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壹 第七章 圣德太子与“冠位十二阶”(第5/6页)

至于各级官员如何能从小智变成大德,厩户王子也在制度里写得非常明白——每隔数年根据各人的政绩进行考评,考评成绩优良的,一律晋升。

在这套制度之前,倭国一律采取的是一个叫氏姓制度的世袭制,简单说来就如同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士族制度,只要你出身好,便能身居高位,贵族的儿子永远是贵族,奴隶的儿子下辈子还是奴隶,而且对于贵族的划分还特别细——即便是贵族之间也有大小之别,小贵族无论怎样拼命,也不可能成为大贵族,不但这辈子不可能,即便是子子孙孙,也永远都没有打破自己家世的希望。

但在厩户王子制定的新制度里,虽说尚未进步到能让奴隶当贵族,但至少大小贵族之间的那道天堑已经在理论上不复存在了,但凡是个官儿,哪怕弼马温,只要努力了,做出成绩了,也能成为齐天大圣。

当然,仅仅是理论上。

实际上,这套冠位十二阶从出台到厩户王子离开人世的几十年里,真正依靠自己卓越功绩实现数级连跳,被破格提拔过的,有且只有一人,此人是谁,我们待会儿就会提到。

除了那人之外,其余的倭国官员,依然都是照着原样,弼马温还是弼马温,吃得再胖也永远都当不了天蓬元帅。

厩户王子这个人,既然在后世能够被称之为圣德太子,那么就绝对不可能是一个单纯的口头派,即便说不上有多么圣德,至少也该是个说到做到的人。

可现如今他却堂而皇之地弄了一套表面文章,光说不做,这又是为什么?

是他根本就不想做?还是有什么其他的原因做不了?

要想弄清这个问题,首先先得弄明白的是,厩户王子为何要制定冠位十二阶,说得再透彻点,就是为何要进行这场改革?

其实对于厩户王子而言,所谓的制度改革,不过是一种手段,而他的真正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倭国变得强大。

至于到底要变得多强大,那自然也是明摆着的——要与一水相隔的隋王朝并驾齐驱。

这也就是为何他挖空心思要知道隋朝的一切的最大原因:先了解对手,再学习对手,最后超越对手。

但是,正如古往今来一切改革一般,这种事情,势必会引起反对,遭到阻碍,而站在厩户王子对面的反对派,不是别人,正是他的舅公苏我马子。

早在佛教传来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说过,苏我家绝非是什么开明的改革派,他们引入佛教的唯一目的,就是想借宗教的手段满足自己的政治需要。现在他们得到了一切自己想要得到的,于是自然而然地不会再容许任何让自己利益受损的情况出现,厩户王子提出的这套冠位十二阶一旦付诸实行,那么很显然苏我家的地位便不再会长久,别看今天蹦得欢,明天很有可能就直接从大德掉到小智。

苏我马子要是真能让这套东西推行下去,那他就是弱智。

其实也别说推行了,就算颁布都不行。

但是,这个他还真做不了主。

因为厩户王子这边有一个强力的援军,那便是推古天皇。

炊屋姬虽然是个清心寡欲的女人,但并不代表她没智商,事实上往往越是清心寡欲的人越是心如明镜,而那些利欲熏心的人倒常常都是傻子的代表。

炊屋姬很清楚她的那位舅舅大人到底在想些什么,实际上她在当政期间,也不止一次地跟苏我马子唱过反调,可跟上一任崇峻天皇不同的是,这个女人即便是唱反调,也唱得相当有水准。

例如曾经有一次苏我马子看中了一块王室的领地,便不拿自己当外人地跑去找外甥女伸手讨要,然后理所当然地被推古天皇给拒绝了,马子的脸色立马变得难看了起来。

眼瞅着一场暴雨兴许就要来临,女王连忙换上了一副迷人的笑容,说道:“虽然您是我的舅舅,但正因为如此,这王家的领地才不能送给您,因为若是我不分公私地把土地给了您,那么千百年后,您可想过人们会怎么评价我吗?而在评价我的同时,您又想过他们会怎样评价您吗?”

因为苏我马子显然还没达到“只贪眼前物,不计身后评”的境界,故而连忙表示,自己纯属一时脑热,这地女王陛下您可千万别送我,您要送我我当真跟您急。

而这次的冠位十二阶,也正是在推古天皇的大力支持下才能得见天日的,苏我马子虽然心中有两万分的不爽,可事到如今想要把这部官制抹杀掉是肯定不可能的了,他唯独能做的,就只有从中作梗——不是要做考评吗?老子身为倭国首席大臣,自然是考评的主考官,这些官员谁该升迁还不是老子说了算吗?

这么一来,那部冠位十二阶,也只能非常遗憾地成为了一部仅仅停留在理论上的制度。

然而,巨大的阻力并未阻止厩户王子改革的步伐,就在冠位十二阶颁布的第二年(公元604年),他的第二个研究成果也被摆上了台面——“宪法十七条”。

这是日本有史以来的第一部法律。当然,仍旧和中国脱不了关系。

这部总共拥有十七款条文的律法全部由汉字写成,同时大量借鉴了隋朝的同类作品,此外,整部宪法里还充斥着儒家思想。

比如开篇第一条就是八个字:以和为贵,无忤为宗。典出《论语》,“礼之用,和为贵。”

除了这种光明正大的拿来主义外,还有第三条:有诏必谨,君则天之,臣则地之。这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次把国王的政治地位用文字的方式拔高到无上的地位。显然,是受了三纲五常的影响。

此外还有第四条:群卿百僚,以礼为本;第六条:惩恶劝善,古之良典;第九条:善恶成败,要在于信;第十二条:国非二君,民无二主。

具体的十七条因篇幅关系就不一一列出并讲解了,但从上述的几条随手拈来的例子中你便能发现,这部宪法的几乎每一条每一款,都充斥着儒家的学说气味,跟儒家有着些许的关联。

而制定这部律法的直接目的,则是为了在官位制度之后再确立一套政治制度,一套以倭国君主为核心,群臣百姓皆围绕它转悠的政治制度。

说句心里话,这还真的挺有儒家那君臣父子一套的模样。

同时,这律法不光是为了推古天皇考虑,更是为了厩户王子的未来着想——因为他是太子。

所以女王再次表示了大力支持的态度。

至于苏我马子那边,厩户王子也不是没考虑到,在宪法十七条里,第二条的内容是奉劝百官敬笃三宝,也就是要求大小官员都得敬重佛教。

这一条的出现在很多后世的学者看来,是因为厩户王子本人乃一介虔诚的佛教徒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