亲是聪明人,当知道这其中的轻重。如果真的城破,陛下怕是不会有性命之忧,最多也就是成阶下囚。可你我父子,却难保住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