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一章 计划没有变化快(第2/3页)

孔成子和史朝一碰,发现两人都做过同样的梦。可是,光靠一个梦决定谁当国君似乎也不太好。于是,两人卜筮,结果也是立元比较好。最后,确定立公子元为国君,就是卫灵公。

那一年,卫灵公刚刚出生。在孔子来到卫国的时候,已经是卫灵公三十八年。

【蘧伯玉】

蘧伯玉要单独说。

蘧伯玉和孔子有很多相似之处,那就是很讲究礼法。

有一天晚上,卫灵公和夫人在后宫闲聊,忽然听得远处传来车驾的声音,声音越来越近,听着这车就要从宫门前飞驰而过。可就在这时,马车的声音消失了,车子似乎停了下来。又过了那么一小会儿,马车的声音再次响起,可是很显然已经过了宫门。

“这谁的车?怎么这么怪?”卫灵公觉得很奇怪。

“这一定是蘧伯玉的车。”夫人说。

“你怎么知道?”

“我听说,为了表达对国君的敬意,路过宫门要停车下马,步行而过。真正的贤臣,不是因为光天化日才持节守信,也不会因为独处暗室就放纵堕落。蘧伯玉是我们卫国的贤人,对国君尊敬有加,为人仁爱而智慧。他一定不会因为是在夜里就不遵礼节,驾车奔驰而过。因此这一定是他了。”夫人说得很肯定。

卫灵公不大相信,第二天派人暗地查访,才发现昨夜驾车之人正是蘧伯玉。

“夫人,我派人查过了,那个人不是蘧伯玉,这回你猜错了。”卫灵公故意骗老婆,看她怎么说。

“那我就要恭喜你了,我本来以为我们卫国只有蘧伯玉这样一个出类拔萃的君子,既然昨天晚上那人不是他,那么你就又拥有一位贤臣了。”

孔子来到卫国的时候,正好蘧伯玉辞官在家。两人认识之后,发现两人之间的见解非常接近,因此很快成为好友。

一天,蘧伯玉派人来孔子的住处邀请孔子前往做客,孔子非常高兴。

“蘧老夫子最近这段时间忙什么呢?”孔子问。蘧伯玉比他岁数大,因此称其为夫子。

“嗨,也没忙什么,就是整天反思怎么减少自己的过错,不过夫子总觉得自己还做不到。”来人说。

等到来人走了,孔子对自己的弟子们说:“看见没有,多好的使者啊,回答问题多么恰到好处啊。”

孔子在学生们面前称赞蘧伯玉是真正的君子: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就出来做官;国家政治紊乱的时候,就退休回家。

按《论语》。遽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按《论语》。子曰:“君子哉遽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孔子在卫国广交朋友,并且总是称赞他们,弟子们都觉得有些奇怪。终于有一天,孔子自己说起了这个事情。

“你们知道吗?有三种爱好让人进步,有三种爱好让人退步。哪三种爱好让人进步呢?爱好主旋律音乐,爱好说别人的优点,爱好交比自己强的朋友;那么,哪三种爱好让人退步呢?爱好流行音乐,爱好四处游玩,爱好喝酒饮宴。”孔子很得意地说,因为这就是他在卫国做的事情。

基本上,按照孔子的说法,当今世界的音乐发烧友、美食家和各级别的驴友都属于不好好学习,天天退步的人。

按《论语》: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当什么别当首富】

卫灵公夫人早已经去世,于是卫灵公新近从宋国娶了一个夫人回来,名叫南子。这个南子,风骚风流风韵风度,总之,让卫灵公对她爱得不能自拔。

基本上,卫灵公的心思都在南子的身上了,对南子也是言听计从,至于国事,基本上就是撒手不管。

而南子有两大爱好,第一,好色,自己在出嫁之前就跟一个叫做宋朝的堂哥暗中上了床;第二,贪财。

好色一事南子暂时不敢太过张扬,不过,在贪财的问题上就毫不客气,因为卫灵公有同样的爱好。

公叔戍是卫国的首富,这一点谁都知道。卫灵公一直就把公叔戍当成自己的提款机,经常来要这要那,听说有什么好东西,就派人去索要。对于卫灵公的贪婪,公叔戍还能承受。可是,自从南子来到之后,情况就又不一样了。

南子把公叔戍当成了一只绵羊,不仅想着要剪羊毛,还想着有一天要宰羊吃肉。因此,南子不仅自己向公叔戍索要财物,还指使自己的手下去要;要回来的财物不仅自己用,还大量打包送回娘家。

这下,公叔戍彻底受不了了。

“奶奶个腿的,这个臭婆娘太欺负人了。”公叔戍火了,面对南子派来要财物的人大骂起来,“你们狗仗人势,当心老子打断你们的狗腿。”

公叔戍一怒之下赶跑了南子的人,却没有想到后果会有多么严重。

“公叔戍要叛乱了,公叔戍要叛乱了。”南子恶人先告状,在枕头边诬陷公叔戍。

“我早就看他要叛乱,办他。”卫灵公其实也早就瞄准了公叔戍的财产,他知道南子是在撒谎,可是,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天,卫灵公宣布公叔戍图谋造反,立即驱逐出境。公叔戍得到消息之后,仓促之中流亡鲁国去了。

“唉,当什么别当首富啊。”公叔戍感慨万千。

当什么别当首富,千百年来,这是一条雷打不动的真理。

【重开学校】

公叔戍被驱逐,连累了许多人,其中就包括弥子瑕。尽管弥子瑕没有被驱逐,但是在宠信程度上已经差了很多。

孔子感到希望越来越渺茫,可是就这样回鲁国也太没面子。于是,孔子决定在卫国招收学生,继续自己的教师生涯。

报名的情况不是太理想,毕竟孔子在卫国的名声不是那么大,而且,卫国人对于经商发财的欲望大于做官的欲望。

好在,孔子不用靠学费过日子。

十天的招生期很快过去了九天,也就招到了二三十名学生,其中资质好的也就那么一两个,这让孔子很失望。

第十天的时候,事情有了变化。

“我要报名,我要报名。”一个人用很奇怪的口音喊着,来到了孔家。

负责招生的是子路,可是这人说了几句话,子路就感觉招架不住了,连忙派人来请老师出马。

“老师啊,来了个怪人,您来看看吧。”子路迎头对孔子说。

“什么怪人?”孔子问,坐定之后,这个时候再去看这个怪人。

只见这个人看上去二三十岁,头上没有帽子,头发很短大致只有一寸,眼睛前面还有两片玛瑙片。衣服是短衣,不知道什么材料,腰间一个腰带系着裤子,脚下穿着一双不知道什么样的鞋。总之,从长相到衣着都很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