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4章 全民(第2/3页)

他想起当时父皇为了粮饷之事竭心尽力,文武百官个个推三阻四,原来是为了投靠新朝。可惜流贼本性不变,他们最终也喝到自己亲手酿造的苦果,只可怜京师百姓跟着遭殃。

他恨恨道:“与民争利,与民争利,群臣一直在孤王面前言永宁侯与民争利。现在孤明白了,这个民,指的只是他们自己吧!一群鼠辈,枉负皇恩不顾,只为私利!”

又看报纸上大学士陈演,国丈周奎等人被拷出的白银每家不下五十万两,而自己父皇的内帑银才多少?皇宫中所有金银与器皿加起来不过三十万两,国库更只余白银二十万两。

而这些鼠辈,身为大臣,家中的白银竟比国库还多。

他更恨恨道:“此辈死有余辜,不足同情!流贼追赃助饷,追得好!看尔等还投不投靠新朝!”

他对身边义士说道:“此些道貌岸然之辈,总言永宁侯坏话,现在孤明白了何为与民争利。还是永宁侯说得好,国有大利、小利之分,众臣言说皆是小利,只为他们一家一族,永宁侯言说的方是大利。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也是宣府如此太平富足的原因。”

他更道:“大明要富强中兴,就必须走宣府镇的路子。”

不过他有些忧心,他曾与王斗商议,王斗认为出兵前日,太子可宣布监国,名正方能言顺。太子当然赞同,他除想拜永宁侯为靖国公,“都督中外诸军事”加“光禄大夫”外,还想拜他为内阁首辅大臣。

不过王斗谢绝了,除了大都督这个职位,内阁首辅大臣他推荐前兵部尚书陈新甲,又有户部尚书的人选,他推荐宣大总督纪世维。余者人员,他认为可以再议,收复神京后从百官中选定。

比如他认为,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清正严明,似乎可为都察院左都御史,或者礼部尚书。凤阳总督马士英为人踏实稳定,似乎也可以进京谋个位子。

只是太子忧虑:“今日方知,忠臣全在宣府镇,余处皆是道貌岸然之辈,史可法等人可否可堪大用?”

依太子想的,内阁大臣,六部高官,全部换上宣府镇,都护府的人才好。

然现在王斗只是选定钟荣为户部左侍郎,林道符为兵部右侍郎,符名启为礼部左侍郎,田昌国为工部右侍郎,迟大成为刑部右侍郎等外,余者的职位,几乎没动多少。

哦,倒是推荐不少人任地方巡抚,州府县官员,不过离太子心中的设想太远了,让他有些不满意。

当然,二人达成一致的便是,吴义士等人忠义可嘉,当破格大用,应策封锦衣卫都指挥使,都指挥佥事等职。

然太子还是忧虑,他对身边诸义士言:“宣府镇外官吏说材无才,说德无德,他们可以胜任这些位子吗?便若史可法,马士英人等,惟恐又是道貌岸然之辈。”

他叹道:“永宁侯与我言当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以大局为重,稳定大明……只是,为何忠臣总是受委曲?依宣府镇,都护府等诸公的才能,他们干内阁大臣,六部尚书绰绰有余。”

这个封闭环境长大的少年自踏入宣府镇后,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完全改变,他甚至非常厌恶听人言永宁侯的不是。曾经宣府镇镇守太监杜勋偷偷来向他打王斗的小报告,让太子极为不满,对杜勋产生厌恶之情。

不过看永宁侯虚怀若谷,杜勋如此心机险恶,仍让他在宣府镇做着城管局局长的重务,自己或许可以学习之。待未来收复神京后,就让杜勋干那个城管总局的局长吧。

未来就要收复神京,操持国政了,这个少年又觉心中忐忑,他询问身旁义士,希望听听他们的意见。

这一路险象环生,奔波杀戮,数次杀出重围,诸义士也似乎无所不能,他们对自己的忠诚更不用说,使得少年不由自主对他们产生了依赖信赖之情,年轻人很想听听他们的看法。

萧义士道:“小人虽不是宣府镇人,然也知永宁侯爷有军事,民事学院,专门培训官儿。大明余处官吏多不足用,或许可与侯爷商议,多派官儿到宣府镇培训,学学怎么做事,而不是怎样做官。”

太子兴致勃勃道:“不错,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便是如此。与贪官聚在一起,就变贪了,与忠臣清官聚在一起,就变好了。确实要多派官员培训,形成定例。”

李义士道:“宣府镇人间天堂,然小的听闻,永宁侯其实很闲的,有活都是部下干。”

太子说道:“孤亦有所闻,永宁侯也与我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值得孤王深思。便若用了永宁侯了,便得好好用,不要胡思乱想,徒劳君臣猜疑。一人之力亦有限,否则祖宗设丞相首辅作甚?”

吴义士笑眯眯道:“小人懂得不多,却知道一句话,亲贤臣,远小人。”

太子大为赞赏:“不错,贤臣就是永宁侯,多听他的话总不会有错。父皇虽然勤勉,然身旁奸臣太多,方有京师之祸。”

他感慨道:“确实,如永宁侯这样一心为国的人实在太少,所以宣府镇义民多,余处少。”

到宣府镇后,太子除如饥似渴的阅读历期宣府时报外,就是微服私访,在义士的掩护下满大街溜达,毕竟少年活泼心性,总不愿关在屋子里,想到外走走看看。

这边治安也非常好,任何危险都无,而且还没人管他……

永宁侯其实也知道几次太子微服私访之事,他说道:“多到民众中去,与民同乐,了解他们的心声,这是好事,此为圣君之像,不过要注意安全。”

说得太子心中暖暖的,还有一种自由奔放的感觉。这若是在原来宫中,被那些侍班讲读大臣知道,非得个个跪谏,死谏不可,不将他搞成一板一眼的道德先生决不罢休。

这日子比起原来在宫中,太子越发觉得永宁侯是忠臣。

今日上午,他又在诸义士陪伴下,偷偷上街而去,此时动员宣言已发,街上一片火热,无数人涌上街头,他们挥舞着小旗,还有诸多与他年纪相仿的少年游行演讲,一切都让他兴奋新鲜。

还有诸多的学子募捐,经过一条街时,太子还看到几个女校的学生在劝捐,太子也向一个女生的箱中捐了五个银圆,那女生甜甜道:“谢谢这位义士。”

让他一颗心狠狠跳动几下。

一路所见,捐款捐物者不绝,这都是民众自发啊。

回来时他还听到惊人消息,三晋商行宣布捐款一百万个银圆,让太子感慨不已,相比京师当时,宣府镇的义民太多了,让他更坚定大明必须走宣府镇道路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