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一章 占星算卦(第2/3页)

除了十二次之外,天上又有十二辰的分划(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来称呼)。它的计量方向和岁星运行的方向相反,即自东向西。

由于十二地支的顺序为当时人们所熟知,因此,人们又设想有个天体,它的运行速度也是12年一周天,但运行方向是循十二辰的方向。这个假想的天体称为太岁。当岁星和太岁的初始位置关系规定后,就可以从任何一年岁星的位置推出太岁所在的辰,因而就能以十二辰的顺序来纪年。

木星绕天一周,实际上不是十二年,而是11.86年,所以每隔八十二年就会有一个星次的误差,叫做“超辰”或是“超次”。

春秋时期星象学中,岁星的位置代表了不同的国家,岁星的运行以及与其他星体的相对位置也就对不同的国家有影响。

所以,春秋时期的占星术,多半拿岁星说事。春秋时期,有几位占星术的高手,他们是郑国的裨灶、鲁国的梓慎和宋国的子韦,这里略作介绍。

鲁襄公二十八年(前545年),也就是季札出访各国的前一年。这一年春天,鲁国气候反常,异常温暖,各地都没有发现冰。鲁国大夫梓慎断言:“恐怕今年宋国和郑国要发生饥荒了。”

“为什么?”有人问,凭什么鲁国气候温暖,郑国和宋国就要饥荒?

“是这样的,现在岁星本来应该在斗、牛的位置上,可是岁星已经过了这个位置,到了玄枵的位置。天时不正,就会带来灾荒,本来应该寒冷的时候却很温暖,龙在下而蛇在上,龙是宋国和郑国的星宿,所以这两国必然发生灾荒。”梓慎这样分析。

当年,郑国和宋国果然都遭受了旱灾。

当然,鲁国其实也遭受了旱灾。

当年秋天的时候,郑国的裨灶也作了一个预言:今年周王和楚王都要死。

“为什么?”有人问。

“因为今年的岁星不在它本来该在的位置上,跑到了明年的位置上了,危害到了象征南方的朱鸟尾(南方七个星宿的总称),所以周王室和楚王都要遭殃。”裨灶这样分析,也是按照岁星的位置。

准不准?反正周灵王和楚康王都是那年年底死的。

据《左传》,此后裨灶还有几次预言,譬如陈国的灭亡,晋平公之死等,都很准确。

宋国的子韦职务是司星,专门看星星的。宋景公三十七年(前480年),天上出事了。

那天晚上,宋景公带着小妾赏月,猛然发现火星占了二十八宿之一心宿的位置,术语叫做“荧惑守心”,由于火星呈红色,荧荧像火;在天空中运行,时而从西向东,时而从东向西,情况复杂,令人迷惑,所以称为荧惑。这下麻烦了,因为心宿代表了宋国。

宋景公也略通天文,因此赶紧派人把子韦给叫来了。

“你看看,现在荧惑守心,主何凶吉?”宋景公急忙问。

“荧惑是颗凶星,走到谁的位置上谁倒霉。不幸的是现在到了我们宋国的位置,那就是主公您要倒霉了。恕我直言,您活不长了。”子韦仰望星空,这样解说。

“什、什么?”宋景公惊叫出来。

“不过,我有办法让这个灾祸从主公身上移开,让咱们的卿来承担这个灾祸。”子韦轻声说,怕被别人听见。

“是吗?”宋景公一时挺高兴,不过想了想,觉得不妥,“卿是为我治理国家的,我却要害死别人,太缺德了,不行。”

子韦一看,宋景公还挺有良心。

“那,还可以转嫁给老百姓。”子韦接着出主意。

“不行,老百姓死光了,我当谁的国君啊?这主意不好。”这次,宋景公想都没想,拒绝了。

子韦一看,宋景公的觉悟提高很快啊。

“那,还可以转移到年成上。”子韦还有主意。

“年成不好,老百姓忍饥挨饿,家破人亡。作为国君,自己的灾难要转移到老百姓头上,谁还愿意把我当国君啊?算了算了,该死活不了,我是寿数到了,死就死吧。你就别再出馊主意了,就这样吧。”宋景公断然拒绝。

子韦一看,哇噻,这么多年了,没发现老东西觉悟这么高啊,这简直就是垂范千古了。

子韦向宋景公叩了一个头,说道:“恭喜主公贺喜主公,天虽处在很高的地方,但它能听见地上的话,主公说了三句这么有觉悟的话,上天必定要三次奖赏君王。今天晚上火星肯定要移动三个地方,这样君王就会延长寿命二十一年。”

“你怎么知道呢?”

“火星移动一个地方要经过七颗星,一颗星相当于一年,三七二十一,所以君王的寿命会延长二十一年。”子韦计算了一番,这二十一年也不是信口说的。

“真的?”

“主公,咱们今天晚上就别睡觉了,我陪着你,咱们就看看他动还是不动。要是不动,主公您就杀了我。”

当天晚上,宋景公和子韦真的整夜未眠,盯着星星看。还好,晚上没有乌云,随时能够看见星星。火星真的移动了吗?

一切都如子韦所说的那样,火星当晚移动了三次。

宋景公活了六十四岁,等于在那之后又活了二十七年。

这件事,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史记》也有记载。

归结春秋及以前的星象学,并没有科学道理可言。不过,星象学对于中国历法贡献极大,并且对于考古有非同寻常的利用价值。

譬如周武王灭商,周朝史官史佚记录下了在这一激动人心时刻天空上的星座和月相,命铸铜匠在利簋上浇铸下“岁鼎克闻夙有商”的铭文,依据这一记载,可以断定周武王克商的准确日期为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

后来占星术逐渐衰落,被《周易》卜卦所取代。不过《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还常常“夜观天象”,但是好像观察得就比较简单,往往是看见“一颗大星坠落到了某地某地”,与春秋占星术相比,就有点小儿科了。

【《周易》与卜筮】

既然说了春秋时期的占星术,顺便也说说春秋时期的卜筮。

古时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音诗)草称筮(音是),合称卜筮。卜筮从上古就有,而《易》最早实际上就是卜卦。

卜的方法简单介绍一下,那就是取龟甲,上钻九个孔,占卜时在孔中插入干草点燃,龟壳受热产生裂纹,再根据裂纹的形状来进行解析。商朝以前,龟壳为一次性使用,到了周朝,则反复使用。

筮的方法略复杂,不作具体介绍。主要是通过一种固定程式的抽取过程,确定蓍草的数目,一共六次,得到六个数,称为六爻。六爻依次排列之后,就能得到一个或者两个卦象,然后根据卦辞进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