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肆 第六章 开战!高升号(第5/5页)

其实大家最初也是这么觉得的,尤其是李鸿章,更是在西洋各路公使跟前大肆指责日本不宣而战,实在是野蛮人行径,而英国那边本来也是这个调调,眼看着就要成了定论,他东乡平八郎该下大狱了,结果就在此时,横插出来一半路吐槽的程咬金。

“日本和清国,早在高升号之前,就已经处于交战状态了。”

说这话的,可不是一般人,而是剑桥大学的教授,叫威斯克莱特,他在《泰晤士报》上撰文称,早在7月11日,日本就已经发明文与清国断交,19日,更是送去最后通牒,通牒上明文指出,5天内不给予答复或是继续向朝鲜增兵的,则一律视为胁迫行为,这胁迫,从国际法上来讲,其实就是宣战,而5天过后,清政府既没有给予答复也没有停止向朝鲜增兵,等于是宣战了,所以,两国的关系,根本就是交战状态。

将“胁迫”一词理解为宣战,这确实是当时的惯例。

在《泰晤士报》上,威斯克莱特教授总共罗列了五点,来证明日本没有违背国际法,同时也认为日本没有理由向英国赔罪,英国也没有道理去干涉日清之间的战争。

这种事情,一旦有了领头的,接下来也就雨后春笋了,继威教授之后,牛津大学教授胡兰德,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教授劳伦斯也纷纷响应,在各大报纸上发表文章,大致内容不外乎日本炮打高升有理,该船沉得其所,快哉快哉。

以上几位,都是当时英国在国际法方面的重量级专家,所以他们一站出来,瞬间就改变了整个舆论风向,而日本那边一看到这情形,也牢牢抓住了机会,由陆奥宗光一马当先,反咬一口说英国明明宣布中立,可英国籍的高升号却仍帮助清国运送士兵,这种出尔反尔的行为根本不符合大英帝国文明开化的形象。

当然,他也没真想咬,就是摆个高姿态证明自己无辜而已,不过倒还真好使,此言一出,就连英国皇家海军司令都表示,击沉高升号未必没有道理,并建议自家说政府我们干脆睁一眼闭一眼得了。

更让大清感到绝望的是,高升号的船长高尔斯华绥在被捞上来之后,对沉船一事绝口不提,本来李鸿章还想从他嘴里弄出点类似于受害人血泪控诉这样的东西来博取同情,结果他倒好,非但不说,还跑了一趟日本,专程感谢东乡平八郎的搭救,这让李中堂他们相当没面子。

知道这是为什么么?

东乡平八郎到底有没有违反国际法,人嘴两张皮怎么说都有理,但这高尔斯华绥是真真切切地被从船上打到海里,灌了一肚子海水不说还差点翘辫子,实在大可不必为了日本人三缄其口,更没理由再专程去一回日本。

可他却这么做了,为什么?

这是因为高尔斯华绥跟东乡平八郎是朋友。

早在当年英国的商船学校伍斯特协会里,他东乡平八郎就是那高尔斯的学长,比他高两级,据说两人关系相当凑合,这也就是为何高尔斯华绥在浪速的炮弹都快打上门来的当儿还不忘对东乡致以问候的原因。

鉴于以上种种,英国官方在事发三个月后做出了最终裁定:当时已经存在着战争状态,高升号为交战国执行交战任务,日本军队有权扣留或击沉它,因此,日本在此事件中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

就此,高升号事件算是结了,船上那掉下去没能捞回来的千把人只当是饲料喂了鱼。

你别说我讲话不客气,如果不是我今天在这书里提起高升号你未必还能记得有这茬儿,事实上2001年的时候,高升号就被打捞了上来,不过那是韩国人干的,而在我们中国,对此几乎没有任何形式的表态或是奠念,跟捞泰坦尼克号那会儿满城空巷看电影的劲头比,那高升号还不如一块用来打水漂的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