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〇章 永不结束的战争(第3/3页)

其次,这次战争双方都没有表现出很高的战略战术素养,没有出现狐偃、先轸和楚庄王这样出色的战略战术家。因此,这场战争注定不会成为经典战例。

第三,双方阵容中的叛徒都很出彩,基本上,他们都能看到双方的优劣长短,应该说,不论是苗贲皇还是伯州犁,都是精英,而把这样的精英给了对方,绝对是各自国家的损失。

第四,双方都有各自表现出色的人物。晋国这边,郤至风头出足,不仅晋军的整个战术部署和打法都是他的意图,他本人还弄了一身红甲,像个明星一样前冲后突。不仅像明星,郤至还卖弄了风度,连楚共王都赞扬他。而楚国这边的头号明星无疑是养由基,往常人们称他养叔,这一战下来,得了个绰号“养一箭”,端的是楚国人爱晋国人怕,扬名立万,成为中国历史第一神箭手。要是放在现在,奥运会射箭金牌别人就根本不要想了,连靶子都给你射穿。

第五,双方的内部矛盾在战争期间被压制。楚国方面,子重和子反是仇人,但是楚共王在,子重、子反没有发生正面冲突。晋国方面,尽管栾书、士燮和三郤之间意见并不统一,但是晋厉公在,内部矛盾也没有爆发。设想一下,如果楚军没有共王而晋军没有厉公,这次战争会乱到什么程度?

但是,战争期间没有爆发的内部矛盾在战争结束后立即爆发,子重借题发挥,逼死了子反。那么,晋国这边呢?

第六,晋楚两军实际上实力相当,正面作战的情况下,也就是大打小输赢,谁也没有把握战胜对手。

我们还是先把这次战争的结尾交代一下。

晋军在第二天早上发现楚军已经撤了,于是皆大欢喜。因为楚军撤得,匆忙,辎重粮食等都来不及带走,晋军就在楚军大营足足吃了三天。

楚军撤走之后的第二天,齐军、卫军、宋军、鲁军都到了,晋厉公一看,好嘛,仗打完了,你们也来了。

不过,鲁军最终没有能够与晋军会合,因为鲁国权臣宣伯暗中派人对郤犨说鲁成公是故意磨蹭,等到晋楚两军决战之后再看风使舵的。其实呢,明摆着个个诸侯都这样的,不过郤犨收了宣伯的贿赂,因此拒绝鲁军前来会合。

“这帮该死的来锦上添花来了,不能便宜他们。”晋厉公下令晋国军队凯旋回国,留下随后赶来的下军佐荀罂统帅诸侯军队攻打郑国。

联军的实力实在太差,也许他们也觉得很无聊,也许他们觉得晋国人派个下军佐来领导自己太没面子,要知道齐国和卫国都是国君带队,宋国是华元领军,结果要在你晋国老六的领导下打仗,心情怎么会爽?

总之,联军的军事行动很不成功,打郑国打不动,于是屁股一歪,打到陈国去了。打了一通陈国没什么成果,屁股再歪一歪,转蔡国去了。在蔡国转了一圈,屁股再歪一歪,又来到了郑国颍上。

郑国的子罕看透了联军这点把戏,他们并不想打仗,可是又不敢就这么回去,因此四处转悠。

“转,转你们个头啊。”子罕也没客气,率领郑军精锐半夜袭击了联军,结果打得联军抱头鼠窜。得,这回也不用不好意思了,联军直接跑回国了。

鲁成公原本还有些忐忑不安,听说联军被郑国打得丢盔弃甲,不禁暗自庆幸。

【士燮父子】

对外战争获胜了,内部的斗争就会更加激烈。

“主公,您这么年轻,而我们都没有什么才能,我们为什么获得这么大的胜利呢?主公一定要戒骄戒躁啊。《周书》说了:天命不会一成不变。也就是说只有有德的人才能享受天命。”晋军回国的时候,士燮对晋厉公这样说。

晋厉公瞥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栾书也瞥了他一眼。

三郤瞥了他三眼。

就连士匄也瞥了父亲一眼。

士燮暗暗地叹了一口气,不再说话了。

从晋文公称霸开始到现在,晋国的强势人物按照顺序分别是:狐偃、先轸、赵盾、郤缺、荀林父、士会、郤克、栾书。

同样按照这个顺序,狐家首先从晋国逃亡,在晋国政坛消失;随后,先家惨遭灭门;再随后,赵家惨遭灭门。按照这个顺序,下一个难道就是郤家?如果这是一个诅咒,上面的七家是不是都无法逃避?

晋国的卿,没有一个死在楚国人的车前,却纷纷倒在晋国人的刀下。什么是权力斗争?这就是权力斗争。

权力斗争,远比战争要残酷得多。

权力斗争,就是一场永不结束的战争。

《第三部·晋楚争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