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 万国来朝 第十章 最后的秘密(第3/5页)

实话说了吧,就是想打你,你能怎么样?

看来先发制人的政策绝非今日某大国首先发明的,这是历史上所有的强者通用的法则。

同年八月,朱棣第四次亲征,千里之外的阿鲁台得到消息后,马上就开始收拾东西,准备溜号。他已经习惯了扮演逃亡者,并掌握了这一角色的行动规律和行为准则——你来我就跑,安全第一。

这是一次不成功的远征,由于阿鲁台逃得十分彻底,朱棣什么也没有打着,只好班师回朝。

虽然此次远征并无收获,朱棣却在远征途中获得了一件意想不到的礼物,一件对他而言价值连城的礼物。

这件礼物就是他已苦苦寻觅二十年的答案。

【最后的答案】

胡濙终于回来了。

十六年前,他接受了秘密的使命,独自出行两湖江浙,探访大小寺庙,只为了寻找朱允炆的行踪,十年之间费尽心力,却毫无收获。

胡濙十分清楚,朱棣绝对不是一个可以商量的人,自他接受这个任务起,自己的命运就只剩下了两种结局,要么找到朱允炆,要么继续寻找,直到自己死去,另一个人来接替他。

没有同伴,没有朋友,不能倾诉也无法倾诉,胡濙就这样苦苦寻找了十几年,这期间他没有回过家,连母亲去世他也无法回家探望,因为在使命完成之前,他没有回家的权力。

朱棣也并不是刻薄的人,他深知这项工作的辛苦,永乐十四年(1414),他终于召胡濙回来,并任命他为礼部左侍郎,从小小的给事中一下子提拔为礼部的第二把手,胡濙成为了众人羡慕的对象,但只有朱棣和胡濙本人才知道,这一切不过是对胡濙从事的秘密工作的报答。

历时十年,胡濙没有能够找到朱允炆,他只得回到朝廷做他的官。

这个人真的还存在吗?或许这一辈子也找不到他了吧。

三年后的一次任命打破了胡濙的幻想。

永乐十七年(1419),朱棣再次命令胡濙出巡江浙一带,这次任命看似普普通通,实际上是另一次寻找的开始。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朱棣是获得了准确的情报,朱允炆就在这一带!

一定要找到他!

然而胡濙这一去又是几年毫无音信,这下子连朱棣也几乎丧失了信心。

胡濙一直在找,朱棣一直在等,二十年过去了,两个青年人的约定变成了老年人的约定,朱棣的身体也是一天不如一天,恐怕等不了多久了,但约定还在继续,也必须继续下去。

就在看上去朱允炆即将被划入永远失踪人口时,事情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机。

这个悬疑长达二十年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答,在一个神秘的夜里。

永乐二十一年(1423)的一个深夜,远征途中的朱棣正在他的行在内睡觉(帝已就寐),忽然内侍前来通报,说有人前来进见。

被吵醒了的朱棣很不高兴,这也是人之常情,即使普通人也不愿意在熟睡之际被人从美梦中惊醒,但当内侍说出前来进见的人的名字时,朱棣如同触电一般地立刻睡意全消,他命令马上召见此人。而这个深夜前来吵醒朱棣的人正是胡濙。(闻濙至,急起召入)

朱棣的心中充满了兴奋、期待、和恐惧,他十分清楚,如果没有他的命令,胡濙是绝不可能私自回来的。而此刻胡濙不经请示,深夜到访必然只有一个原因——他找到了那个人。

胡濙见到了朱棣,告诉了他自己所知道的一切,两人交谈了很长时间。(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乃出……至是疑始释)

相信很多人都会问,他们到底谈了些什么,这个悬疑二十年的谜团的谜底到底是什么?

我必须饱含悲痛地告诉大家,我也不知道。

坦率地说,现在说出这句话,我也很惭愧,胡濙最终没有忽悠朱棣,他虽然让朱棣等了十六年,但确实带给了他答案。

而从我讲这个谜团开始,到现在谜团结束,中间穿插了无数历史事件,也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但我最终还是不能给大家一个肯定的答案。

说实话,这似乎也不能怪我,之前已经说过,此文是采集多种史料经过本人自己的分析辨别写成,虽然也采用过一些明清笔记杂谈之类的记载,但主要依据的还是明实录、明史等正史资料。

我这人胆子并不算小,但如此重大的历史悬疑问题,也实在不敢乱编,史料上没有,我自然也不能写有。不过大家也不用失望,因为我虽然不能给出结论,却能够推理出一个结论。

要知道,史料是死的,人却是活的,历史学家的职责之一就是从过往的死文字中发现活的秘密。

下面我们就开始这段推理,力争发现历史背后隐藏的真相,在这段推理过程中,我们将得到三个推论:

首先,从上面的这段记载我们可以知道,胡濙的使命确实是寻找建文帝,而朱棣在深夜被吵醒还如此兴奋,其原因我们也已经分析过了,除非已经完成使命,胡濙是绝对没有胆子敢擅离职守的。

由此我们得到推论1:胡濙完成了他的使命,带来了建文帝的消息。

接下来是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争议最多的部分,胡濙到底对朱棣说了什么?

这似乎是个死无对证的问题,但其实只要在推论1的基础上抓住蛛丝马迹进行一些推理辨别,我们就可以知道在那个夜晚两人交谈的内容。

胡濙深夜到访,会对朱棣说些什么呢?有以下几种可能:

A:我没有找到建文帝,也没有他的消息,这么晚跑来吵醒你是想逗你玩的。

结论:不可能。

原因:朱棣不会把如此重要的工作交给一个精神不正常的人。

B:我找到了建文帝的下落,但他已经死了。

结论:可能性较小。

原因:虽然本人当时并不在场,我却可以推定胡濙告诉朱棣的应该不是这句话,因为在史书中有一句极为关键的话可以证明我的推论:

“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乃出”。

看到了吗,“漏下四鼓乃出”!如果说一个人已经死掉,就算你是验尸的,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讲这么长时间,胡濙为人沉稳寡言,身负绝密使命,绝对不是一个喜欢说废话的人,所以我们可以推定,他告诉朱棣的应该不是这些。

我们就此得出最后的结论C。

C:我找到了建文帝,并和他交谈过。

结论:很有可能。

原因:以上两推论皆不对,此为所剩可能性最大的结论。

就这样,我们结合史料用排除法得到了第二个推论。

推论2:胡濙找到了建文帝,并和他交谈过。

结合推论1和推论2,我们最终来到了这个谜团的终点——建文帝对胡濙说过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