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恐怖的人”(第3/5页)

在印度洋,季风决定万事万物的规律:船只何时起航;战争何时开展;葡萄牙的香料舰队应当何时抵达,又应当何时离开。若是错过了一个关键时刻,就会浪费好几个月时间。葡萄牙的对手很快认识到,依赖海洋力量的敌人在风暴到来后就会很脆弱,于是他们相应地选择了攻击的时机。4月,天气开始变糟。

耶稣受难节这天,坎纳诺尔遭到攻击的消息传到了科钦。阿尔梅达意识到时间很紧迫,于是一分钟也没有浪费。他在城内四处奔走,呼吁人们拿出粮食和武器。教堂内正在上演一部神秘剧[6],打扮成守卫基督坟墓的罗马百夫长的演员不得不当场交出自己的胫甲和胸甲。此时正是涨潮时节,洛伦索带着搜罗到的所有物资和人员,起航奔向坎纳诺尔。他将一些人员和物资送上岸,但风力越来越猛,他不得不起航返回科钦。坎纳诺尔要塞的指挥官洛伦索·德·布里托和约四百名士兵就这样被季风切断,不得不独自抵挡敌人的猛烈攻击。8月,当攻防战还在进行时,已经占领荒凉的索科特拉岛并驻军的库尼亚和阿尔布开克分道扬镳:库尼亚率领香料舰队去印度,比原计划晚了一年;阿尔布开克则负责在阿拉伯海巡逻。这个月底,库尼亚的船只营救了饥肠辘辘的坎纳诺尔驻军,终于打破了当地的反葡萄牙联盟。

库尼亚和阿尔布开克在索科特拉岛道别时,关系已经冷若冰霜。阿尔布开克焦躁而狂怒。他只有六艘饱受虫蛀的船只,装备破烂,给养紧缺,而且也只有四百人。作为最后的鄙夷,库尼亚还带走了所有的喇叭。在外国港口展示自己的权威与力量时,非常需要喇叭;在战斗中重整战阵时也需要喇叭。阿尔布开克不仅要为自己的船员提供粮食,还要为留在索科特拉岛的营养不良的驻军提供给养。

曼努埃尔一世在给阿尔梅达的一封信中设定了阿尔布开克的任务,即“守卫红海出入口,俘获穆斯林运输船,控制这些船上能找得到的所有珍贵货物,在有利的地方订立条约,如塞拉[7]、巴尔巴拉[8]和亚丁,还要去霍尔木兹,并尽可能了解这些地区的情况”。[9]所以,阿尔布开克的行动范围非常广袤,从红海沿着阿拉伯半岛,跨越波斯湾一直到印度西北部。他以自己的方式对国王的指示做了非常宽泛的解读。

尽管缺少人员和物资、船只破败、武器不足,尽管曼努埃尔一世信中的命令似乎要求使用和平手段,阿尔布开克还是率领他那群嗜血如命的水手,开始在阿拉伯半岛沿岸开展了一场闪电战。今日阿曼那荒芜海岸上的小港口背后就是阿拉伯半岛广袤无垠的大沙漠,但这些港口非常繁荣富裕,让人颇感意外。它们出口海枣、食盐和鱼类,并向印度大陆的军阀们出售贵重马匹,以此为业。

当时地图上划定的阿尔布开克的行动范围,红海入口附近可见索科特拉岛(Cacotoia),还有亚丁以东的阿拉伯半岛沿海,及波斯湾入口的霍尔木兹

在这里,短短几周内,阿尔布开克就在葡萄牙征服者当中立下了与众不同的威名,流传青史的名号是“恐怖的人”。他那群破破烂烂的船,旗帜招展,驶入阿曼的各个贸易港口,勒令当地人臣服于葡萄牙王室。由于没有喇叭,水手们奉命在船只接近港口时大声呼喊,发出好战的喧哗。阿尔布开克在后甲板摆开架势,要求当地人上来拜见他,企图以此种方式震慑和吓唬当地人。当地谢赫[10]的不幸使者登上葡萄牙船只,看到的是精心设计的景象:总司令身穿灰色天鹅绒衣服,头戴灰色天鹅绒帽子,脖子上挂着金链子,肩披鲜红色斗篷,端坐在一张雕刻精美的椅子上,周围簇拥着衣着尽可能光鲜的船长,周遭装饰着精美的挂毯。每一位指挥官都拿着出鞘利剑,这清楚地传达了他们的信息:当地人不投降就开战。阿尔布开克没有时间按照东方外交惯例去闲聊打趣。他不收礼物,而是告诉使者,他不会从那些可能即将成为敌人的人那里收受礼物。他长须飘飘,面容严峻不动摇,企图以这副威风派头吓倒对方。在这些精心安排的场景中,有很大的心理上虚张声势的成分。他的兵力远远少于对方,而且离家千万里,却用威风凛凛的仪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时他坚持让部下每天穿不同的衣服,以欺骗访客,让对方高估他手下的人数。

阿曼沿海的有些港口迅速屈服了,其他的则选择抵抗,于是遭到洗劫。来自里斯本的罪犯水手成群结队地拥入这些港口,烧杀抢掠。惩一儆百的恐怖暴力是一种战争武器,用来软化海岸其他地区的抵抗。就这样,一连串小港口陷入了火海。在每个港口,葡萄牙人都摧毁清真寺;马斯喀特是沿海地区的贸易中心,“一座非常雅致的城镇,有非常美丽的房屋”,[11]遭到的破坏特别野蛮。葡萄牙船上的炮手们摧毁支撑清真寺的柱子,“这是一座非常宏伟而美丽的建筑,大部分是用雕刻精美的木料建造的,上半部分是灰泥砌的”,最后轰然坍塌。阿尔布开克以为在清真寺里搞破坏的葡萄牙人都死了,但“感谢上帝”,编年史家写道,“他们毫发未伤地出来了,身上连一处擦伤都没有……我们的人吓坏了,看到幸存者,都向上帝感恩,感谢他创造了这个奇迹,并纵火焚毁清真寺。它荡然无存,没有留下任何遗迹”。[12]这样彰显天意的奇迹令阿尔布开克的神圣使命感越发膨胀。在古赖亚特港,搜罗了自己需要的所有补给物资之后,“他命令将港口焚毁……大火熊熊,没有一座房屋、建筑留存,那里的清真寺是我们见过的最美丽的建筑之一,也化为了灰烬”。[13]阿尔布开克致力于散播自己的恐怖威名:“他命令将俘获的穆斯林的耳朵与鼻子割掉,并将他们送到霍尔木兹,以证明他们的受辱。”[14]

阿尔布开克的放纵不羁变得越来越明显,不仅是针对倒霉的阿曼人,就连对自己的船长也非常刚愎自用。按照惯例,总司令会与各位船长商议,常常会接受全体的投票结果,但聪明、暴躁且对自己的才干无比自信的阿尔布开克不懂得这样的策略,也没有合作精神。在阿曼远征开始时,他名义上向各位船长知会了此事,但随着一周周过去,他与船长们的关系越来越紧张。9月中旬,他们进入了波斯湾,距离他们接受的关键任务——封锁红海出入口——越来越遥远。在阿尔布开克脑子里,沿着阿拉伯半岛沿海的远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岛屿城市霍尔木兹,是外海的一小块受赤日炙烤的礁石,那片海岸是波斯与印度洋之间贸易的轴心。霍尔木兹是一座富得流油的贸易城市,伟大的阿拉伯旅行家伊本·白图泰来到那里时,看到“这是一座美丽的大城市,拥有绝妙的露天市场”和雄伟优美的房屋。中国的星槎船队到访此地时,发现这里“民富俗厚”[15]。霍尔木兹控制着有名的波斯湾珍珠养殖地,并向印度大陆互相争斗不休的各大帝国出口大量优质的阿拉伯骏马,后者在这方面欲壑难填。“如果世界是一枚戒指,那么霍尔木兹就是戒指上的宝石。”[16]一句波斯谚语如是说。阿尔布开克很清楚这座城市的美名和战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