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战士教皇(第3/3页)

要说本蒂沃里家族和巴里奥尼家族有什么区别的话,就是前者比后者更残暴,更桀骜不驯。尽管如此,他们却很得波隆纳民心。数十年前,敌对势力发动政变,结果本蒂沃里奥的支持者将一干谋反者捕获、杀害,并将他们的心脏钉在本蒂沃里奥豪宅的门上。但如今面对教皇大军压境,波隆纳人民毫不迟疑,立即开城门迎接。进城场面的盛大热烈,比起两个月前进佩鲁贾时有过之而无不及。教皇再度高坐在宝座上,由人扛着巡行过街,头上戴着镶满珍珠的高耸三重冕,身上穿着紫色法衣,法衣上绣有许多金线,镶有闪闪发亮的蓝宝石、绿宝石。一如在佩鲁贾,街上立起了数座凯旋门,群众挤上街头庆祝,燃起了数堆篝火,前后热闹了三天。“战士教皇”的传奇故事就此诞生。

教皇抵达波隆纳后,有人用灰泥做了他的塑像,竖立在波德斯塔[7]宫前面。但教皇希望竖立更长久的纪念物,因此打算建造一座巨大的青铜像,立在圣佩特罗尼奥教堂门口,借此向波隆纳人民宣示该城已纳入其辖下。而要塑造这么大的青铜像(预计有14英尺高),他自然想到了米开朗琪罗。尤利乌斯推断,如果这位雕塑家不愿画西斯廷礼拜堂的拱顶,或许会愿意接这件雕像。

于是,教皇再度派人赴佛罗伦萨发出召令(第四次召令),不过这次是要米开朗琪罗到波隆纳向教皇报到。


[1] 欲一睹波吉亚宫廷的腐败堕落,可参见At the Court of the Borgias,being an Account of the Reign of Pope Alexander VI written by his Master of Ceremonies,Johann Burchard,London:The Folio Society,1963,Geoffrey Parker编订、翻译,第194页。

[2] 切里尼:《切里尼自传》,第54页。

[3] 《米开朗琪罗书信集》,第一卷,第15页。

[4] 在这件案子上,米开朗琪罗无疑从达·芬奇那儿得到了启发,因为在这几年前,达·芬奇已写信给苏丹,提议建造一座连接欧亚的桥梁。但两人的构想都未能实现。苏丹认为达·芬奇的设计不切实际未予采用,但二○○一年,艺术家韦伯乔·桑德(Vebjorn Sand)按他的设计缩小比例,在挪威建造了一座长220英尺、横跨高速公路的桥梁,证明他的设计可行。

[5] 引自帕斯托尔:《教皇史》第六卷,第508~509页。

[6] 引自帕斯托尔:《教皇史》第六卷,第509页。

[7] 波德斯塔(Podestà):中世纪意大利城邦最高地方司法和军事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