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六章 叔向的痛苦(第3/3页)

“嗯,这样的话,你这代还能平安过去吧。”范匄勉强点了点头。

赵武去世之后,韩起接任中军帅,他和赵武一样非常器重叔向,遇大事也都向叔向请教,出国访问通常也都带上叔向。

关于叔向和韩起之间的关系,《国语》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叔向贺贫。

韩起当上了中军帅,有一天也请叔向去游九原。

“唉——”突然,韩起叹了口气。

“元帅,为什么叹气?”叔向问。

“我穷啊,没钱啊。”原来,韩起觉得自己很穷。

“祝贺元帅,穷点好啊。”

“怎么说穷好呢?我都中军元帅了,可是在六卿中最穷,穷到都不好意思请各位吃饭的地步,先生怎么还祝贺我呢?”韩起觉得奇怪。

“想想啊,当初栾书为中军帅,家里也穷得叮当响,可是人家行得正走得直,全世界诸侯都尊重他。虽然他儿子栾黡胡作非为,但是仗着栾书的遗德,也能平安无事。后来郤家富可敌国,三卿五大夫,说灭亡就灭亡了,没人为他们卖命,就是因为他们无德。现在你穷得跟栾书一样,一定也能像栾书一样有德,为什么不祝贺你呢?你想想,晋国首富不是一家家都灭亡了吗?”叔向举了两个相反的例子,证明穷一点不一定就是坏事。

“哎哟,多谢先生的提醒啊,要不是先生的话,我们韩家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完蛋了。”韩起觉得叔向的话有道理,即便不要太穷,也不要成首富。

历史一再证明,再富别当首富。

叔向知道,韩起也没有安全感。

叔向研究过晋国的历史,自从晋文公以来,晋国的每一次变革都是削弱公室的。作为仅存的几家公族,叔向是很担忧公室的衰落的,因为公室的衰落意味着六卿越来越强大,而自己的家族也就越来越危险。

所以,叔向的内心对于任何变革都是对抗的。

对于子产铸刑鼎,叔向的第一反应就是:晋国六卿一定会学过来。

所以,叔向按捺不住,给子产写了一封措词强硬的近乎于绝交的信。

不过,尽管叔向对子产严重不满,他更关注的却不是子产,而是晏婴。因为齐国的情况更像晋国,晏婴的处境也更像自己。

那么,齐国又是怎样的形势?晏婴又如何应对危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