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八章 老子见孔子(第3/3页)

“嘿嘿,南山有竹子,本来就长得很直,砍下来做箭,就可以射穿犀牛皮,又哪里需要学习呢?”大汉反驳。

“那我问你,如果在箭尾装上羽毛,箭头上装上铜头并且磨尖,不是能射得更远射得更深吗?”孔子反驳。

“哎,是哦。”大汉想了想,觉得孔子说得对。

三言两语说服了大汉,孔子很得意。

“那,你说得这么有道理,我要跟你学。”大汉提出要求,想要入学。

孔子犹豫了一下,他看看大汉身上,除了那把宝剑之外,什么也没有。

“这个,好汉,你要来学习,我无任欢迎。不过,我要收学费。”孔子说。

“学费?啊,还要收学费?”大汉很吃惊,从来没上过学,也没听说过学费。不过在吃惊之后,他还是接受了现实。“那,学费是什么?”

“十块腊肉。”

“十块腊肉?俺一块腊肉也没有啊。”大汉有点发愁,他是个穷汉,哪里有十块腊肉?“那这样吧,我从我自己身上割肉下来行不?”

大汉说着,撩开了衣服,露出了粗壮的大腿,操起剑来就要割自己的肉。

“慢、慢、慢着。”孔子急忙叫停他,从前听说过介子推割肉,没想到眼前就有一个割肉的。“身体都是父母给的,怎么能说割就割呢?再者说了,你那肉,我们敢吃吗?”

大汉停住了手,看着孔子,意思是:你不让我割肉,我割什么?

孔子也看着大汉,猛然,他眼前一亮:这个人不就是班长的材料吗?憨直,勇猛,哪个同学敢不听他的?

“算了,看在你好学上进的份上,你的学费我就免了。不过,你要给我做些家务学务充当学费。”孔子决定收第一个免费生。

“谢谢老师。”大汉高兴得抓耳挠腮,不知道说什么好。

“那,你叫什么?做什么的?”孔子问。

“我,我是个野人,居无定所,整天在路上。”大汉说。所谓野人,就是士农工商之外的人,多半是从外国流落过来的奴隶或者奴隶的后人。看上去,大汉似乎是被抓来的胡人奴隶的后人。“我,我没有名字,他们都叫我由。”

“那我问你,你排行第几?”

“我,我有个哥哥,早死了。”

“那你就是老二,从今天起,你就叫仲由。因为你整天在路上,字就叫子路。”孔子好人做到底,给大汉取了名字。

仲由,字子路。子路记不得自己的岁数,大约小孔子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