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四章 阳虎执政(第3/3页)

孔子为什么拒绝呢?因为他总觉得阳虎这样“陪臣执国命”,名不正言不顺,不会干多长。

来人见孔子不去,也不能强迫,只好走了。

第二天一大早,昨天来的那人又来了,这次没有空着手来。

“孔老师,这头猪是我家主公送给您的,您一定收下。”阳虎派来的人带来了一头小猪,这样的礼物非常重了。

“哎哟,感谢感谢。”孔子客套了一番,收下了小猪。

对于阳虎送猪,孔子心中难免有些感激,毕竟人家执掌着这个国家,自己不过是个民办教师。人家两次派人上门,还送了一头猪,这说明人家看得起自己啊。

感激是感激,可是,去不去当阳虎的官呢?孔子前思后想,觉得还是不去比较理智一些。可是,即便不去当他的官,也不能得罪他啊,况且,人家对自己也不错。

孔子决定去阳虎的府上回谢,可是又怕阳虎当场要自己出来当官,自己恐怕就无法拒绝了。怎么办?

孔子决定找一个阳虎不在家的时间去阳虎家里,这样礼数尽到了,还能躲开阳虎。

几天之后,孔子探听到阳虎不在家,于是赶紧上路去了阳虎家。果然阳虎不在,孔子报了自己的名字,留了些感谢的话,又叮嘱阳虎的家人一定转达,这才心情轻松地回家。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

就在半路上,孔子迎头遇上了阳虎,躲都躲不掉。

这下,没办法了。

“伙计,你过来,我问你个问题。”阳虎对孔子说,明显带着霸气。孔子走近了些,听他说。“身怀高深的学问,却不为国效力,这是仁吗?”

“不是。”孔子低声说,没办法,阳虎的气场比自己强。

“想做大事却不抓住机会,这样的人算是明智吗?”

“不算。”

“日月飞逝,时不我待,伙计,抓紧吧。”

“好,我跟你干。”孔子被说动了。

“好。”阳虎很高兴,拍了拍孔子的肩膀,走了。

按《论语》。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途,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孔子是真的被说动了,他那颗潜藏多年的从政的雄心又被激发了出来。

“阳虎很真诚啊,值得跟他干。”孔子对自己说,可是,仅仅是这个理由不足以说服自己,所以他接着又说了:“其实,表面上是跟他干,实际上还不是在为国效力?”

当天晚上,孔子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当上了鲁国的大夫,每个人对自己都很尊敬。自己还代表鲁国出访宋国,去祖坟上祭祀了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