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五章 大战前戏(第2/3页)

“大王,三军将士憋足了劲要和晋国人大战一场,怎么能逃?”子反第一个反对,不等别人说话,先吼了起来。

“哎,我也知道你们不服气。想想当年成得臣,那也是百战百胜的名将,可是遇上晋国人,不也被打得满地找牙?如今,先轸、魏犨等人虽然不在了,可是他们的后人还在啊。我看,还是撤军吧。”庄王还是坚持撤军。

“大王,我们愿与晋国人血战到底。”大夫熊负羁挺身出来,反对撤退。

“令尹,你看呢?”庄王故意问孙叔敖。

“我觉得,撤军为上。”孙叔敖回答。

孙叔敖话音刚落,只见三军将领呼啦啦站起来十多个人。

“大王,我们请求与晋国人决一死战,报仇雪耻!”大家群情激奋起来,对于先轸、魏犨,大家是认同的,可是对他们的后人,大家不屑一顾。

“这个……”楚庄王犹豫起来,似乎拿不定主意。

伍参在一旁看得想笑,他知道该自己主动出场了,这一次不能再让庄王点自己的名字了。

“大王,我想说两句。”伍参提出请求。

楚庄王也差点笑出来,他用赞赏的眼神看看伍参,心说这小子太醒目了,做个嬖人太可惜了,回去要提拔他了。

“你说。”

“大王,依我看,大家斗志昂扬,就这么撤了,真是太对不起大家。我看,不如咱们先派人去到晋国那边提出一个和平建议。他们要是答应了,咱们也不吃亏。他们要是不答应,那时候正义的一方是我们,咱们再跟他们决战,到时候就拜托各位将军了。”伍参的主意算是个折中。

“那好,蔡鸠居,你去一趟晋国人那里,请求和平解决。”庄王决定了,将军们还在愤愤不平。

【第一次和平谈判】

晋军大营。

几天来,三军将领们备战的时间不多,主要的事情是在争论该打还是该和,争论到现在都没有结论。

这一天争论还在继续,正争得面红耳赤,楚国特使蔡鸠居到了。

“哎,先听听楚国人怎么说。”晋国人暂时不争了,大家都想看看楚国人想干什么,是下战书?还是求和?

我们来听听蔡鸠居怎么说。

“寡君少遭闵凶,不能文。闻二先君之出入此行也,将郑是训定,岂敢求罪于晋?二三子无淹久。”蔡鸠居的话显然是楚庄王教给他的,软中带硬,不卑不亢。什么意思呢?大意如此:我们大王从小遭遇忧患,不太善于辞令。从前我们的先王成王和穆王来往途经这里,都是为了教训和安定郑国而已,我们大王这次来也是这个意思,怎么敢得罪晋国呢?各位,请回去吧。

从软的角度说,楚国人是主动来表示善意的;从硬的角度说,楚国人是要晋国人回去,也就是说,晋国人没有任何收获。

荀林父一时不知道怎样回答。就这么回去吧,太没面子;拒绝吧,那就等于宣战,又不是自己的本意。

“当年周王曾经对我们先君晋文公说过,让我们和郑国一同辅佐王室,如今郑国背抗王命,不跟晋国亲近,我们国君命令我们前来质问郑国,怎么敢劳驾你呢?谨此拜谢楚王的命令。”士会说话了,既客气,也没有示弱。

说来说去,楚国和晋国都没有错,错的就是郑国。

弱小就要挨打,而且还要背黑锅。试想一下,如果这个场合郑国人也在,就该郑国人转圈赔礼道歉了。“我们有罪,我们有罪,都怪我们自己做得不好,才害得你们来教训我们,我们是坏人,我们是坏人。”

基本上,士会的意思跟楚国人的意思一样:我们是来教训郑国人的,不想跟楚国人作对。至于撤不撤军,没说。

荀林父对这个回答很满意,从外交的角度说,楚国和晋国的话都是废话,但是,至少表达了双方的善意,这为进一步的接触打下了基础。

蔡鸠居没有说更多的话,他没有得到授权,事实上他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所以,他告辞之后出来了。

刚才先縠之所以没有说话,是因为他没想好该说什么,并不等于他赞同士会的话,实际上他非常不同意士会的话。看见楚国使者走了,他把赵括拉到了一边。

“兄弟,士会简直就是软蛋,丧权辱国。你追上楚国使者,表达我们的严正立场。”赵括急忙追出去了。

蔡鸠居还没有上车,后面赵括追了上来。

“嘿,楚国来的,等等。”赵括大步追上来,说话一点也不客气。

蔡鸠居转过身来,看看是什么人这么粗鲁。

“你谁啊?什么事?”蔡鸠居问,说话也不客气。

“我赵括,告诉你,刚才士会的话不恰当,我代表晋国三军来警告你们,我们晋国军队来,就是要把你们赶出郑国去,听见了没?告诉你们国君,识相的赶紧自己走。”赵括把自己提升为晋军的发言人了,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最后通牒了。

蔡鸠居一听,你是个什么鸟啊?你就代表晋国三军了。本来想直接顶回去的,想想来的时候庄王叮嘱过不要多说话,忍住了,转头上车,回楚军大营了。

【第二次和平谈判】

楚军大营。

蔡鸠居把出使的情况一五一十作了汇报,一个字也没有漏,甚至连晋国人的语气和表情都尽量模仿回来了。

“该死的晋国人,给脸不要脸,跟他们打。”大家听完之后,都义愤填膺。

“大家不要急,赵括是个什么东西?他怎么能代表晋军?我看,士会的话才是他们的官方答复。”出人意料的是,庄王并不生气。

“可是,士会的话都是废话啊,倒是撤还是不撤,他没表态啊。”子重说话了,他对士会的答复也不满意。

“不能这么说,我们平白无故让人家撤军,人家怎么有面子呢?这样吧,蔡鸠居,还是你去一趟,跟他们商量商量,看看他们需要什么条件才肯撤军,啊,别跟他们争吵啊。”楚庄王又派蔡鸠居去了。大家一看,大王这简直是仁至义尽啊。

“我们大王对他们的臣子都这样谦虚,都这么客气,如果他们再提什么无理要求,我们就不答应。”将领们议论纷纷,他们已经很愤怒了。

蔡鸠居又来到了晋军大营。

“各位,我们大王说了,你们撤军有什么要求,可以提出来。”蔡鸠居开门见山,连外交语言都省了。

“嗯。”荀林父首先吃了一惊,他惊讶于楚庄王的通情达理,这样的国君平生还第一次见到,打仗还要给对方留台阶的。在那一瞬间,他甚至有些感动。

“士会,楚王这样仁义,士会,你说说吧。”荀林父又把皮球踢给了士会。这么多人当中,从人品和能力的角度来说,他也只能信得过士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