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七章 命中注定的事(第3/3页)

后来秦康公去世了,秦桓公您继位了,我们景公翘首以盼说:“这下好了,和平有望了。”令人失望的是,您跟康公是一丘之辂(音禾),利用我们被赤狄侵犯的时候来侵略我们,抢我们的庄稼,杀害我们的边民,我们忍无可忍奋起反击,这才有了辅氏之战。前不久的令狐之盟,您又在忽悠我们,表面上跟我们和平友好,暗地里勾结白狄和楚国人来攻打我们。白狄跟我们是亲戚,跟你们是仇人,你们要我们跟你们去打白狄,我们为了友谊而牺牲亲情,答应了你们。可是随后你们又联合白狄打我们。你们两面三刀的行为,连白狄都讨厌你们,向我们告密。楚国人也很讨厌你的反复无常,他们也把实情都告诉了我们。天下诸侯知道你们的无耻行径之后,义愤填膺,一定要讨伐你们。如今,我们国君在请侯们的强烈要求下,不得不前来讨个说法。如果责国君为天下诸侯着想,怜悯我们,肯和我们诚心签署新的合约,我们还可以试一试把诸侯们劝回去。否则的话,我们也不能阻止他们来伸张正义了。

颠倒黑白,强词夺理,借题发挥,添油加醋,威胁恫吓,基本上,《绝秦书》就是这样的了。当然,不能说秦国在所有的事情上都占理,但是他们有理的地方也被晋国人说成了没理,晋国人实在是太有才了。

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国家之间也是如此。有理没理并不重要,有恩没恩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实力。看看今天的世界,不是也常常能够看到各种版本的《绝秦书》吗?

其实,晋厉公根本没有给秦国人机会,联合国大军随后渡过黄河,攻击秦国。在麻隧,联合国军大败秦国军队,活捉秦国大夫成差和女父。联合国军队又渡过泾水,一直推进到侯丽才撤军。

“我发誓,今后再也不跟晋国人打交道了。”秦桓公哭着说。在他的记忆中,秦国每一次跟晋国发生关系,最终都会吃大亏。

可是秦桓公忘了,如果当初秦国不跟晋国打交道,就不会有他了。

《绝秦书》作为千古绝唱流传下来,其中为我们贡献了“戮力同心”、“痛心疾首”、“惟利是视(图)”、“引颈以望”等成语和“蟊贼”“逾越”、“倾覆”等词汇。文章好得连被骂的秦国人也爱不释手,组织干部认真学习,在日后骂楚国人的《诅楚文》里基本模拟了此文的体例、语法和口气。

喜好古文的同学,建议全篇背诵《绝秦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