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八章 断臂(第2/3页)

侯犯于是派人前往齐军,请求齐国人派人来谈判。

就在这个当口,驷赤也派了人在城里传播假新闻。

“侯犯准备用郈地和齐国人交换土地,然后齐国人会把我们都迁走。”假新闻就是这样的,不是假的假新闻,是真的假新闻。

城里的人们开始惊慌起来,搬家可不是一件好事,房子、祖坟、土地、初恋情人等等,哪一样不让大家流连?何况,鲁国人搬到齐国,那不是二等公民吗?谁也不愿意搬家。

“我们不搬家,我们不搬家。”郈地的人们开始聚集,坚决反对搬家。

群体事件正在酝酿中。

由此可见,假新闻的危害有多么巨大。

这个时候,驷赤又来找侯犯了,把外面群情激奋的事情添油加醋描述了一番。

“啊,那怎么办?”侯犯很吃惊,他感觉有点众叛亲离。

“我感觉大家要造反了,看来他们还是向着叔孙家的。我看,与其等死,不如干脆跟齐国人做个交易,用郈地去交换齐国的土地。另外,在门口放些皮甲,以防万一啊。”驷赤的主意就是要推波助澜,至于放皮甲在门口,完全是别有用心。

侯犯有些乱了方寸,于是又派人去齐军提出土地交换方案。

现在,假新闻成了真新闻。

由此可见,很多假新闻很容易变成真新闻。

当齐国使者来到城外的时候,驷赤又派人沿城高喊“齐国军队来了,齐国军队来了”。一时间,城里乱成一团,大家纷纷赶去侯犯家门外,恰好门口放着很多皮甲,于是大家穿上皮甲,进攻侯犯家。

到了这个时候,侯犯依然被蒙在鼓里。

“报告,全城人都来攻打我们了。”有人来报告,夸张了一点。

“老侯,不要怕,我带人去抵抗他们。”驷赤还在装,好像很仗义。

“别,老驷,众怒难犯啊。算了,跟他们谈判吧。”侯犯这时候清醒了,他知道这时候来硬的就是找死。

于是,侯犯亲自到门口和大家商量,请求大家放自己一马,自己马上消失,前往齐国政治避难。侯犯的请求得到大家的同意,于是,侯犯带着一家老小和手下,仓皇逃往齐国去了。

就这样,叔孙州仇算是收复了郈地。

【断臂】

叔孙州仇收复了郈地,对季孙斯是个刺激,因为费地还在公山不狃手里。如何收复费地,现在是季孙斯最迫切想做的事情了。

直接出兵攻打费地是不可行的,一来兵力不足,二来有些师出无名。可是,也不能就这么装聋作哑下去。

“子路,你有什么好主意?”季孙斯跟子路商量这个事情。

“我觉得,如果让公山不狃把费邑的城墙给拆了,咱们就可以攻打他们了。”子路回答。

季孙斯一听,瞪了子路一眼,心说你这话说得太缺心眼了,人家凭什么拆城墙啊?虽然这样想,嘴上季孙没有这样说。

“那当然好,可是你怎么能让他拆城墙?”季孙斯问,斜看着子路。

“老师曾经教导我们说,按照古代的规矩,卿大夫家里不能私藏武器,卿大夫的封邑城墙总长不能超过百雉(一雉为三丈,大致是一只鸡能飞的距离)。如今费邑的城墙远远超过这个长度,都属于违法建筑,凭这个让他拆城墙怎么样?”子路搬出这么个理由来,让季孙斯有点哭笑不得。因为季孙家违背这个规矩都不是一代两代了,如今自己拿出这么个说法出来,那不是贼喊捉贼吗?

“这么做意图太明显了,等于就是逼着公山不狃公然造反啊。”季孙斯对这个说法不满意,而且他觉得这样做显得自己不占理。

“那万一他不造反呢?再者说了,他造反总比现在这样强吧?只要他造反,我们再讨伐他不就名正言顺了?”子路接着说,他看出季孙斯的不满了,不过他是个有主见的人,他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

“那也是啊。”季孙斯突然觉得子路的建议好像还真有点道理,也许可以试试,贼喊捉贼也不失为一种办法。“这样,我再跟另外两家商量下,看看他们的意思。”

季孙斯的意思,是怕自己这样做导致另外两家的反对,反而弄巧成拙。可是,让他意料不到的是,叔孙州仇和孟懿子竟然纷纷表示支持。

“拆,该拆,咱们一块拆。再不拆,咱们都完蛋了。”叔孙州仇和孟懿子都这么表示。

这个时候,季孙斯才真正冷静下来分析现状。

现状是,三家的家臣都很强横,谁管理这三个地方都有可能造反。那么,能不能不用家臣,而用自己的兄弟去管理这三个地方呢?不能,因为用兄弟更危险。家臣最多是造反,兄弟就要篡位了。于是,要防止家臣坐大,唯一的办法就是削弱这三处的力量。

对于季孙家来说,公山不狃占据了费邑;对于叔孙家来说,一个马正侯犯就能凭借郈邑造反,今后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第二个侯犯;对于孟孙家来说,公敛处父现在就占据着成地,孟孙家族都要看他的眼色。

拆毁三地的城墙,实际上成了英雄断臂。

高度一致,现在三家高度一致,就是要拆掉三地的城墙。问题是,除了叔孙家可以说拆就拆之外,另外两家都做不到,特别是孟孙家,现在跟公敛处父表面上还能维持,如果这时候要去拆成地的城墙,那就等于是向公敛处父挑战,那哪里敢啊?而季孙和孟孙不拆,叔孙家也不敢先拆。

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来了。

“子路啊,你的主意好是好,可是,我们三家不敢干啊。”季孙斯又找子路商量,他现在觉得子路挺有办法。

“简单啊,让国君下令,不就行了?”子路的主意很正,因为如果是国君下令,那么三桓在家臣们面前就可以把事情都推给鲁定公了。

主意不错,可是,还是不行,因为季孙斯知道,就算借个胆子给鲁定公,他也不敢下这个命令。突然,他想起一个好办法来。

“子路啊,我倒觉得,这个事情最好是你老师提出来,国君同意,然后我们就能开始了。”季孙的意思,这个恶人就交给孔子来做了。

当然,孔子肯不肯做,就要看子路怎么去跟老师说了。

子路是个聪明人,可是他更是个直率人,政治斗争这根弦绷得不够紧。在子路看来,给季孙家打工,就要为季孙家卖命,这是必然的。同时,拆除三家的城墙,削弱三家的力量,也符合老师“君君臣臣”的理念。

所以,子路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去找老师了。

【上套】

孔子最近比较郁闷,因为基本上无所事事。自己这个大司寇名义上地位很高,实际上没什么地位,走到外面,还不如三桓的家臣好使。不说别人,就说子路,在外面的面子就比自己大得多。逢年过节,子路收的礼远远多于自己,外国使臣来访,多半去见子路,不来见自己。所以,孔子很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