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篡立北辽(第2/4页)

天锡皇帝耶律淳下诏降封天祚帝为湘阴王。诏文为:“大道既隐,不行揖逊之风;皇天无私,自有废兴之数。事贵得効,人难力为。朕幼保青宫,长归朱邸,虽曰人情之久系,谁云神器之可求,欲避周公之嫌,未忘季札之节。奈何一旦之无主,至使四海之求君,推戴四从,讴歌百和,不敢坠祖宗之业,勉与揽帝王之权,实惧纂图之为难,尚思复辟之可待。近得群臣之奏,概陈前主之非,所谓愎谏矜能,比顽弃德,躁动靡常节,平居无话言。室家之杼柚尽空,更资淫费;宗庙之衣冠见毁,不辍常畋。汉子之戮实无名,伋妻之乱孰可忍!加以权臣壅隔,政事纠纷,左右离心,遐迩解体,讫无悛悟,以至播迁,伊戚自贻,大势已去。是谓辜四海之望,安得冒一人之称,宜削徽名,用昭否德。方朕心之牵爱,尚不忍从;奈群议之大公,正复见请。勉循故事,用降新封,可降封为湘阴王。呜呼,命不予常,事非得已,岂予小子,敢专位号之尊!盖狥众心,以为社稷之计。凡在闻听,体予至怀。”

从此燕、云、平等州及辽西路、上京路、中京路等地为耶律淳所控制,史称“北辽”。

天祚帝在夹山,势力范围只限于辽朝西北和西南路边地的诸蕃部族。

耶律淳即位后,耶律大石为了摆脱宋金两面夹击的困境,向天赐皇帝提出了与宋国和好,向金国称臣的策略。

耶律大石说:“与宋和,则两利;分则两败。”

耶律淳缓缓地说道:“但愿宋徽宗能知晓这个道理,与我和平相处,若女直来攻,我们也可消除了后顾之忧,一心对付金军。”

耶律大石又说道:“女直军马骁勇,远在我契丹之上。完颜阿骨打一代天骄,缔创大金,锐不可当。其子侄完颜宗干、完颜宗弼、完颜宗翰、完颜宗望等人俱为稀世名将,当年湘阴王亲征,七十万大军尚且不敌,何况目前我幽燕区区一旅呢?”

耶律淳微微颔首:“是啊,彼弱我强之时,尚不能胜!何况今日强弱易势呢。”

耶律大石说:“陛下所言极是。契丹抗金绝非我幽燕一地之事,当今之计,必须与完颜阿骨打握手言和,卧薪尝胆,休养生息,以待兵强马壮之日,再图谋大业不迟!”

天锡皇帝立即派遣知宣徽南院事萧挞勃也、枢密副承旨王居元到宋朝,表示两国结好,免去宋朝每年进贡的银两。但是宋徽宗见辽国危难,急于想收复燕云十六州,断然拒绝了北辽的请求。

耶律淳又派遣使者向金国送去了降书顺表,乞为附庸。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自然不会放过辽国的残余势力,坚决不同意耶律淳称帝。

按照“海上之盟”的约定,南京应该是由北宋负责攻打,但是金国按照盟约规定攻下了中京和上京,西京也已经投降,但是北宋却似毫没有出兵的迹象。原来是北宋一直与西夏作战,而后方腊又在江南叛乱,童贯只好带兵去平叛。等到金军攻克西京后,童贯终于将15万陕西军和数万藏、羌军集结于雄州,准备出兵伐辽。但是北宋朝廷内外一片哗然,文武百官多有反对。

保静军节度使、都统制种师道是宋神宗时的名将种谔的侄子,陕西军名将,他言辞激烈地指出:“我们与北辽,犹如世代友好的邻居一般,现在我们趁北辽有大金压境之危,前去攻击,就像是强盗进了邻居家里,我们不但坐视不救,反而却要一起去瓜分,实非仁义之举!”

但是童贯、蔡京反复挑唆徽宗伐辽。

宇文虚中也说:“辽国虽为女真所败,但北辽尚存,不能以几人之言而制造事端,以误朝廷!”

更多的人站出来反对攻打北辽。

朝散郎宋昭一针见血地指出:“辽不可灭,金不可邻!他日金国必然违背盟约,成为大宋的祸患!”并要求诛杀王黼、童贯、赵良嗣等主战人士。

北辽使臣则跪在地上,向宋徽宗哭诉:“今大宋图一时之利,弃百年之好,结豺狼之邦,他日必有大祸!请陛下再三斟酌,再作计议不迟!”

宇文虚中说:“邻人失火,不相救助,自然便会殃及自身!救灾恤邻为古今大义,才是我大宋应当做的啊!”

宋昭说:“哪有邻人失火,坐视不救,反而却要火上加薪,真是岂有此理!”

宇文虚中说:“我与辽国,犹如唇齿,陛下难道不知唇亡而齿寒吗?”

宋徽宗却听信蔡京、童贯、王黼、赵良嗣等人之言,命太师童贯为陕西、河北、河东路宣抚使,统领大军,驻于雄州。童贯分东西两路大军,以种师道为主将,由王禀、杨惟忠、种师中、王平、赵明、王志为副将,率领东路军,屯兵白沟;以忠州防御使辛兴宗为主将,由杨可世、王渊、焦安节、刘光国、光世、冀景、曲奇、王育、吴子厚为副将,率领西路军,屯兵范村。

童贯以为,北辽面临灭亡,只要宋兵一到,南京就会投降。于是派人张榜招谕南京百姓归附,并派张宪进入南京劝降,可是事与愿违,此时北辽初建,君臣同心,哀兵必胜,耶律淳将张宪斩首示众,派耶律大石、萧曷鲁为西南面都统,率领一千五百人,在涿州新城驻防;派回离保率奚兵在范村防守。

耶律淳派王介儒去宋营,面见童贯说:“如果休战还可以做好邻居,否则便刀兵相见,要和便和,要战便战,大暑之中不要徒自苦了众军士!”童贯派杨可世率领轻骑出兵,与耶律大石所率的辽军大战,辽军国破家残,人人只求殉国,忘死血战;宋军则消极怠战,斗志全无,遭到了迎头痛击。辛兴宗所率的西路军也被回离保打得大败而逃。

这时,耶律淳却身患重病一病不起,北辽处境尴尬,外有北宋、金两面夹击,内部又矛盾重重,大臣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宋军大败的消息没有给病入膏肓的耶律淳带来多大的起色。而此时,天祚帝听说耶律淳居然在南京自立为皇帝,建立了自己的小朝廷,勃然大怒,集合五万精兵,传檄天德军、云内、朔、武、应、蔚等州,约定在八月进攻南京,命各州做好接应的准备。同时,西夏国王李乾顺接到传檄后,立即派三万西夏兵跨过草原前来支援。

耶律淳惊慌失措,召南、北面臣僚商议对策。李处温、萧斡提出了“迎秦拒湘”之策,就是迎立天祚帝的儿子秦王耶律定入京为帝,而拒湘阴王耶律延禧入南京。

南面行营都部署耶律宁不同意,据理力争:“天祚皇帝若能以诸蕃之兵,大举夺取南京,则是天数未尽,岂能拒之。再说,天祚帝与秦王耶律定是父子,若拒皆拒,哪有迎子而拒父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