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叁 第四章 剑指台湾

庆长十九年(1614年)十一月,德川家康号令天下诸侯,兴兵十五万围攻丰臣家的大本营大阪城,双方先是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攻防拉锯,然后进入了和谈阶段,不过短暂的和平只维持了不到半年,庆长二十年(1615年)夏,德川家大军由江户出发,浩浩荡荡开赴大阪,经过半个月的强攻,终于攻破了那座天下第一的大阪城,丰臣秀赖和生母淀夫人以及铁杆家臣数人躲在一个堆满了火药的小仓库里,点火自爆而死。丰臣家就此灭亡。

应该讲,历经百年战乱的日本,这时候才真正又重新迎来了和平,所以当年德川家康就奏请天皇,改年号元和,史称元和偃武。

此时,距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不过二十多年。

丰臣家灭亡了,这个由一个农民所一手建立起来的王朝,就这么灭亡了,仔细算来,也就历经两代而已,若是算上秀次,那也就三代。

为什么?

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为人中豪杰的丰臣秀吉所建立起来的基业,为何在他死后不过17年,就灰飞烟灭了?

一般认为,是因为丰臣秀吉所建立起来的丰臣家政权本身就不是一个完全的统一体,除此之外,他因为是一介农民,所以没有像其他的统治者那样拥有众多的谱代家臣,即代代都侍奉自己家的老家臣,以至于造成了根基不稳。此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秀赖继位的时候过于年幼,这才让德川家康有了可乘之机,被夺了家业。

这些东西,乍一看说得很在理,但仔细琢磨的话,就会觉得根本就是在忽悠人。

日本这个国家,自打有各式各样的大名的那一天起,一直到明治维新后废藩置县为止,都不曾“完全”地被统一过,德川家康所建立的江户幕府在行政划分上也不是铁板一块,话说到现在我们大家有目共睹,德川幕府之下,有伊达政宗,有岛津家久,还有其他的大名,你能说这是“完全”统一吗?这仍然是各种意义上的分裂与自治,只不过各大名得在中央政权之下自治罢了。

还有家臣,自战国那一乱,全日本的风气都变了,别说是老家臣了,就是亲兄弟也能拿刀砍你,这家臣老不老,说真的跟你的政权没甚太大干系,更何况事实证明秀吉的那几个家臣确实都很给力,文有石田三成片桐且元,武有福岛正则加藤清正,虽说是彼此不和了些,但他们的为人还是相当靠谱的,如果没有家康的从中闹腾,丰臣家的武功派和文治派最多也就是互相看着不爽再吵架打架而已,就跟现在日本开议会一个模样,断不会干出太大的出格之事。

至于秀赖年幼,这个也不能算是个说法,要知道在江户时代,十来岁当将军的娃娃有好几个,可也没见哪个就闹成了秀赖那副德行。

说一千道一万,这丰臣家的灭亡,虽说从表面上看有着各种各样的理由和因素,但如果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话,你就会发现,这众多原因中最最大、最最根本的那个,其实是出在丰臣秀吉的身上。

这家伙其实从最开始的时候就走错路了,他做了一件误以为是对的但实际上是大错特错的事情,那就是侵略朝鲜。

这场总动员30万,实际参战15万的大战,让丰臣秀吉把几乎全部的精力都投入了其中,从而使得很多本该做的事情都没法做或是来不及做了,比方说想点手段出来约束手底下的那些个大名,或者是想办法均衡一下武功派和文治派之间的矛盾等等。

没法做,是因为大家都在朝鲜拼命你怎么做?来不及做,是因为战争还没结束秀吉就挂了。

凭良心讲,这场侵略朝鲜的战争,确实给日本带来了很多:掠夺了大量的财富,缓解了国内的好些矛盾以及引进了相当多的技术。

可是,这些好处都是带给日本的,而不是带给丰臣政权的。

一个政权可以代表国家,但它永远不会等于国家,只是这千百年来有太多的执政者总是误以为朕即国家,朕即国法,以至于最终落了个灰飞烟灭的下场。

7年的侵略战争让丰臣家得到的,只有一群抢肥了自己并且互相之间虎视眈眈的大名。

同时还有躲在角落里等待着时机的德川家康。

可以很负责任地说上这么一句话:一个国家,在国力全盛的时候想要出兵侵略人家搞输出政策,对此我没有任何好评论的,但是,如果一个国家打算通过单纯的“攘外”方式来企图一劳永逸地缓解内部矛盾,那我只能给他六个字——玩火者,必自焚。

比较可惜的是,日本人貌似并没有吸取这般的教训。当然,这是后话了。

话说就在丰臣家灭亡后的第二个月,一个可怕的传言便开始在日本各地流行了起来。

那就是丰臣秀赖并没有死,而是逃了。

至于去处,大家则众口一词地认定,是去了海外。

理由是德川家康兴全日本之兵征讨丰臣家,列岛诸侯莫敢不从,那秀赖即便是侥幸逃脱,却也没可能再在日本混下去了,唯一行得通的,只能是漂洋过海。

尽管此事一看就知道是百分百的谣言——当日城外围得跟铁桶一般,不要说是跑国外了,翻墙外都没可能,更何况在秀赖最后自爆时也有数名目击者在场,因此生还之说根本就站不住脚。

但德川家康却非常诡异地信了这邪,他坚定不移地认为那丰臣秀赖搞不好真的活下来了,为了斩草除根,7月时老爷子下令手下组织船队,准备出海找人。

说老实话这招其实并不新鲜,早两百年前的大明永乐帝朱棣就用过,以找侄子建文皇帝为名,派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其真实用意是想用大炮巨舰和真金白银扬大明之国威于四海。

而生性节俭堪称吝啬的德川家康自然是没有那当散财童子的瘾,他派人出海的主要目的跟朱棣正好相反,是为了赚钱。

家康的计划是学西洋列强找殖民地,在海外也给日本弄个据点,然后以此展开贸易——主要是和中国的贸易。

由于自万历援朝那一次开打之后,大明朝野普遍很不待见日本,甚至可以说是讨厌,双方连往来都基本中断了,更别说做生意了,因此德川家康一直希望找一个从前跟日本没啥关系的地方,以他们的名义和大明搞贸易,反正天朝上国历来不怎么搞得清外面的世界,这样糊弄一番兴许事儿就能成了。

本来找的是琉球,结果人家多年来就是大明国铁杆小弟,虽说大哥不仗义没来救终究是落了个山河沦丧,可明朝对那地方多少还算知根知底,所以即便是攻下了琉球,可借那方宝地与大明做生意的事儿却是彻底地黄了。

而这一回,德川家康则把目光投向了高砂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