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页)

对于赫德的方针,袁世凯双手赞成,但主子李鸿章不点头,他便不知所措了。

朝鲜政府向法国银行交涉借款是1889年,罗伯特?赫德提出建议也在这一年。

由于李鸿章反对,袁世凯没敢向各国发出声明,却像欺侮弱者似的向朝鲜政府施加压力:“从外国借款,要事先经我批准!”

此后,朝鲜政府的借款交涉都变成秘密形式的了。在香港,有闵泳翊长期驻留,通过他与美国的摩斯商会和英国的香港上海银行进行交涉。然而,每次袁世凯都得到消息,从中破坏。

向日本借款一百五十万元,是在香港的谈判未成之后,朝鲜政府想出的“另一手”办法。

1890年三月,袁世凯发出一个比赫德的建议稍稍弱一点儿的声明。他说:“朝鲜贫而浪费……”一开头就这样不顾朝鲜的体面。主要是说:“借款给朝鲜,清政府不予担保。用朝鲜海关做抵押,清政府决不允许。”

对于他的声明,第一个表示欢迎的就是英国。美国和法国没有任何反应,意大利和比利时也不表态,可能是没有异议。俄国也没反对,它倒是总想接近朝鲜,但并不打算借出大量的钱。俄国所惧怕的是竞争对手借款给朝鲜,形成“特殊关系”。

俄国视为竞争对手的是日本。对于朝鲜同日本之间借款流产的事,最高兴的恐怕不是清廷和英国,而是俄国。它虽然保持着沉默,但心里是欢迎袁世凯的声明的。

赞成和反对,明确表态的都只有一国。英国——由于总税务司赫德居中沟通,而袁世凯的声明正符合赫德的建议——当然要赞成。表示反对的只有日本。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借款与否,是朝鲜自身的事。”

日本主张,谁也无权干涉别国借款。就是说,日本发表上述声明,以明确表示日本认为朝鲜是独立国。

袁世凯声明的目的不外是想孤立朝鲜,使之“一切只能依赖清国”。

朝鲜政府被逼到穷途末路上了。除了对日赔款,它还有别的欠债。德国美亚商会的款也该还了,逼债很紧。朝鲜政府咬紧牙关,宁愿向外国伸手,决不向清廷张口。由德国顾问修尼克斡旋,打算向外国商人暂借十万元,但是,没人敢借。因为在袁世凯声明之后,没有担保,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人岂能将十万元款项借予他人?当时的十万元,可是个不小的数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