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守望四季好时光(第4/5页)

此外,宫中不允许赌博(太妃们除外,她们会斗牌赌博),但有时也玩掷骰子,但不玩钱的,输赢看主子的赏钱。

3.“万岁”养生秘笈

世间有没有长生不老之术呢?长生之术不仅普通老百姓在追求,帝后妃们同样企图通过养生办法达到长寿的目的。帝后妃这些主位,作为天下的王者家族,至尊至重。他们在享受天下锦衣玉食的同时,又十分注重养生、保健和美容,来使自己延年益寿,拥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

帝后妃试图长命百岁,长生不老。但是清宫中有这样的百岁寿星吗?我们查阅大量史料,发现其中确实有高寿者,帝王之中60岁以上者6人,其中,最高寿者为乾隆帝,他活了89岁,其次是圣祖和宣宗为69岁,太祖为68岁。这12帝的平均年龄为53岁,总的来说,还算可以。

后妃之中,按现有资料统计活到60岁以上的为:

皇太极的孝庄文皇后,75岁;顺治的孝惠章皇后,77岁,淑惠妃70岁;康熙的孝恭皇后,63岁,顺懿密妃70岁,定妃97岁,悫惠皇贵妃76岁,惇怡皇贵妃86岁;雍正帝孝圣皇后86岁,纯懿皇贵妃96岁;乾隆帝愉贵妃79岁,颖贵妃70岁,婉贵妃92岁,惇妃61岁;嘉庆帝孝和皇后74岁,恭顺皇贵妃74岁;道光帝佳贵妃75岁,成贵妃76岁,预嫔82岁;咸丰帝慈禧太后74岁,端恪皇贵妃67岁,婉贵妃60岁;同治帝珣妃64岁,瑜妃75岁,瑨妃77岁。

这25位较高寿的后妃中,有3位是90岁以上,即康熙的定妃、雍正的纯懿皇贵妃和乾隆的婉贵妃。3位老寿星在丈夫生前地位均比较低下,定妃和纯懿皇贵妃仅为嫔位,而且也只有纯懿皇贵妃生有1子,其他两位终生未孕。

所以,对清宫帝王和后妃的养生与保健有必要进行探讨,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乾隆的长寿秘法

乾隆号称“十全老人”“古稀天子”,活了89岁。

长寿秘诀,清代御医后裔总结为“吐纳肺腑、活动筋骨、适时进补”、“十常”、“四勿”。“十常”即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睛常运、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旋、肢常伸、肛常提;“四勿”: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这套养生之法,为乾隆皇帝所接受,并灵活运用,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后妃成群,御之有度。乾隆有名姓记载的后妃为41位,可谓多矣。可是乾隆皇帝并没有一味沉浸在后宫之中,而是御之有度,从其均匀的生育中即可悟出这一道理。

营养合理搭配,饮食有度。一年四季中,乾隆每膳前必先吃一碗冰糖炖燕窝。在早、晚两正膳中,也常有燕窝菜,即燕窝红白鸭子、燕窝炒鸡丝、燕窝拌白菜、燕窝白菜滑熘鸡鸭等。他还注意用鹿肉滋补身体。对于成群后妃,他并不是疲于应付,而是按时、按节接纳,并十分注重营养滋补。尤其喜食鹿肉。中老年以后,他几乎天天以鹿肉进补,保持体力精壮。

应节气适当调节饮食有益无害,如春季食榆钱饽饽、榆钱糕、榆钱饼;端午节吃粽子,重阳节食花糕等。他还注意以粗补细,以野补身,如百姓常食的黄瓜蘸面酱、炒鲜豌豆、蒜茄子、芥菜缨、酸黄瓜、酸韭菜、秕子米饭等,他都适量进食。

乾隆帝注意适量饮用玉泉酒。玉泉酒是宫中专门酿造的,供帝王、后妃饮用。此酒选用玉泉山的水酿造,甘醇可口,弥足珍贵。乾隆帝每日分次饮用,总量不超过4两。乾隆十分重视玉泉酒的分配和使用情况,有时会亲自过问。乾隆四十七年,因宫中使用玉泉酒过量,乾隆震怒,下旨命军机处严查。内廷里面因为这样的生活琐事而要军机处参与查案,在清宫史中从未有过。军机处不敢怠慢,很快查明了真相。原来,这一年事情很多,有阿哥娶福晋、公主下嫁等,所以,这一年用掉1039斤玉泉酒,比平时多好多。

康熙的养生之道

康熙帝活了69岁,一生历经诸多坎坷,达此寿龄已属不易。其规律为:

一日只两膳,不进小吃。他说:“朕每日进膳二次,此外不食别物,烟酒及槟榔等物皆属无用。”

不吃补药。宫中补益类的药品非常多,太医也不断献方,地方臣僚也多有进奉,但他概不使用。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再好吃的东西,他也不多吃,按量进补。

适量饮用葡萄酒,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葡萄酒传到北京的时间,是在明末清初,由耶稣会士带来或由西洋进贡。自康熙废皇太子后,他得了一场大病,尽管御医使尽了浑身解数,仍不见效果。西洋传教士请他喝葡萄酒试试:“西洋上品葡萄酒,乃大补之物,高年饮此,如婴儿服人乳之力,请皇上饮用。”康熙帝试着饮用,感觉不错。于是,每天饮用几次,居然增加了食欲,精神也好了许多,这是康熙帝没有想到的。

心态平和,不求长生之术。他说:“人之有生必有死,如朱子之言,天地循环之理。”“朕之生也,并无灵异;及其长也,亦无非常。”坚决摒弃《炼丹养身秘书》。

御用之物,不尚奢华。这是康熙皇帝最与众不同之处。

内外兼修的保健良方

清宫有太医院,院中有御医13人,吏目26人,医士20人,医生30人。这些御医全为汉人,医术高明,日夜为宫廷服务。举例说明如下:

酒类:龟龄集、龟龄酒、松龄太平春酒、椿龄益寿药酒、健脾滋肾状元酒、如意长生酒等。

丸剂:健脾滋肾状元丸、密寿固本仙方、清暑益气丸等。

代茶饮:解表代茶饮、清热代茶饮、去暑代茶饮、温中代茶饮、补益代茶饮,其配方并不是茶,而是一些人参、黄芪、甘草之类。

八珍糕:有党参、茯苓、薏米、白术、芡实、扁豆、白糖、白米粉等物,研成粉蒸成。

……

清宫对人参的异常重视,人参产于我国东北,与貂皮、鹿茸并称“关东三宝”。人参是传统的中医补药,功能主治:补元气,生津液;主治虚脱、虚喘、崩漏失血、惊悸,以及一切元气虚弱、气虚、津少等症。清王朝发兴于东北,皇室对人参更是钟爱有加,从人参的种植开采、分配、使用到出售,几乎统归皇室。人参成了皇家独有享用的宫廷用品。

清政权入关以前,满洲人所采人参,是作为珍贵稀罕物品,或进贡朝廷,或交换物品以维持生计,是他们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入关后,清政府对人参的开采采取了垄断政策,将采参大权高度集中于中央,并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国家参源的法律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