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 大结局 第六章 复起(第3/5页)

崇祯又同意了。

最后袁崇焕还说,为方便调遣,特推荐三人:赵率教、何可纲、祖大寿(他的铁杆),赵率教为山海关总兵,何可纲为宁远总兵,原任总兵满桂、麻登云(非铁杆),另行任用。

崇祯还是同意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请示任用这三个人的时候,袁崇焕曾经说过一句话:

“臣选此三人,愿与此三人共始终,若到期无果,愿杀此三人,然后自动请死。”

此后的事情证明,这个誓言是比较准的,到期无果,三人互相残杀,他却未能请死。

至此,袁崇焕人也有了,钱也有了,蓟辽之内,已无人可与抗衡。

不,不,还是有一个。

近十年来,历任蓟辽总督,无论是袁应泰、熊廷弼,王化贞,都没有管过他,也管不了他。

“孤处天涯,为国效命,曲直生死,惟君命是从。”

臣左都督,挂将军印领尚方宝剑,总兵皮岛毛文龙泣血上疏。

【决定】

袁崇焕想杀掉毛文龙。

这个念头啥时候蹦出来的,实在无法考证,反正不是一天两天了,而杀人动机,只有四个字:看不顺眼。

当然,也有些人说,袁崇焕要杀掉毛文龙,是要为投敌做准备,其实这个说法并不新鲜,三百多年前袁崇焕快死那阵,京城里都这么说。

但事实上,这是个相当无聊的讲法,因为根据清朝《满文老档》的记载,毛文龙曾经跟皇太极通过信,说要投敌,连进攻路线都商量好了,要这么说,袁崇焕还算是为国除害了。

鉴于清朝有乱改史料的习惯,再加上毛文龙一贯的表现,其真实性是值得商榷的。

袁崇焕之所以决定干掉毛文龙,只是因为毛文龙不太听话。

毛文龙所在的皮岛,位于后金的后方,要传命令过去,要么穿越敌军阵地,要么坐船,如果不是什么惊天剧变,谁也不想费这个事。

躲在岛上,长期没人管,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想听话也听不了,所以不太听话。

更重要的是,毛文龙在皮岛,还是很有点作用的,他位于后金后方,经常派游击队骚扰皇太极,出来弄他一下,又不真打,实在比较恶心。被皇太极视为心腹大患。

但这个人也是有问题的,毛总兵驻守皮岛八年,做得最成功的不是军事,而是经济,皮岛也就是个岛,竟然被他做成了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无数的客商蜂拥而至,大大小小的走私船都从他那儿过,收钱就放行,他还参股。

打仗倒也真打,每年都去,就是次数少点——六次,大多数时间,是在岛上列队示威,或者派人去后金那边摸个岗哨,打个闷棍之类。

但总体而言,毛文龙还是不错的,一人孤悬海外,把生意做得这么大,还牵制了皇太极,虽说打仗不太积极,但以他的兵力,能固守就及格了。

鉴于以上原因,历代总督、巡抚都是睁只眼闭只眼,放他过去了。

但袁崇焕是不闭眼的,他的眼里,连粒沙子都不容。

几年前,当他只是个四品宁前道的时候,就敢不经请示杀副总兵,现在的袁督师手握重权,小小的皮岛总兵算老几?

更恶劣的是,毛文龙有严重的经济问题,八年多账目不清,还从不接受检查,且虚报战功,也不听招呼,实在是罪大恶极,必须干掉!

其实毛总兵是有苦衷的,说我捞钱,确是事实,那也是没办法,就这么个荒岛,要不弄点钱,谁跟你干?说我虚报战功,也是事实,但这年头,不打仗的都吹牛,打仗的都虚报,多报点成绩也正常,都照程序走,混个屁啊?

我曾查阅明代户部资料及相关史料,毛文龙手下的人数,大致在四万多人左右,按户部拨出的军饷,是铁定不够用的,换句话说,毛总兵做生意赚的钱,很多都贴进了军饷,很够意思。

可惜对袁崇焕同志而言,这些都没有意义,在这件事上,他是纯粹的对人不对事。

大难即将临头的毛总兵依然天真无邪,直到他得知了那个消息。

崇祯二年(1629)四月,蓟辽督师袁崇焕下令:凡运往东江之物资船队,必须先开到宁远觉华岛,然后再运往东江。

接到命令后,毛文龙当场晕菜,大呼:

“此乃拦喉切我一刀,必定立死!”

只是换个地方起运,为什么立死呢?

因为毛总兵的船队是有猫腻的,不但里面夹杂私货,还要顺道带商船上岛,袁督师改道,就是断了他的财路,只能散伙。

他立即向皇帝上疏,连声诉苦,说自己混不下去了,连哭带吓唬,得到的,却只是皇帝的几个字:从长计议。

从长计议?怎么从长,喝西北风?

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一个最不可能帮助他的人帮助了他。

穷得发慌的毛文龙突然收到了十万两军饷,这笔钱是袁崇焕特批的。

拿钱的那一刻,毛文龙终于明白了袁崇焕的用意:拿我的钱,就得听我的话。

也好,先拿着,到时再慢慢谈。

然而袁崇焕的真实用意是:拿我的钱,就要你的命!

说起来,毛文龙算是老江湖了,混了好几十年,还是吃了没文化的亏,要论耍心眼,实在不如袁崇焕。

他做梦也想不到,很久以前,袁督师就打算干掉他。

早在崇祯元年(1628)七月,袁崇焕在京城的时候,曾找到大学士钱龙锡,对他说过这样一句话:

“(毛文龙)可用则用之,不可用则杀之。”

这还不算,杀的方法都想好了:

“入其军,斩其帅!”

后来他给皇帝的奏疏上,也明明白白写着:

“去年(崇祯元年)十二月,臣安排已定,文龙有死无生矣!”

“安排已定”,那还谈个屁。

但谈还是要谈,因为毛总兵手下毕竟还有几万人,占据要地,如果把他咔嚓了,他的部下起来跟自己死磕,那就大大不妙了。

所以袁崇焕决定,先哄哄他。

他先补发了十万两军饷,然后又在毛总兵最困难的时候,送去了许多粮食和慰问品,并写信致问候。

毛文龙终于上当了,他十分感激,终于离开了皮岛老巢,亲自前往宁远,拜会袁崇焕。

机会来了。

在几万重兵的注视下,毛文龙进入了宁远城。

他拜会了袁崇焕,并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双方把酒言欢,然后……

然后他安然无恙地走了。

袁崇焕确实想杀掉毛文龙,但绝不是在宁远。

这个问题,有点脑子的人就能想明白,如果在宁远把他干掉了,他手下那几万人,要么作鸟兽散,要么索性反出去当土匪,或是投敌,到时这烂摊子怎么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