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第五次“围剿”:南京政府全力以赴

1.国民党军的作战准备和作战方针

从1930年代初开始,国共间连续展开数次“围剿”与反“围剿”战争,蒋介石和国民党军屡战不利,这其中,有着国内外多重方面的原因,但失利的阴影使蒋介石和国民党政权对中共不得不予正视。失败的痛苦使蒋痛切意识到:“我们纪律和工作超过土匪,超过共产党,然后才有剿清他们的希望……人家死中求生,拼命牺牲努力!我们苟且偷安,得过且过,似乎是要从生中避死,实在是死中不知求生!”[1]在他耳提面命下,国民党内部的自我反省和对中共的研究明显加强,有关的研究、反思文献不断出笼。他们强调:“事实告诉我们,认定现在江西的土匪,与历史上的土匪是一样的容易消灭,这未免忽略了他的国际性和进步的伎俩。要是以为他怎样了不得,却又未免自减锐气。”[2]其对中共的性质、力量和发展有了相对较为平心静气的估计。当时中共方面在接触到国民党这些研究成果后,敏锐感觉到“敌军屡受挫败之后,于战略战术上得了不少的进步”,断言国民党军此后的“‘剿共’计划,更见进步,更见周密,是可以预料的”[3]。

国民党军的这种反思、检讨在1933年开始的庐山训练中有着鲜明的体现。第四次“围剿”失败后,蒋介石下决心对国民党军队进行全面整编,计划先精简编制,然后“轮流抽调三分之一的官长到后方,加以特别训练。大概每个官长训练半月至一月就行,在六七八这三个月之内,全部官长训练好了,等到九月,我们就可以将这种新编练的十六、七个师,照正式计划,来向匪区进剿”。[4]1933年7月1日,南昌行营发出电令,指出:

土匪盘踞赣南,日形猖獗,迭经痛剿,未着特效。推厥原因,实由各部队中初级军官之武德、武学,尚欠深造所致。亟应严格训练,注入剿匪特要之学术科,以增进剿匪之效能。兹在庐山设立北路剿匪军官训练团,分期召集各部队中之中初级军官赴该团训练。[5]

根据这一思路,1933年7月军官训练团在江西庐山开办,到9月先后办了三期,受训者达7500余人。训练“惟一的目的,就是要消灭赤匪,所以一切的设施,皆要以赤匪为对象”。[6]

对应着蒋介石关于“从前剿匪剿不了,并不是我们武力不够,而是我们精神不良”的认识,训练团特别注重战斗、团结精神的教育,耳提面命,树立各级长官的战斗意志和团结精神,以拉近和中共在这方面的距离。训练的结果,按蒋自己的说法:“因为时间过于短促,对于学术科没有多大的进步,但是各人的精神思想,和所表现的仪容、态度、动作,比两星期以前,完全不同了。”[7]经过整训,国民党军队面貌确有所改观:“十一师自受创后到抚州补充训练,前师长萧乾以复仇雪耻为号召,提倡刻苦作风,到各连队与士兵同生活起居。为了练习长途行军,萧以身作则,脚穿草鞋,脚底抹了桐油,以作标榜。六十七师师长傅仲芳的行李只有半担,经常穿旧军衣,军中有伙夫头之称。霍揆彰、李树森等行军时都背米袋。”[8]国民党军的这种改变,作为其对手的中共方面感受最深,第五次反“围剿”开始近半年后,经过往复交手,周恩来深有体会地写道:

蒋介石对于这些军官的训练,不能说是没有相当的结果,如果我们看到四次战争中白军军官的无能,那我们看到现在是狡猾机警得多了。他们懂得了如何防备我们打埋伏,如何避免运动战中整师整旅的被消灭,如何加强其侦查搜索与通信联络的工作,如何依靠堡垒与我们作战而很快的缩回堡垒去,这些都要算是他的进步。[9]

同时,训练时干部集中、朝夕相处,这对来自各地方、各派别,曾经多次兄弟阋墙的军官“把眼前畛域派别的观念,和频年交相火并的宿怨前隙,不期然而然的消弭泯灭”,[10]也发挥了一定作用。

以红军作为假想敌,郑重其事地开办庐山训练,反映蒋介石对再一次与红军作战的充分重视,如他所说:“此次剿匪,实关党国与本军之存亡,不可以大意轻易出之。”[11]这和他长沙被打下后仍称“长沙虽失,共犯实癣疥之疾耳”,[12]以及第一、二次“围剿”时视红军为“地方事件”,[13]仅出动一些杂牌部队有重大差异。吸取前几次“围剿”失败的教训,蒋介石将新一次“围剿”定位为军事、政治、经济、社会的总体战。1933年6月,蒋在南昌主持召开“剿共”军事会议,通过军事、谍报、宣传等“剿共”方案,确定第五次“围剿”的基本原则仍为前一年提出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即“用三分的力量作战,用七分的力量来推行作战区的政治”,[14]“一方面要发挥军事的力量,来摧毁土匪的武力;一方面要加倍地运用种种方法,消极地来摧毁土匪所有的组织,及在民众中一切潜势力”;“尤其是要教化一般民众,使他能倾向我们的主义,以巩固我们在民众中精神的堡垒”。[15]

秉着总体战的思路,国民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政策,严密统治、收揽人心,其中,对苏区最具威胁的是封锁政策。通过修筑碉堡和大量设岗设哨,实行严密的经济、交通和邮电封锁,严禁粮秣、食盐、工业品和原材料等物资流入苏区,断绝其与外界的联系,蒋介石判断:“我们不仅在土地方面,经济方面,武器方面,军队方面的力量,统统超过他们几倍,乃至几十倍几百倍,就是专就壮丁的人数讲,可以说我们的补充无穷,而他们除了现存的这五六万人以外简直就再也没有了!”[16]“匪区数年以来,农村受长期之扰乱,人民无喘息之余地,实已十室九空,倘再予以严密封锁,使其交通物质,两相断绝,则内无生产,外无接济,既不得活动,又不能鼠窜,困守一隅,束手待毙。”[17]用心既狠且辣。

与对中共力量认识的变化相应,蒋介石的战略方针也一改前几次“围剿”常犯的急躁冒进错误,强调稳扎稳打,层层推进。总的作战指导方针是“不先找匪之主力,应以占领匪必争之要地为目的”,[18]即以严密的工事和碉堡层层推进,通过缓慢但有效的占领方式,压缩红军作战区域,限制红军活动空间,迫使红军进行真面目的主力决战。这一战术的核心就是逼迫红军进行打资源、拼消耗、比人力的持久战,而在这三项因素中,国民党都占有着绝对优势。国民党军主攻部队第三路军作战方针明确规定:“本路军以消耗战之目的,采断绝赤区脉络、限制匪之流窜、打破其游击战术、封锁围进之策略……本战术取守势战略取攻势之原则,步步为营,处处筑碉,匪来我守,匪去我进。”[19]蒋介石在对参加“围剿”部队讲演时再三强调:“无论行军宿营或作战,也无论在匪区或非匪区,一定要随时随地,格外谨慎小心,严密防范,搜索,警戒,侦探,连络,和做防御工事,这几件事情,不可一刻懈怠。”[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