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五章 栽赃、分赃、分赃不均(第3/3页)

【分赃不均引发的后果】

魏舒的一系列做法引起其余五卿的不满,很快,其余五卿就有了应对。

第二年,魏舒命令赵简子和中行寅率领晋军在原陆浑戎的地盘上修筑大城,防备楚国。这两位本来就对魏舒不满,又被派了这么个苦活,两人骂骂咧咧就去了。

一边筑城,两位就商量怎么也让魏舒难受难受,最后想出一个主意来。什么主意?子产用过的办法。

两人就在当地收缴了四百八十斤铁,打造了一个鼎,鼎上刻上了刑法,什么刑法?当年士匄制定的刑法。

“他以为什么都是他说了算,咱们弄个刑鼎,谁说了也别算,以后奶奶的依法办事。”两人制刑鼎就是这个目的,暗地里还拉上了范鞅。

按理说,这两个人不过是下军的帅佐,哪里有资格制刑鼎?可是他们就制了,而且运回去放在朝廷门口,就这么执行了。

魏舒这次算是吃了苍蝇,有口难言,因为这鼎实际上是赵、范、中行三家搞的,韩家和智家暗地里也有沟通,如果自己反对,那就是一比五,事情闹僵了,只能自己倒霉。

“奶奶的,我认栽,我认栽还不行吗?”魏舒忍了这口气,他现在更加清楚,什么时候也不能孤立自己。

从子产到赵简子,虽然都是铸刑鼎,目的完全不一样,自然,评价也就不一样。子产铸刑鼎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国家,因此他是法家;赵简子铸刑鼎是权力斗争的结果,而且上面的刑法按孔子的说法就是“晋国之乱治也”,也就是说那个法太过时了。因此,赵简子什么也算不上。

但是不管怎么说,赵简子总算替大家出了一口气。

转眼又过三年,这一年,周敬王派人来晋国,两个来使名叫富辛和石张。

“我们代表周王感谢元帅对于中央的无私支持,感谢晋国人民的无私奉献。”两位来使先把套话说完了,然后进入正题:“为了防备王子朝的反攻倒算,贵国在我们伟大首都派遣了志愿军,一转眼五年过去了。谁没有老婆孩子?谁没有亲戚老表?谁不想回家抱着老婆睡觉啊?为了大家都能够跟家人团聚,周王希望让贵国士兵回国。可是王子朝还要防备,怎么办呢?周王希望贵国继续发扬大局精神,能够率领天下诸侯帮我们把首都修缮完好,那样的话我们就不怕王子朝了。”

说了一通好听的,实际上就一件事:请晋国帮我们修首都。

魏舒想了想,没想明白。可是,范鞅早就想明白了,实际上亲家刘文公早就悄悄地给他打好招呼了。

“元帅,这个建议好,想想看,帮他们把城修好,我们的士兵就不用住在那里了,大家不是都要感激你?”范鞅赞成。

魏舒想想,觉得范鞅说得有道理。

“好,就这样了,通知全世界诸侯都来帮忙,我担任修城总指挥。”魏舒还从来没有在全世界诸侯面前露过面,要借着这一次机会长长脸。

当年冬天,各国诸侯都派人跟着魏舒去修伟大首都了。尽管各国都已经不太尿晋国这一壶,可是为这点小事得罪晋国也不太合算。

各国出人出物都出了,可是抱怨声骂声就没有断过。魏舒亲自指挥修城,结果满耳朵都是各国人问候他娘的声音。

到这个时候,魏舒才回过味来,这次又吃了范鞅这个王八蛋的苍蝇。

魏舒很郁闷,于是干脆把修城的事情交给韩不信负责,自己率领着亲信打猎去了。

俗话说:人要倒霉了,喝凉水都塞牙。心情不佳的魏舒竟然在打猎过程中突发心脏病而死,享年五十六岁。

魏舒鞠躬尽瘁了,范鞅接任中军元帅。后来在魏舒下葬的时候,范鞅命令撤去魏舒的柏木外棺,因为魏舒是在执行公务过程中偷偷跑去打猎,不享受烈士以及因公死亡的待遇。

腐败分子范鞅终于公正了一次,当然,实际上他是在挟私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