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揭 幕(第2/2页)

玛丽是位虔诚的天主教徒,在她身上,很少有哪一点像这件事一样不会引起人们的质疑,但单纯秉持信仰死去对于她是不够的。决斗还将继续。为此所有人必须知道,她不只是赍志而殁,而且是为之殉道。也许,她并不总是天主教信仰最坚固的梁柱;也许,对于天主教这项事业来说,她施下的那些令人生疑的诡计所造成的伤害,有时要超过她的奉献所产生的助益。可是寒光凛凛的斧头会永远削去旧日的过错,会让低语的谰言沉寂。活着,她能用话语鼓动人们扑向她的敌人;死了,她的血明显能够更加有力地鼓动他们为自己复仇。近几年,她尤为钟爱一句寓意模糊的箴言:“我死即我生。”殉道将会使她的诺言和威胁一并兑现,而她只需要演好这出戏的最后一幕。

故而,她高擎起十字架苦像,让长厅的每个角落都能看清自己对宣判的挑战。她的声音如得胜般上扬,盖过了彼得伯勒教长,常常比他抬升的语调更为高亢、清越,使得那属于古老信仰的天主教祷词听起来神秘而富有支配力,一时竟凌驾于热切的新教英语祷告之上。教长诵毕,女王的祷词又持续了一分钟,现在她使用的是英语;她在为英国人民和自己的王室表姐伊丽莎白的灵魂祈祷;她原宥了所有敌人。接下来,她的侍女们忙碌起来。黑天鹅绒长袍被褪至女王的膝盖以下,露出紧身马甲和一袭绯红的丝质衬裙,她这身从头到脚都是血红色的殉教者衣着与四周的晦暗形成了鲜明对比。蓦地,她向前走出了几步,静静地屈膝跪地,俯身在矮小的断头台上。“在你手中,主啊……(In manus tuas, domine...)”随后人们听见了两下沉闷的挥斧声。

还有最后一个仪式环节等待完成。行刑人必须展示头颅,并按惯例喊出一些词句。只见戴面罩的黑衣人弓腰,直身,继而高呼:“女王万岁!”但他攥在手中的不过是属于敌对美艳女王的方头巾,以及别在上面的一顶精致的棕色假发。紧接着,一颗皱缩、枯萎、苍白的人头滚向了讲坛边缘,它娇小而发亮,有着萧疏的银色发茬儿,这才是殉教者的头颅。玛丽·斯图亚特一如既往地深谙如何令敌人难堪。


① 福瑟林格(Fotheringhay),位于英格兰中部北安普敦郡。
② 第六任什鲁斯伯里伯爵乔治·塔尔伯特(George Talbot, 6th Earl of Shrewsbury, 1528—1590)。
③ 福瑟林格的大议事厅在一座可能建于 1100 年左右城堡内,属于在中世纪英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和苏格兰低地常见的一种本地建筑形式。通常,这种大厅的两旁设有耳房,存放食物和酒水的一端被称作“低端”(lower end),另一端属于会客厅等私人空间,被称作“高端”(upper end)。
④ 玛丽·斯图亚特(1542—1587)5 岁时被送往法兰西,于 1558 年 4 月 24 日与法国王太子弗朗索瓦完婚。7 月 10 日,弗朗索瓦加冕为法兰西国王弗朗索瓦二世,于 1560 年 12 月 5 日去世,年仅 16 岁。
⑤ 伊丽莎白的母亲安妮·博林怀上她的时候,与亨利八世的婚姻是私下缔结的,此时亨利八世犯了重婚罪,甚或可能根本没有与安妮·博林结婚,因此伊丽莎白继承王位的合法性受到了一些人的质疑。另外,由于伊丽莎白信奉新教,玛丽·斯图亚特借由欧洲各国对于异端的恐惧以及罗马天主教对于异端分子的排斥,对外宣布自己拥有英格兰王位合法继承权,拒绝承任伊丽莎白一世为英格兰女王。
⑥ 第六任肯特伯爵亨利·格雷(Henry Grey, 6th Earl of Kent, 1541—1615)。
⑦ 即理查德·弗莱彻(Dr. Richard Fletcher, Dean of Peterborough, 1544/5—1596),彼得伯勒在今东英格兰地区。
⑧ 本书下文中如未特殊指明,所谓的“海峡”皆指英吉利海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