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袁氏兄弟内斗(第2/2页)

黎阳战役后,曹营的大部分人都主张趁机扩大战果。

不过,郭嘉不同意这种看法:“袁绍对这两个儿子,不知道让谁继位好,结果让郭图、逢纪等人做他们的谋士,他们必然会争权夺利。现在,如果进攻太急他们就会团结在一起,进攻稍缓他们就会内讧,不如做出南征刘表的样子,让他们内讧,然后趁机出击,一举攻占河北。”

曹操认为这个意见很好,于是回师黄河以南,就在袁氏兄弟闹内讧的这段时间里他亲自带队到汝南郡的西平一带,做出一副远征荆州的姿态。所以辛毗到许县没找着曹操,于是南下西平,在这里见到了曹操,转达袁谭的问候,曹操十分高兴。

不战而屈人之兵,坐收渔人之利,而且是对方主动送上门来的,哪有这么好的事?曹操召集内部会议研究对策,但出乎意料的是,大多数人认为刘表势力强大,应该先平定刘表,袁谭和袁尚反正已经内斗,不用有什么顾虑,别管他们,抓紧时间把刘表解决掉。

表面来看也是这样,河北那边两位小袁内斗,曹操正好腾出手来解决南面的老刘。但是,这只看到了眼前的一步,而没有看到下一步。荀攸就持不同意见,他认为:“现在四方都有战事,而刘表坐拥江汉之间没有什么作为,说明他缺乏雄才大智。袁氏仍然有四个州的地盘,十万之众,在河北一带有一定群众基础,如果他们兄弟二人联合起来,那是很难攻破的,现在他们内斗,正是各个击破的难得机会,这个机会千万不能错过。”

这两种意见让曹操有些犹豫,荀攸说得也有道理,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现在也正是解决荆州问题的最佳时机,到底先解决哪一边,曹操有点举棋不定。经过思考,曹操决定还是抓住现在的时机把南面的问题先解决了,至于黄河以北的事,既然二袁相攻正急,不妨让他们多打一阵再说。

辛毗得到消息,心急如焚。

辛毗此行显然不只是转达袁谭对曹操的良好祝愿来的,他肩负着搬救兵的重任,袁谭那边还眼巴巴地等着呢。辛毗找到老朋友郭嘉,向郭嘉求助,经过郭嘉从中帮忙。郭嘉本来就支持荀攸的看法,在他的帮助下,曹操再次召见了辛毗。

曹操问辛毗:“袁谭可靠吗?袁尚是否一定能被打败?”辛毗回答说:“明公其实不用管袁谭可靠还是不可靠,只需要分析现在的形势就行了。袁氏兄弟相伐,是他们自愿的,也不是谁能从中间挑拨得了的,这就是天命。现在袁谭能向明公求救,明公就应该知道这里面的事情了。二袁眼光不能长远而自相残杀,弄得河北士者无食、行者无粮,确实已经到了灭亡的地步。四方之难莫大于河北,河北平则天下震动啊!”

辛毗这番话提醒了曹操,现在袁尚强而袁谭弱,如果坐视袁谭灭亡,袁尚的力量便会迅速强大起来,这显然不符合曹操的战略利益。

于是,曹操决定挥师北上,援救袁谭。

建安八年(203)10月,曹操率军北渡黄河,再次来到黎阳。

曹操摆出了大打一仗的架势,当时袁尚正率主力在平原国围攻袁谭,听到消息,立刻回师邺县。袁尚的部将吕旷、吕翔二人对前途灰心失望,投奔曹操。

平原之围解除,袁谭暂时化解了危机,他悄悄拉拢吕旷和吕翔,刻了将军的大印给他们送去。这不是挖袁尚的墙脚,而是在挖曹操的墙脚了,曹操知道了这件事,但他没有声张,看到袁谭暂时不会被消灭,他决定回师。

能在高处随心所欲地走钢丝的人,必须有时刻保持两边力量均衡的本领,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艺高胆大之外,手中还要有一根木杆,以此调节平衡。当这个木杆要向一边落下时,及时出手把它抬起来,一旦恢复了平衡,就可以悠闲地在一边看热闹了。曹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决定收手。为了稳住袁谭,让他坚定不移地跟袁尚打到底,曹操主动提出跟袁谭结成了儿女亲家,让儿子曹整娶了袁谭之女。曹整是李姬所生,年龄不详,应不超过十岁,这桩婚事不仅是政治婚姻,而且属于典型的早婚。同时这门亲事也很有意思,曹操的儿子娶了袁绍的孙女,意味着曹操自愿比袁绍降低了一辈。后来曹操的儿子曹丕又娶了袁绍的儿媳妇,曹操又跟袁绍变成了同辈。

有了这门亲事,曹操觉得差不多了,于是撤退。

这边一撤,袁尚那边果然又行动起来。建安九年(204)2月,袁尚让审配、苏由守邺县,自己再次率大军攻打平原国的袁谭。袁尚走后,留守邺县的苏由就打起了战场起义的主意,他悄悄跟曹军联络,准备杀了审配献出邺县,结果情报泄露,审配发觉,双方战于城中。此时袁尚的主力在洹水附近,距邺县并不太远,只有50来里,苏由不敌,闯出邺县投奔曹军。

曹操得到苏由为内应的情报后,立即率军向邺县杀来,但晚了一步,苏由已经败逃出邺县,曹军随后把邺县围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