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七章 过昭关(第2/3页)

伍子胥的判断再一次正确,太子建被杀以及伍子胥和公孙胜失踪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被楚国驻郑国地下办事处报告到了费无极那里。

“赶快通知楚吴边境,严加提防伍子胥和公孙胜过关逃往吴国。”费无极下令,命令又是以最快的速度传到了楚吴边境各个关口。

伍子胥带着公孙胜,一路上是晓行夜宿,不敢走大道,专拣小路走。

这一天,过了巢地,来到了昭关(在今安徽省含山县)。过了昭关,再渡过大江,就出了楚国了,而且前面就是吴国了。伍子胥知道,一路上都有楚军盘查,到了这个关口,一定盘查得更严。于是伍子胥加了个小心,让公孙胜先在一处隐蔽的所在等候,自己到关口看看形势。

来到关口,只见楚军戒备森严,关上贴着伍子胥的画像,虽然不是十分像,也有六七分了。而官兵见到身材高大的青壮男子,都是不由分说直接拿下,然后仔细盘查。确认不是伍子胥的,当场释放;稍有些嫌疑的,押到山下大寨继续盘查。

伍子胥一看这样的场景,倒吸一口凉气,如此严密的盘查,要想过关是绝对没有可能的。怎么办?伍子胥一面向回走,一面想。

伍子胥想要看看是否能够绕道过去,可是四下里探看了一回,发现都是崇山峻岭,根本没路不说,更且虎狼出没。

没办法,伍子胥带着公孙胜,找到一处偏僻的所在,找了一个山洞先躲起来再说。

随后,一连几天,伍子胥都凑近关口观察,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乘之机。可是,每一天他都失望而归。

伍子胥很发愁,他知道,如果再耽延下去,迟早会暴露行踪。

怎么办?伍子胥绞尽脑汁,却终于无计可施。

愁啊。

第四天早上醒来,伍子胥就觉得嘴唇十分的痛,用手一摸,满嘴的燎泡。

伍子胥见公孙胜还在熟睡,可是自己再怎么也睡不着,于是出了山洞,来到溪边洗把脸。

一把脸洗完,再要洗第二把的时候,伍子胥却突然惊呆了。

他在溪水中看到了一张陌生的脸,这张脸上布满了暗疮,嘴唇上都是燎泡,眼有些发红,头发蓬乱,更可怕的是,蓬乱的头发竟然是斑白到了几乎全白。

“啊!”伍子胥惊叫一声,这个又老又丑的人就是自己啊。

通常的说法是伍子胥一夜白头,其实不然,一路逃亡都处于惊弓之鸟的状态,因此一路上都在发愁,再加上此前在宋国和在郑国为报仇发愁,伍子胥的白发是早就应该有了,只不过在昭关的三天愁得更厉害,白发急剧增多,而伍子胥一直没有注意到,到第四天偶然发现,这才大吃一惊。

“老了,大仇未报,我却已经老了?!”伍子胥对天长叹,随后号啕大哭。

哭声吵醒了公孙胜,他小心翼翼地走出洞来,不解地看着伍子胥在那里痛哭。在他看来,伍子胥并没有什么变化。

伍子胥看到了公孙胜,于是停止了哭泣。

“老师,你为什么哭?有人欺负你了吗?”公孙胜问,他只能理解这么多。

伍子胥没有说话,他的眼睛直直地盯着公孙胜,盯得公孙胜心里发毛。

“哈哈哈哈……”突然,伍子胥放声大笑起来,嘴唇的燎泡因大笑而破裂出血,而伍子胥依然大笑不止。

“老师疯了。”公孙胜更加害怕。

老师并没有疯。

老师刚才也并没有盯着公孙胜看。

老师是在思考。

老师意外地想到了办法。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成语不是来自这里,可是用在这里却最恰当。

“孙子,走,咱们过关去。”伍子胥大声对公孙胜说。

“老师,你,你不是疯了吧?”公孙胜战战兢兢地问,如果不是疯了,怎么竟然这样称呼自己?

昭关,中午时分。

每天的这个时候是过关人最多的时候。

昭关守军认真地观察着每个出关的人,但凡有一点特征与伍子胥相近的,都会仔细地盘查,而弓箭手就在不远处,任何试图逃跑的人都会被毫不留情地射杀。

一个大个子走了过来,不仅高大,而且面露凶相。

“站住,说你呢。”守关军士注意到了他,将他叫住。

大个子很不情愿地站了下来。

“你!说话!什么地方人?过关干什么?”开始盘问。

“我,我,我本地人,我老,老婆家在关那边。”

“你的口音有点怪啊。”

“我,我,我就是结、结巴,口、口音不怪、怪、怪。”

军士们又盘问了几句,突然抓起大个子的手来,把大个子吓了一跳。

“嗯,走吧。”军士们放走了大个子,因为大个子满手的老茧,显然不是伍子胥。

大个子惊魂甫定,灰溜溜地走了。

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没有注意到的是,一个满头白发、满脸肮脏的老人,佝偻着腰,拄着拐棍,带着自己的孙儿从旁边走了过去。

一个军士注意到了他们,因为他们得到的命令是伍子胥带着公孙胜,所以对于带孩子的男人都要注意。可是,没等他发话,那个小男孩对着老头叫了一声“爷爷”。

“嘿嘿,怕是没有这么老的伍子胥啊。”军士暗笑。

可是,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个老头就是伍子胥,而这个孙子就是公孙胜。

【渔丈人】

伍子胥与公孙胜过了昭关,急匆匆向前赶路,看看天色将近黄昏,前面是一条大江,江的对岸,才是吴国。

看来,高兴得早了一些。

正在不知道怎样过江,远处有一队楚军士兵巡江过来,伍子胥急忙和公孙胜躲了起来。要是被他们发现,事情恐怕又会麻烦。摸摸身边,伍子胥只带了一把短剑,弓箭都没有敢带过关。

楚军过去之后,伍子胥急忙又带着公孙胜来到江边,看看怎样渡江。沿江而行,江上看不到一条船。

“谁说天无绝人之路?这难道不是绝人之路吗?”伍子胥极度失望,自言自语。

就在这个时候,从下游上来一只小船,船上只有一个老渔夫。

“渔父!渡我!”伍子胥高声喊道。

老渔夫看了他一眼,没有回答。

“渔父,渡我!”伍子胥又喊了一遍。

老渔夫张张嘴,似乎要说话,恰好这时岸边又有行人过来,老渔夫于是又闭了嘴。

伍子胥要崩溃了。

然而就在他行将绝望之际,他听到了歌声。

“日月昭昭乎侵已驰,与子期乎芦之漪。”老渔夫在唱歌,歌声难听至极。伍子胥眼前一亮,在他听来,这是一首最动听的歌了。

这两句歌词啥意思?太阳要落山,月亮要上天,咱们在前面芦苇荡见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