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壹 第四章 文明传来:古坟与渡来人(第3/5页)

而在逃亡朝鲜的难民里,当然不可能只有农民苦力,也会存在着一些知识分子或是技术人员,于是这就起到了一种文化输出的作用,这些难民,为落后的朝鲜半岛带来了文明的曙光。

只不过那时候的朝鲜其实也不太平,地方不大国家不少,主要有三国:新罗、百济以及高句丽。大家齐聚半岛,上演小型版的《三国演义》,长期割据混战。

就这样很多中国移民觉得朝鲜也不太适合自己,所以再次离乡背井,他们漂洋过海,来到了日本。而同样的,朝鲜本国那些为躲避战乱的人们,也是这么坐船去日本的。

这些人给日本带去了很多无形资产,比如更加先进的冶金技术,比如陶器的制造技术,再比如纺织技术,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东西——汉字。

没人否认日语中所用的汉字绝大多数都是从中国传入的,但在那个航海技术尚不发达,中日两国尚且不能频繁往来的时代,很多汉字以及汉文化实际上只能由中国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

其实中日韩三国的关系从来都是交融错杂的。

说到这里,突然想到一件很有趣的事。

话说在宋代,有一个叫荀凝的中国人因躲避战乱而逃到了朝鲜半岛,因为当时正值高丽显宗时代(公元1009~1031年),“荀”字的发音在朝语中同“显”,所以他不得不避嫌改姓为孙,叫孙凝。

他们孙家在高丽后来成了名门望族,人称安东孙氏,出过不少位高权重之人,比如一个叫孙干的,当过高丽将军;还有一个子孙叫孙处讷,在丰臣秀吉侵略朝鲜的时候,曾率民间义军和日本人作战,表现非常英勇。

只是没想到三百年风水轮流转,当年跟日本侵略军打得难舍难分的孙家,其后人却为了讨生活而从韩国移居到了日本,并改姓安本。昭和三十三年(公元1957年),安本家的次子在佐贺县出生,被父亲安本宪三取名为正义。

他便是日本著名资产家、软银(SOFTBANK)创始人孙正义。

说回正题。由于当时日本的文化局限(没有文字),导致很多渡来人纵然是立下了天大的功劳,却也只能当无名英雄,比如你无法知道把稻种带来的中国人姓甚,也查不到帮着设计古坟的朝鲜人名谁,在说起他们的时候,只能称其为引进稻种的中国人,造坟墓的朝鲜人,真正能留下姓氏名号的虽说不是没有,但真的非常罕见。

所以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说法:渡来人里头,但凡能够留名的,那必然是大人物,而在这些大人物之中,最最出众的,堪称是千百年间渡来人里最显眼的超级大人物的,有两个,一个叫弓月君,一个叫王仁。

这两位都是中国人,都有自己原来的汉姓,前者姓嬴,后者姓王。

中国姓嬴的不多,确切地说是很少,再说得精准点,那便是只此一家——秦始皇嬴政他们那一族。

事实上这位弓月君,正是秦王朝的皇家后裔。

话说那一年正值天下大乱,先有陈胜吴广,后有项羽刘邦,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皇朝秦朝就这么被打垮了,但所幸嬴家的人没有被杀绝,当然皇帝是肯定不能继续做了,为了保命,大家纷纷改名换姓地逃出了首都咸阳。

其中有一拨人为表不忘帝国大业,改姓为秦,然后一路逃到朝鲜,安居了下来,这便是弓月君的先人。

定居朝鲜之后,秦家代代都受到了当时半岛统治者的重用,到了弓月君那代,他被自己所在的百济国国王封为重臣,并派遣为使,出访倭国。

结果不知是何缘故,弓月君见了倭王就表示,自己在百济已然是混不下去了,一直都想着弃暗投明,只是苦于出路难找:回中国吧太不现实,毕竟自己出身成分不好,跑过去肯定要被当成打着秦皇朝旗号反攻倒算的逆贼;可去稍微远一点的匈奴大草原吧,又实在受不了那顿顿吃羊肉的日子,想来想去,还是请倭王行行好,把自己给收留了吧。

当然,这收留肯定不是干白工,弓月君表示,自己不是一个人,自己的身后,有数千百济人民,他们多是百济的技术工以及文化人,只要倭王愿意收留自己,那么这上千位高精尖人才,也能一并跟随来倭国。

当时倭国的国王叫誉田别尊,也就是被后世称为应神天皇的那个。

这里有个事必须要先说明白:其实天皇是公元7、8世纪前后才出现的称号,在此之前倭国的国王一般都称大王,只不过后来的日本人为了体现出一种天皇家族万世一系的光辉,所以才把另外一些大王都冠以天皇的名号。

说到“天皇”,又不得不提到一本《日本书纪》,堪称是东洋《史记》,也是著名女王卑弥呼在日本历史上的第一部正史,她在书中被冠以了神功皇后的名号。当然,有后必得有王,跟卑弥呼拉郎配的,是传说中日本第十四代天皇——仲哀天皇。

虽说平白无故地多了一个老公还是个天皇,确实听起来不错,可卑弥呼在历史上的形象是圣女而非剩女,这等于是在玷污人。

其实《日本书纪》这本书,虽然自称是正史,可你不能把它当正史来读。

该书开篇第一卷,说的是两兄妹通过直系近亲通婚的方式,弄出了日本列岛和日本诸神。

这在中国是绝不能放入“正史”行列的。不过这并非是说古代的日本人修史精神不严谨,也绝非说《日本书纪》是满纸荒唐言的扯淡之作,事实上这本书里大多数史料还是非常靠谱的,我们现在说的事有很多也都以这本书为依据,只不过就书本身的性质而言,《日本书纪》与其说是一本历史书,不如说它是一本政治宣传教材更为贴切些。

此书成书于养老四年(公元720年),修撰编写耗时三四十年,历经天武、持统、文武等数代天皇,而修撰此书的最大动机,是天武天皇通过发兵攻杀亲侄大友王子才得到王位,虽然事成但毕竟名不正,于是为了宣扬自己正统,这才命令手下修史一部,先是把关于大友王子一切正面的事迹给抹杀了,以至于今天的你在《日本书纪》里很难找到大友王子被册封为太子,然后还曾经登位当过天皇的记录。

同时,天武天皇还鼓吹了一下君权神授,表明自己今天能登大位,绝对不是因为杀侄篡位,而是八百万诸神早在千万年前就已做定的冥冥安排,是正统中的正统,不仅自己正统,就连天皇这个皇位,也是神安排的正统,从神的时代开始,就一直来历清楚并代代血脉相传,这便是被后来日本的国粹主义者们喊得震天响的“万世一系”的由来。

说回来。对于弓月君的移民要求,应神天皇表示非常乐意接受,他当即让对方赶紧回去,准备停当了之后随时欢迎来倭国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