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建安九年【三】(第2/2页)

事实上,他得到消息的时候也非常吃惊……若非他之前收到了这个信息。估计也不会轻易决定。派荀谌来坐镇邺城。

•••••••

从邺城出发,一路北上。

返程的速度很快,刘闯率飞熊卫和虎贲军共五千人,一路穿州过府。

为了避免声张,他已派人沿途通知各地官员,不得兴师动众的前来迎接。或者说,他也没有心思在那些地方停留。因为。他得到消息说,吕蓝即将分娩。算算日子,吕蓝怀孕应该是在三月前后,正好是刘闯离开燕京,与曹操决战观津的前夕。吕蓝与刘闯相识也有六载,从一个亭亭玉立的小姑娘,已长大成人。也正是因为这样,吕布已亲自前往燕京照顾吕蓝。

若刘闯不早些回去,只怕会错过了日期……

至于沿途各府,也无需刘闯过多留意。

冀州之战的战火主要集中于赵国和魏郡,其他地方并未受到波及。而在经过一年的发展之后,中山河间以及常山三郡已趋于稳定,不需要刘闯去花费心思。接下来,冀州如何发展,便是荀谌的工作。刘闯不想插手过多,他也相信,以荀谌的能力,一定可以治理好冀州。

十二月二十六,在经过十余日奔波后,刘闯率部,终于抵达蓟县。

出乎诸葛亮意料之外,他在蓟县迎接的人群之中,看到了一张极为熟悉的面孔。

沮授?

看到沮授,诸葛亮似乎一下子明白了什么。

怪不得兄长放心大胆的委派荀谌出任冀州刺史的职务,原来有沮授接手,倒是令人感到惊喜。

论才干,沮授的能力无需质疑。

他的才学和能力,非但不逊色于荀谌,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此前,沮授一直不肯出山,和田丰在燕京书院中出任山长的职务。刘闯虽几次邀请,但他都不愿答应。原因嘛,除了当初袁绍的一些原因之外,也有拉不下面子的缘故。几十岁的人了,三换其主,名声难免不太好听。可这一次,他为何会同意出山?诸葛亮也非常好奇。

他才不相信,沮授来蓟县是巧合,更不相信,沮授只是为了来迎接刘闯。

刘闯凯旋而归,沮授出现在这里本就说明了一切问题。

“子翼前番在内黄大败,令公与先生非常不满。

一方面公与先生是害怕子翼会因此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也是丈人三番五次的劝说,世父在上个月还抱病前来,最终使得公与先生答应出山,为我幽州别驾,大将军府长史之职。”

也就是说,沮授只是作为刘闯的幕僚出现。

诸葛亮听罢先是一怔,旋即就明白了沮授的用意……

大将军府,而今正面临一场新老交替。诸葛亮、徐庶等人的崛起,已预示着他们将来会成为主力。沮授这次出山,只是为了辅佐刘闯,却不会参与大将军府里的争权夺利。而这,也是为了安抚诸葛亮等人,让他们不必担心,自己的地位和权力,会因此而受到什么影响。

不过,只是一个沮授吗?

诸葛亮隐隐感觉到,在这一场新老交替当中,大将军府必然会有一场巨大的人事变化……

一俟这场人事调整结束,也将代表着刘闯在河北的统治地位,再也无人可以撼动!

想到这里,诸葛亮流露出一抹若有所思的表情……

【第四卷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