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帝国的荷尔蒙时代

明朝的文官集团在永乐皇帝朱棣之后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文官的地位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明朝成化年间的官员陆容在其所著的史料笔记《菽园杂记》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永乐年间有位名叫慧暕的老僧,曾经参与编修《永乐大典》,后来归老兴福寺。这位老僧曾经对那些慕名而来的听禅客说过,洪武时期的文人是帝国制度的“还债者”,而永乐之后的文人却成了制度的“讨债者”。

朱元璋活着的时候,那些文官吃尽了苦头,受尽了惊吓。他们为帝国的创建付出了巨大的心力,到头来,小有过犯,轻则充军,重则刑戮。善终者十二三耳。其时士大夫无负国家,国家负天下士大夫多矣。所以这个时期的读书人是“还债者”。等到永乐皇帝之后,读书人在帝国权力结构中的地位发生了重大转变,由建国初期的“还债者”摇身一变成为“讨债者”。

“还债者”与“讨债者”的角色变化原因不在读书人自身,而在于皇帝对待读书人的态度。在朱元璋和朱棣之后,帝国的政治制度由建国初期的铁血高压,逐渐向软制度化方向转变,由此皇帝对待读书人的态度也截然不同。陆容借着僧人之口感叹道:“秀才做官,饮食衣服,舆马宫室,子女妻妾,多少好受用,干得几许好事来?到头来全无一些罪过。今日国家无负士大夫,天下士大夫负国家多矣。”

帝国的政治制度之所以会在永乐皇帝之后趋于缓和,并不是因为朱元璋的后世子孙们越来越慈悲为怀。主要是因为文官集团已经成为帝国权力股份制公司的大股东,皇权反而变得相对弱势。文官集团的坐大,主要是因为明朝的皇帝们越来越难以把握帝国政治的游戏规则,从而使自己在这场权力博弈中逐渐丧失了主动权。最后,皇权这驾马车只能任由文官们拖着一路狂奔,而皇帝在权力结构中俨然就成了一个“隐形人”。

文官集团在完成自己角色转变的过程中,必然要利用各种手段来架空皇帝的权力。用那些文官自己的话说,就是要让皇帝成为一个垂拱无为的“圣君”。什么意思呢?就是让皇帝成为一尊看上去让人敬畏,实则不中用的泥菩萨。要实现这一想法就要想办法将皇帝禁锢在紫禁城中,然后找一些既有学识,又有官场经验的文官没完没了地向皇帝灌输儒家经典。皇帝年幼,任由文官们摆布也就算了。但作为成年人的皇帝,面对这种填鸭式的思维禁锢必然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君臣之间也由此产生激烈的矛盾冲突。

有位名叫陈祚的文臣就曾经拿着《大学衍义》在明宣宗朱瞻基面前不间断地讲说,惹得明宣宗大怒道:“大胆狂儒,你这是在欺负朕没有读过书(竖儒薄朕未读《大学》)!”

皇帝愤怒的结果很严重,陈祚全家老小都被收监,判为终身监禁,陈祚的父亲也病死在狱中。明宣宗在将近三百年的明朝历史中算得上是守成明主,在他当政的十年时间里,也是帝国极盛之时。

由此开始,帝国的每一位皇帝在位时都和文官集团有着不同程度的纠结缠斗,两大权力集团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进入到一个井喷时期。公平地说,与明朝的其他领导者相比,第五代领导人明宣宗朱瞻基还算是有君王之度的。到第六位正统皇帝朱祁镇在位期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蒙古骑兵俘虏,皇弟由临时监国直接晋级为皇帝,也就是大明王朝的第七任皇帝——景泰皇帝。可是一年后,蒙古人又将正统皇帝朱祁镇放了回来。但被臣民推上帝王宝座的景泰皇帝朱祁钰自然不肯让位。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弟弟就将哥哥软禁于南宫,时间长达七年之久。七年后,一次偶然事件的爆发,让已经退位多年的明英宗朱祁镇夺回了曾经属于自己的皇权,正统皇帝变成了天顺皇帝,是为大明王朝的第八位皇帝。

如此一来,大明帝国的历史上又多了一个皇帝的年号。这就是明朝号称十七帝,实际上只有十六个人的原因,同时也是北京只有十三座明代皇陵的原因。朱元璋葬在南京,建文帝朱允炆不知魂归何处,景泰皇帝被他的哥哥朱祁镇取消了皇帝资格,更不许他死后进入皇家陵园。

明英宗朱祁镇死后,他的儿子朱见深接任帝位,也就是明朝的第九位皇帝成化帝,史称明宪宗。朱见深是个专情之人,一生只宠爱那位从小负责照顾他的万姓宫女。由于“土木堡之变”,父亲与叔叔之间的皇位更替,朱见深一度失去了他的太子之位。身处于恐惧和惊吓中的孩子,变得极度怯懦、柔弱,在无数个风雨飘摇的夜晚,陪伴着他的是一位大他十九岁的万姓女子。这位女子虽然算不上美貌倾城,但在朱见深的眼里,她的美是那么妩媚风情。最重要的是在皇权易主、前途未卜的黯淡岁月里,她让他体验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等到朱见深成了这个王朝的第九任皇帝,万姓女子成了万贵妃,一个人垄断了皇帝的爱情生活,甚至垄断了皇帝的性生活。为了她,成化皇帝连自己的皇后都废黜了。万贵妃曾经生过一个儿子,不幸夭折。从此以后,宫中凡是怀孕或生育过的妃嫔及其子女,几乎都死在了她的手上。

多年后,成化皇帝揽镜自顾,哀叹命运无常,自己膝下连一个皇子都没有。这时候,身边的贴身太监突然跪下,对他说出一番实情。当年皇帝临幸过一位纪姓宫女,纪氏怀了龙种,万贵妃虽然派人送去了堕胎药,但这个孩子命大,没有被打下来,如今已长至五岁,就藏在吴皇后所待的冷宫里。

这个孩子回到父亲身边仅仅一个月,被封为纪妃的母亲就被万贵妃派人毒死。皇太后怕这个孩子也保不住,就将他带到自己身边。而这个侥幸活下来的孩子就是后来的弘治皇帝(明孝宗朱祐樘),也就是正德皇帝朱厚照的父亲。或许是因为自己惨痛的人生经历,弘治皇帝对儿子朱厚照极为宠溺。

在明朝的十六位皇帝中,正德皇帝(明武宗朱厚照)是其中最为特殊的一位。他是父亲弘治皇帝与母亲张皇后亲生的嫡长子。在大明王朝的历代帝王中,朱厚照是唯一一个由皇后亲生的嫡长子。

或许正是因为身份的特殊,朱厚照的性格也有些另类。而正因为他的另类,才在二百七十六年的明朝历史上留下了一段荒诞不经的岁月。一百多年后,江山易主,清朝的皇子们在读书时如果三心二意,他的老师马上就会抬出朱厚照做反面教材。老先生会激动地拍着桌子训斥:“难道你想学朱厚照吗?”意思是说,作为皇室子弟为人处世不能像朱厚照那样无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