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一章 野合不是野百合(第3/3页)

叔梁纥注意到了两个老婆偷看的眼神,他看到了困惑,也看到了嫉妒甚至仇恨。

“唉。”叔梁纥又叹了一口气,他实在不知道自己能给这个孩子怎样的生活。

按照规矩,只要女方生了孩子,男方就必须无条件接受。叔梁纥很发愁,家里能住人的地方都已经住满了人,去哪里为颜征在母子腾个地方出来?

“想好了名字吗?”颜征在问,勉强笑笑。

“这,我再想想。”叔梁纥现在只顾发愁,哪里能静下心来去为孩子想名字。

“那,我说一个你看行不行?”

“好,你说。”

“这孩子是我们在那个山丘后面怀上的,那,就叫丘好吗?字就叫仲泥好吗?”颜征在问。

泥,通尼,所以后来改为仲尼。

“好,好啊。”叔梁纥也觉得好,同意了。

“那,这孩子就是孔家的孩子了,是吗?”颜征在问。

“当然是,当然是。”

颜征在笑了,眼泪还含在眼里,她从叔梁纥的手中把孩子又抱了过来。

“那,我就走了。”颜征在说完,一转身,匆匆走了。

“你等等,你等等。”叔梁纥要追,却踉跄着根本追不上。

颜征在几乎是跑着离开了孔家,跑出去很远,她才站定了,回头看了看孔家。她知道,她永远不会再来这里了,这里不属于她,她也不属于这里。

“孔丘。”颜征在轻轻地叫着自己刚刚满月的儿子,她很满足,因为这是孔家的儿子,这是贵族的血脉。自己的名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儿子的身份得到了承认。

在冬日的寒风里,颜征在昂着头,抱着孔丘,微笑着向自己的家走去。

颜征在不知道,她抱着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儿子,她抱着的还是中国的历史。

“哇——”孔丘哭了,颜征在感觉到孔丘的小屁股下一阵发烫,孔丘尿了。

颜征在在孔丘的笑脸上亲了一下,加快了回家的步伐。

《史记》:“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云”就是据说的意思,所以太史公是给了三个答案,为什么给三个答案?因为他知道第一个答案才是正确的。

关于“野合”,历来的解释多是“为圣人讳”,要么一语带过,要么牵强解释以竭力掩盖孔子是私生子这一事实。而事实上,“野合”在当时合理合法合礼,丝毫无损于孔子的形象。

(按:《孔子家语》记载,叔梁纥五十余岁向颜家求婚,颜家三女儿征在欣然往嫁,此说显然为掩饰孔子为野合所生而编造,不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