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四章 小孩很生猛(第2/3页)

八卿中,既有栾荀韩士四大家族,又增加了魏家和赵家,这样,权力被分散,而且,让更多的小家族看到了希望。

紧接着,悼公继续更多的人事安排。由于栾荀韩三家在八卿安排中没有得到好处,晋悼公把四个公族大夫的名额全部给了他们,具体是:荀家、荀会、栾黡(栾书长子)、韩无忌(韩厥长子)。

如果说以上的安排有分猪肉的成分在内,那么,对于一些职能部门的人事安排就完全是唯贤是举了。

士渥浊为太傅,负责国家规章制度的完善;右行辛为司空,掌管国家建设的规范;栾纠为悼公的御者,所有御者归他管理;荀宾为悼公的车右,所有车右都归他管。各军帅佐没有固定的御者,由军官统一进行管理分配。祁奚为中军尉,羊舌职为他的副手,魏颗的另一个儿子魏绛为中军司马,解张为侯奄。铎遏冠为上军尉,籍偃为上军司马。

值得注意的是,右行辛被起用。他是什么人呢?当初晋文公设置三个步兵军,分为中行、右行和左行,荀林父为中行大夫,因此后人为中行氏,以中行为姓。那么,右行辛就应该是右行大夫的后代。右行大夫是谁?按《史记》记载,右行大夫是先縠,右行辛就应当是先家后人。(鲁宣公元年有先辛,受胥甲牵连,奔齐。)

解张字张侯,公族,似乎应该是解扬的儿子,他也是张姓始祖之一。

除了赵家、先家后人得到起用之外,晋悼公还计划起用狐家后人,只可惜没有找到。而郤家和胥家被灭的时间太短,灭他们的人都还在,所以不便起用。

晋悼公登基第一天,一切都布置得妥妥帖帖。

【韩厥执政】

权力斗争让每个人的神经就像一根拉满的弓弦,随时要绷得紧紧的。

如今,晋悼公强势君临,权力斗争这套东西没法玩下去了。于是,大家的神经得以放松下来。按理,这是一件好事,终于可以享受生活了。可是,对于一些人来说,长期绷着的神经已经失去了弹性,一旦松下来,就会断裂、粉碎。

栾书就是这样的,从晋景公二年(前598年)成为卿之后,到现在整整25年了。25年来紧紧绷着的一根神经,一旦放松下来,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活下去,真是觉得人生没有什么乐趣了。

晋悼公登基仅仅两个月之后,栾书就鞠躬尽瘁了。

栾书的一生,可以说是历经风浪屹立不倒的一生。25年间,他经历了先家、赵家和郤家的毁灭,而自己一步步熬到了中军帅,可以说是步步惊险,十分不容易。总的来说,栾书是个很谨慎的人,也是个很聪明的人,甚至也可以说是个很正直的人。两次对楚战争和一次对齐战争,栾书都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在治理国家方面,也是奉公守法,不敛私财。对于栾书,晋国历史上的评价是相当高的。

《国语》上有一段叔向对栾书的评价,很有代表性:从前栾书没有百顷的田产,家里置备不齐祭祀的礼器,可是他能宣扬德行,遵循法制,使名声传播到各诸侯国,诸侯亲近他,戎、狄归附他,依靠这点治好了晋国,执行法令没有弊病,所以避免了灾难。

栾书去世,八卿面临调整。按照栾书的意思和惯例,应当是荀偃递补。可是,悼公不准备按照惯例做,他知道谁才是恰当的中军帅人选。

“韩厥接任中军帅。”悼公下令,随后又对八卿作了调整。

现在,晋国八卿的情况是这样的:中军帅韩厥、中军佐荀罂、上军帅荀偃、上军佐士匄、下军帅栾黡、下军佐士鲂、新军帅魏颉、新军佐赵武。

从晋灵公六年(前615年)出任司马开始,韩厥经过42年的奋斗,终于成了中军帅。

当一个长期超然于权力斗争之外、坚持做人原则的人成为中军帅的时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权力斗争已经不再是主流,老老实实干活才是正道。

【君能臣贤】

下面来看看晋悼公继位之后的几件事情,从中就能看到晋悼公的见识、魄力和人格魅力。

晋悼公登基当年六月,鲁成公亲自前往晋国朝见。悼公热情接待,礼节周到,令鲁成公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等到鲁成公回国之后,晋国的士匄随后也就到了,答谢鲁成公对晋国的访问。这下把鲁国的大夫们惊喜坏了,跟晋国打交道这么多年了,晋国人始终像对待一个跟班那样对鲁国不屑一顾,如今却按照平等礼节来对待鲁国,大家能不感动吗?

当年十一月,楚国令尹子重侵犯宋国,宋国急忙向晋国求救。

“主公,如果想得到诸侯的拥护,就要保护他们。晋国要重振霸业,请从救援宋国开始。”韩厥的态度很清楚,救。

登基不到一年,要不要跟楚国人交锋?换了别人,会犹豫。可是悼公决不犹豫:“正合我意,不要耽搁,立即出兵。”

晋军火速出动,赶往宋国。子重得知晋军果断出兵之后,自己主动撤军了。

“晋国人不忽悠人了。”天下诸侯惊呼。

晋悼公三年,祁奚告老退休。

“祁老,您退了,谁接任呢?”悼公有点舍不得。

“解狐最合适。”祁奚说。

“解狐?你们不是仇人吗?”悼公有点吃惊。

“您问的是谁适合接任我,没问我谁是我的仇人。”祁奚说。

悼公很感动,祁奚这是什么精神啊?

第二天,悼公派人去召解狐来接任祁奚的中军尉,谁知解狐没这个命,竟然在前一晚心肌梗塞身亡。

于是,悼公又请祁奚来。

“老爷子,解狐突然病故了,您再给推荐一个吧。”

“那,祁午可以。”

“祁午?那不是您儿子吗?”

“你问的是谁接任合适,没问我谁是我儿子。”

“那,羊舌职也病危了,谁接替他比较好?”

“他儿子羊舌赤最合适。”

后来,祁午和羊舌赤都干得很出色。

这段故事就是祁奚“一举不避仇,二举不避亲”的故事,千古以来传为美谈,也是“举贤不避亲”这句话的来历。

悼公很敬佩祁奚,不过其实他更应该敬佩自己,首先他重用了祁奚这个人才,其次他创造了一种民主公正的气氛,祁奚才有可能以如此无私的立场推荐人才。试想,如果国君就是个昏君,这个国家恐怕就不是“举贤不避亲”,而是任人唯亲了。

对此,《左传》里的“君子”给了祁奚极高的评价,并且引用了《商书》和《诗经》里的句子。《商书》写道:“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意思是“既不结党又不营私,这才是堂堂正正的王道”。《诗经》写道:“惟其有之,是以似之。”意思是“只有自己有才能,被举荐者才像他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