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楚庄王动手了(第2/3页)

秋收的时候,斗越椒造反了。

斗家是楚国第一世家,以家族实力而言,斗家不仅是楚国第一,甚至是世界第一。所以,斗越椒有这个底气跟楚庄王决一死战。而且在斗越椒的头脑里,斗家是为楚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的,如今完全是被逼造反。

斗越椒杀害令尹,公然造反,消息传到郢都,整个朝廷都炸了窝。

楚庄王急忙召开卿大夫会议,讨论当前的形势。虽然所有的人都谴责斗越椒的公然背叛,但是,说起讨伐斗越椒,并没有多少人响应。为什么?一来,斗家实力强大,真要交锋起来,胜负难料;二来,斗越椒造反确实有被逼的意思,尽管斗家一向有些跋扈。

“这样吧,再怎么说,斗家也是楚国的世家,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还是给他一个悔改的机会吧。”楚庄王看出来了,现在讨伐斗越椒不是最佳时机。

第二天,楚王特使前往斗越椒的领地,传达楚王的建议:既往不咎,请斗越椒回来继续担任令尹。

特使被痛打一顿,赶了回来。

“看来,斗越椒是担心我秋后算账,自己的安全没有保障。”楚庄王没有生气,反而自我反省。

第二天,又一个特使前往斗越椒的领地,这一次带去了楚庄王的全新提议:请斗越椒回来担任令尹,同时,庄王派自己的一个叔爷、一个叔叔和一个兄弟去斗越椒的地盘,充当人质。

特使又被打了一顿,赶了回来。

“这个斗越椒太过分了。”这一回,没等庄王说话,卿大夫们愤怒了。是啊,大王都这样仁至义尽了,你斗越椒还不肯妥协。如果说从前你还占点理的话,如今你就一点道理都没有了。

“唉,算了算了。要不,我就流亡到晋国去,或者去吴国吧。我走之后,大家去请斗越椒回来。”庄王不动声色,提出自己的新建议。

“大王,这怎么行?哪有国君避让反臣的?”大臣们不同意,坚决不同意。

“那,怎么办?”

“讨伐斗越椒!讨伐斗越椒!”群情激奋。

庄王笑了,他知道,时机已经到了。

『权力斗争金科玉律第十三条:对付强敌,要适时示弱,争取同情票。』

楚国大军向斗越椒的封地进军,渡过漳水。

与此同时,斗越椒的军队也开始出发。于是,两军在皋浒(今湖北省襄阳县西)相遇了。相比较,楚王的部队人数占据优势,而斗家的族兵是楚国的锐卒,战斗力超强。

不过从士气上看,楚军明显更高一些。

两军列阵,楚庄王远远地看着斗越椒,只见斗越椒在战车上耀武扬威,十分威风。说实话,楚庄王心里还真是有些打鼓。

“我们人多,利于混战。”楚庄王想到这里,挽好了袖子,抄起鼓槌来,就准备擂鼓冲锋。

对面的斗越椒远远看过来,发现楚军的士气出乎意料地高,心里也有些打鼓。他猛然看见楚庄王,暗自打定主意:我只要一箭射死楚王,他们不就崩溃了?

是个好主意。斗越椒打定主意之后,毫不迟疑,抽出一支箭来,力贯双臂,远远瞄着楚庄王,“嗖”一箭射出。

斗越椒是楚国著名的神射手,他射出的箭既远又准。只见那支箭在空中划出一条漂亮的直线,穿过庄王的车辕,又穿过鼓架,正射在了铜钲上,“仓啷”一声巨响,所有人都能听到。

射程够远,力量够大,可惜,偏了一点。

楚庄王吃了一惊,两手一哆嗦,鼓槌差一点掉地上。

等到楚庄王抬头去看的时候,又吃了一惊,因为又来了一支箭,力道比刚才的还要大。楚庄王要躲,来不及了。只见那支箭又穿过了车辕,“噗”一声,射穿了车盖。

射程更远,力量更大。可惜,又偏了一点。

整个楚军都发出惊叫声,大家都很害怕,有人开始后退。

楚庄王一看,要有麻烦,怎么办?眉头一皱,计上心头。

“兄、兄弟们,不要怕,当年文王讨伐息国的时候,缴获了三支神箭,后来被斗越椒偷走了两支,就是这两支。射完这两支,他没戏了。”现编现演啊,也亏了庄王急中生智。

楚军不像刚才那样慌乱了,可还是心怀畏惧。

总的来说,形势还是不太好,因为斗越椒的第三支箭随时会射过来。

关键时刻,有人说话了,谁?潘党,潘尪的儿子,楚国第一射手。

“大王,另外的一支神箭在我这里,看我的。”潘党十分聪明,知道这个时候庄王最需要的是什么。

只见潘党从箭囊里抽出一支箭来,张弓搭箭,看准了斗越椒,一箭出去。

斗越椒干什么呢?热身呢。刚才两箭出去都没射中,斗越椒发现自己的状态不是太好,命中率太差,于是放下弓,活动活动膀子,使劲眨眨眼,准备再射。

俗话说:机会总在一线之间。抓住了,机会属于你;抓不住,机会就收拾你。

斗越椒活动开了,抬头看庄王是不是躲了起来。可是,等他抬头的时候,他知道没有必要去关心庄王了,因为一支箭已经贴近了自己的脸。斗越椒只来得及惊叫,而他终于没有惊叫出来,因为箭就从他张着的嘴射了进去。

射程更远,力量更大,而且,准确度更高。

鼓声,楚庄王亲自擂响的战鼓声。

战斗才刚刚开始,但是已经结束。

“鼓而进之,遂灭若敖氏。”《左传》记载。

【宽厚的楚庄王】

斗家的命运应了子文的预言,整个家族在战斗中灭亡。

其实,斗家的命运是注定的,并非由于斗越椒而如此。因为斗家的地位注定了他们必将是楚王铲除的对象,只是不幸地被斗越椒遇上了。而这一点将会无数次地被证朋,在春秋,在整个中国历史。

斗越椒的儿子斗贲皇跑了,他很自然地选择了晋国。在晋国,斗贲皇受到欢迎,谁不欢迎来自敌方的叛徒呢?

斗贲皇成为晋国的大夫,因为封邑在苗,改名为苗贲皇。到这里,苗姓的读者请起立,因为苗贲皇就是苗姓的始祖。

斗越椒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的后代成了晋国人。

斗家,楚国最大的家族就这样灭亡了;斗姓,楚国第一大姓,不知道如今还有没有姓斗的。

那么,斗家在楚国消失了吗?没有。

子文的一个孙子叫做斗克黄的,担任箴尹一职,大致相当于后来的谏臣,现在的体改委主任。斗越椒起义的时候,他正在齐国出访。回国途中在宋国听说了起义失败的消息,手下人就说:“别回去了,逃命吧,就去齐国吧。”

“不行,任务没完成就跑了,不厚道。回去吧,认命吧。”

就这样,斗克黄回到了楚国,向楚庄王汇报了出访的情况之后,让人把自己给绑起来,送到法院去了,那时候叫有司败,算是自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