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贰 第七章 宋末元初,蒙古铁蹄踏上日本(第3/5页)

这貌似已成了个谜团,我只说我的看法,个人觉得,是因为南宋。

忽必烈在中国大陆最终的战斗目标其实是消灭南宋,而日本作为南宋的坚定盟友,显然让他有些骨鲠在喉,更何况日宋之间的各种经贸文化往来也的确在客观上有助于南宋国力的增长,加大了他灭南宋的难度。所以铲掉日本,不管从实际上还是心理上,都能起到打击南宋的效果,于是自然就会让忽必烈不遗余力了。

而日本不愿意搭理蒙古,其实多多少少也是因为南宋,还有一点就是,日本的确不是一个愿意臣服别人的民族。从当年圣德太子那么落后的时代起,他们就开始寻求和中华帝国的平起平坐,现在好歹也算是经过几百年历练成了亚洲小强了,怎肯再轻易屈服于人?

于是,就只能开打了。

文永十一年(公元1274年)十月五日下午四点,搭乘着元、高丽联军总共四万人马的九百艘战船,出现在了对马岛佐须浦小茂田(今长崎县下县郡严原町)的海面上,领军统帅是蒙古大将忻都,副将洪茶丘,高丽军的主帅则是金方庆。

傍晚六点时分,大约三百来人的元军率先登陆上岸,接着又是一千多人紧随其后,迎他们面而来的,是对马守护宗助国部。

宗助国带的人不多,只有八十上下,其实他本来也不是来打仗的,就是想探个究竟,结果一看黑云压城城欲摧了,于是只能就地摆开阵势,进入了战斗状态。

因为人少而且也知道是逃不掉了,所以宗助国干脆主动发起攻击,带着八十寡兵朝着蒙古人的军阵就冲了过去。

跑最前头的,还没看清蒙古人脸长什么样,就被一阵飞射而来的箭给戳成了刺猬。

跑后面的,知道不能再往前了,于是便站住阵脚弯弓搭箭,打算化主动为被动。

虽然此阵日本人打得极为顽强,对马守宗助国亲自冲锋在前弯弓射马连杀数人,但毕竟寡不敌众,仅仅数小时,八十人就被打得基本团灭,助国本人也死在了乱军之中。

之后,对马岛全境沦陷。

按照惯例,蒙古人在岛上烧杀劫掠、欺男霸女地打了一回草谷,接着,大军开拔,剑指壹岐。

壹岐就是壹岐岛,现在的长崎县壹岐市。

十四日,元军上岛,壹岐守护代平景隆带着一百余骑应战。

虽然较之宗助国的那草草集合的八十多人,平景隆的一百骑兵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疑上了个台阶,但仍然是完全不敌。

不光是蒙古人人数更多,还因为武器不行。

当时蒙古的弓箭一射就是两百多米,而日本人的弓则最多射个百米之内,因此这是一场没有任何悬念的战斗——当天,平景隆就战死在了他生活和工作了多年的地方。

而另一件没有悬念的事情就是,蒙古人照例展开了屠杀。

“百姓中男子或被杀,或被活捉,女人被聚集在一起,以绳索穿手结于船畔,无人幸免,壹岐亦是如此。”

从各种当事人的回忆来看,当时的对马和壹岐,几乎算得上是人间地狱了。

十九日,蒙古大军进博多湾,并于次日拂晓踏上了九州本岛。

由于距离双方第一次开打已经过了十来天,元军来袭的消息早就传遍了日本,再加上这么多年来,全国上下一直都在备战备荒防元寇,所以镰仓方面轻车熟路地就聚拢了九州北部的兵力,并且任命了当时的大宰少贰(官名)少贰资能的儿子少贰景资为大将,务必将来犯敌寇赶出国门。

其实少贰资能本人也出阵了,但幕府考虑到老爷子当年已经77岁高龄了,这才把主帅一职给了他儿子。

二十日早饭时分,在早良(今福冈县福冈市内)一带,少贰景资率部和元军交上了火。

顷刻间被击溃。

主要还是因为武器不行。

除了能射两百多米远的箭之外,这一回蒙古人又翻了新花样,那就是在箭头上涂了毒药。这对当时的日本人而言是闻所未闻的,更何况在那个年头,医疗本身就不发达,一旦中了毒那绝对是没救了。

此外,元军还拿出了另一样新式武器——炸雷。

当然,这绝非是现代意义上的手榴弹,只是在瓷罐里装了火药然后点燃了到处丢,尽管论杀伤力的话未必比毒箭强,但却具备了十足的威慑力,不光能吓人,尤其能吓马,当时日本人骑的马一见这玩意儿,吓得不是原地不动就是原地趴下,要不干脆直接掉头就逃,把自家的阵形冲了个支离破碎。

除此之外,另一个导致日本人全然不敌的重要原因是军制与战术的落后。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镰仓时代日本人打仗,那么最贴切的恐怕应该是一盘散沙。尽管看上去是几千几万人的大军,但他们却并非一个整体,而是被划分成了成百上千个小团体,每一个武士都隶属于他所在的庄园,打仗的时候往往只听自己所在庄园的领主之命,或几十人一群,甚至几人一伙,各自为政,自由行事,虽然名义上有主帅,但从实际的角度来看,少贰景资要想做到所谓的“统御全军”,终究是比较有难度的。

反观蒙古人,则思路非常清晰,再多的人马也宛如一人,击鼓进军鸣金收兵,有条有理方寸不乱。

当时日本和蒙古之间的差距就在于:蒙古人是来打仗的,日本人是来打架的。在真打起来的时候,比起蒙古人的集团冲锋,日本人更注重的是单打独斗。而且,因为日本自古就流传着“老虎爱皮武士惜名”这句话,战场单挑被视为莫大的荣耀,所以开打之前必须互通姓名,有点类似于中国的“吾乃关羽关云长是也,来将何人”这种调调。碰上讲究一点的,还要报出生地点工作单位以及领导姓名甚至是祖宗名号,在此我们仍旧用关二爷打比方,那就是“吾乃大汉皇叔荆蜀之主刘备刘玄德座下五虎上将之首河北解良关羽关云长是也!”。

如果是周仓呢?那则是“吾乃大汉皇叔荆蜀之主刘备刘玄德座下五虎上将之首河北解良关羽关云长麾下扛刀大将周仓是也!”。

总之按照这个路数,哪怕是个炊事班的也能在报名号的时候跟幕府将军扯上关系。

蒙古人根本就不玩这个,人打了一辈子从来就只知道跟着命令冲锋射箭甩手雷,全然没有那捉对厮杀大战三百回合的习惯,更何况战阵之中喊杀声震天,你喊破了喉咙都未必有人听得见,就算听见了也不明白——别忘了蒙古人不懂日本话。

因此在当时的战场上,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先是一个镰仓武士手握钢刀摆出个很帅的姿势,紧接着高声喊道:“我是镰仓幕府御下筑前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