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七章 邲之战(第3/3页)

荀首重新上了战车,这一次,他不再射人,他射马。一箭过去,那员小将的马就被射倒了,在小将还在发呆时候,荀首已经率领晋军杀了过去。

这一次,红了眼的是晋国人,楚国人抵挡不住,逃的逃,死的死,小将被荀首生擒活捉。

这员小将是谁?楚庄王的儿子公子谷臣。

“撤。”荀首下令,公子谷臣外加连尹襄老的尸体,本钱绰绰有余了。

【战略家楚庄王】

楚庄王下令收兵。

“大王,晋国人现在都在渡河,无心作战,如果我们乘胜追击,一定能把他们全部赶进水中。”子重建议。

“不必了,冤冤相报何时休?又何必赶尽杀绝呢?当年城濮之战,晋文公也并没有穷追不舍。”楚庄王坚持。

于是,楚军收兵。

整个晚上,晋国军队都在渡河,直到早上,总算逃回了北岸。

楚军清点人数,死伤极少,但是襄老战死,公子谷臣被活捉。而清点尸体之后,晋军被杀上千人,被俘上千人。楚军完胜。

因为楚军晚上驻扎在邲(今河南荥阳北部),这一战历史上称为邲之战。

城濮之战,晋国大胜楚国。邲之战,楚国完胜晋国。

现在,先来看看楚庄王的战略战术。

第一步,诱敌。

围困郑国,引诱晋国来援。晋军远道而来,必然疲惫,楚军正好以逸待劳。这一招,正是城濮之战中先轸用过的招数。

第二步,示弱。

这是楚庄王用了一辈子的计谋,对付斗越椒就用了这个办法。示弱的好处在于,一方面让敌人骄傲并失去警惕,另一方面自己的队伍会因此愤怒而求战欲望强烈。此长彼消,战斗力的对比立即发生巨大变化。

楚庄王两次派使臣去求和,是忽悠晋国人;两次忍让晋国使臣,是激怒楚国人。所有这些,都是基于这样的战术考虑。

第三步,袭击。

最后的攻击选择了袭击,时机恰到好处。

其实,以当事双方的战力和心态,即便是正面交锋,楚国人依然占六成以上的胜算。但是,有了楚庄王的战略战术,楚国人不仅能够战胜晋国人,而且能够完胜。

可以说,这一战是中国历史上的经典战例,而其中最经典的部分又是心理战。

如果我们说楚庄王是心理战的祖师爷,应该没有争议。

如果说狐偃和先轸导演了晋楚之间的首次大战,那么,第二次大战就完全是楚庄王的设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