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七章 世间本无鬼(第2/3页)

“完了完了,只有子皮最了解我啊,你走了,谁来帮我呢?”子产哭着说,他是真的悲痛。

没有子皮的信任和无条件的支持,子产就不会成为一代名相。子皮能够为了国家的利益任用贤能,放弃权力,的确难能可贵。

【无神论者】

子产不信鬼神,不信卜筮,也不信星象,他是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

郑简公去世之后,郑定公继位,郑定公五年(前525年),这一年发生了两个天文现象。夏天的时候,发生了日食;到了冬天,彗星扫过大火星,尾巴一直到了银河。

天象异常,于是,当时著名的几位天文学家,也就是星象学者纷纷发出警报。

鲁国的申须和梓慎都是著名天文学家,两人在一起讨论了一番。

“慧,所以除旧布新也。”申须首先发言,为大家贡献了一个成语:除旧布新。申须得出结论:明年要发生火灾了。

梓慎作了进一步的推演,得出更加精准的结论:“宋国、卫国、郑国和陈国将要发生火灾。”

郑国人裨灶也是著名天文学家,一测算,也得出了结论。

“相国,我夜观天象,发现明年陈卫郑宋四国会同日发生火灾,不过如果我们用瓘斝玉瓒来祭祀神灵,郑国就能躲过去。”裨灶把自己预测的结果向子产作了汇报,满怀希望能够得到表扬。

“嘿嘿,天上的事情跟地上的事情有什么关系?别扯了。”出乎裨灶的意料,子产拒绝了。

“分明指与平川路,却把好人当恶人,哼。”裨灶心头不满,没敢说出来,走了。

第二年五月七日,中原一带刮起了大风,梓慎再次给出预测:“这个风就是火神祝融刮起来的,预示着七天之后要发生火灾。”

五月九日,风越刮越大。

五月十四日这一天,预言应验了。宋国、卫国、陈国和郑国四个国家同时发生大火。

这一天,郑国首都大火。

“看见没有,不听我的,不听我的,火神来了吧,唉。”裨灶叹着气,到处说。

子产才不相信什么火神,这个时候他的第一反应是:如果这是敌对国家的破坏怎么办?谁是敌对国家?表面看上去是宋国,实际上是晋国。

基于这样的担心,我们来看看子产怎样应对这场大火。

“传我的命令,所有晋国人严禁进入首都。”子产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这样,要严防晋国人。与此同时,所有前来郑国访问的外国客人全部送到城外,名义上是保护他们,实际上是提防他们;所有旅居郑国的外国人,不许走出住所。

“发放武器,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子产不仅安排了首都的城防,同时派人前往边境通知边防部队进入一级战备,随时准备迎击外国侵略者。

“叔啊,这样做,会不会让晋国人不满啊?会不会反而激怒他们,来进攻我们呢?”游吉又来质疑了。

“小国一旦忘记了防守就会灭亡,更何况我们正处于灾难时期。小国要想不让人轻视,就必须常备不懈。不跟你说了,下面的事情该你去做了。”子产解释了几句,又给游吉布置任务。

国家安全事务安排完毕,紧接着,子产命令游吉率人巡视祭祀场所和宗庙,严令仓库管理人员坚持岗位,作防火准备。

再之后,派人前往国君的宫室,把先国君的妃子宫女们安排到安全的地方。

“司马司寇,你们率领军队救火。”最后,安排救火。

大火在当天被扑灭,子产令人在城外修建祭坛,祭祀水神火神。子产虽然不信这一套,可是他知道,这是安抚民心的手段,一定要做。

烧毁的房屋都作了登记,受灾的人家全部免除税赋,按户发放木材重新建设。

郑国停市三天,全力帮助受灾群众。

一切安排妥当,子产派人前往各诸侯国通报火灾情况,告诉各国郑国已经一切恢复正常,让友邦放心,当然,也提醒不怀好意的国家不要轻举妄动。

最后,开始调查起火原因。原因很快查明,最早起火是因为一群小孩玩火造成的。

受灾的四国中,卫国、宋国和郑国采取了同样的措施,只有陈国没有采取救火措施,陈国君臣各自保护自己的家,至于屁民们的死活,完全没有人去管。其他诸侯国中,只有许国没有派人往受灾四国慰问。所以,《左传》中君子说道:陈不救火,许不吊灾,君子是以知陈许之先亡也。

火灾刚刚过去,又来事了。

裨灶第一个来了。

“相国啊,看见没有,看见没有?上天的旨意不能违背吧?我告你吧,赶紧按我的建议去做,否则还要发生大火。”裨灶很得意,因为他的预测是准的。

“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你的建议我不会采纳。”子产直接给顶回去了。

“嘿,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啊,唉。”裨灶很恼火,叹着气走了。

等裨灶走了,游吉又质疑起来。

“叔啊,这国家的宝物本来就是用来保护百姓的。如果再发生火灾,国家就濒临完蛋的边缘了,既然有人提出了办法,怎么舍不得那点宝物呢?”游吉有些不满。

“哎,你说宝物是用来保护百姓的,这话我喜欢听。但是,‘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左传》)自然界的规律远不可测,人世间的道理则近在眼前,二者之间互不相干,他怎么看着星星就知道有小孩子玩火?别听他的瞎忽悠。”子产笑了,他很喜欢游吉的为人,憨直而善良,不过,有点太憨了。

“那,人家上一次不是都说中了?”

“说中什么啊?说得多了,当然有中的时候。你想想,他预测过多少回?中的多还是不中的多?偶尔中了一回,他就到处去说,弄得大家以为他很灵。”

游吉仔细想想,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裨灶的预测还真是时灵时不灵。

“可是,那就按照他的去做,不是也能安定人心吗?”游吉还不甘心。

“安定人心是要看时候的,当初火灾的时候,人心惶惶,需要安定,所以那时候就要祭祀。而现在人心已经安定下来,但是天气依然干燥,需要的是小心谨慎防火。这个时候如果按照他的说法去做,反而让大家松懈,更容易引起火灾。”子产分析。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情况下,有时要做,有时不要做。

结果,郑国在子产的领导下,防火措施到位,再也没有发生火灾。

“还是叔比较牛。”游吉打心眼里佩服子产。

第二个来的是晋国人,游吉的担心成了现实,晋国人前来责问,说是大家友好邻邦,怎么动不动搞一级战备,在边境制造紧张空气,是不是对我们晋国不满意?是不是不信任我们晋国?请贵国一定给出一个有说服力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