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周公主义(第2/4页)

所以,周公毫不客气地,或者说义不容辞地继续留下来,继续当总理。而且,他不止当总理,他还当摄政王。什么是摄政王?就是坐在王的位置上来代替周成王管理天下。

周公当了摄政,很多人不满、嫉妒、不服。事实上直到今天,依然有所谓的学者一口咬定周公就是想篡位,甚至断言武王就是周公害死的。在这里,顺便向这些所谓的学者表示鄙视,骗稿费骗职称也该选择一种稍微有点良心的方式吧,靠挖祖坟过日子是要遭天谴的。

老三管叔鲜是最红眼的,大概他以为兄终弟及也该轮到自己而不是老四,但是他没有想一想自己的能力与周公有多大差距,为什么周公能做总理而自己做不了。不管怎样,管叔煽动了弟弟蔡叔度准备谋反,最愚蠢的是,他竟然和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联手,这直接就等于把自己定位为叛乱了。

在叛乱之前,管叔鲜还是先采取了舆论攻势,在民间广泛传播“周公要篡位”的谣言。谣言说一千遍也会成为真理,周朝的公卿大夫们也开始怀疑了。

周公是什么人?周公所站的高度是管叔们想象不到的。

对付几个小泥鳅,周公是有把握的,他采取了三招。

第一招,牢牢把握军队,常备不懈。

在这一点上,周公是有经验的,他参加了伐纣,属于文武双全的全能人才,而周朝的主要兵力在他的手中。

第二招,三巨头团结。

周公在流言传来的时候,把姜太公和召公请来恳谈,太公、周公和召公是当时的三巨头。关于召公,史料里并不翔实,他有可能是周公的弟弟,也有可能是周公的堂兄弟甚至堂叔,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王族并且与成王的关系很近。在这里,我们认为他就是周公的弟弟。

“四哥,怎么我们最近越来越说不到一起了呢?”召公说话很直,他也开始怀疑周公图谋不轨,但是,他了解四哥的为人,因此他很困惑,就直接说了出来。

“二位,我之所以摄政,都是为了祖先的基业,为了大周朝。当今二哥早死,成王大侄子岁数又小,而天下远远没有太平,我只好这样做。等他长大,我自然会把王位还给他。”周公说。周公的话并不多,但是已经足够了,因为每个人都知道,周公说话是算数的。

有了太公和召公的理解和支持,周公还怕什么?

第三招,各个击破。

总理失踪了,成王命令手下搜查总理府,看看能不能找到一点周公要篡党夺权的证据。这一搜,真搜出东西来了,什么?当年在黄河边所作的祷文。

有人说,这难道不是周公在逃走时候造的假吗?兄弟,那可是三千多年前,放了六七年的东西,那时候可没有什么“东南亚证件公司”来制作各种假证件假文件,造假是造不出来的。有人又说,那难道不是周公六七年前就准备好了这一天?兄弟,若是周公六七年前就想到了这样的细节,他要篡位那不是易如反掌,为什么还要让出来?

成王在一瞬间被感动了,他知道自己错了,他感到惭愧,叔叔不避嫌疑为自己创下这样安定团结的基业,而自己竟然要怀疑叔叔,让叔叔不得不逃走,这难道不是罪过吗?

成王派人去楚国把周公给请回来了,叔侄相见,相顾而泣。周公知道,自己的苦心没有白费,苍天是有眼的。

周公很担心成王淫佚骄奢,于是写了《多士》和《无逸》教导他治国的道理。此后,周公为周朝置备了完整的政治制度,周朝被管理得井然有序。

【尊崇无限】

周公去世之前,留下遗嘱:“一定要把我葬在成周(今河南洛阳),以表明我不敢离开成王左右。”

周公去世之后,成王将他葬在祖坟所在的毕,安葬在文王的身边,享受王的待遇,成王以此表达自己不敢把周公当做自己的臣子。

周公去世当年的秋天,秋收来到之前,突然刮起狂风骤雨,地里的麦子全部被刮倒,树木被连根拔起。周朝全国惊恐,周成王沐浴更衣,与召公和毕公前往祖庙打开金縢匮,这才发现了周公当年的祷文。成王大惊,急忙叫来管理祖庙的官员,问是怎么回事。“有这么回事,只是周公当时不让我们说。”管祖庙的官员这样说。

成王哭了,换了谁,谁能不哭?

“这一定是上天在警示我,以此表彰周公的大德。”成王于是决定郊祭周公,享受天子礼遇。

郊祭之后,云开雨霁,反向刮风,麦子都立了起来。那一年,天下大丰收。

这是神话吗?

崇高的品德是可以感天动地的,这不是神话。

为了表达对周公的崇敬和感激,周成王特批鲁国可以郊祭文王,鲁侯可以享受天子级别的礼乐。

周公逝世后,周公的爵位由他的子孙世袭,因此周公实际上有两个爵位世袭,一个是在中央政府的周公,另一个是诸侯鲁侯。

世世代代,周公的事迹和品德得到传颂。中国历史上每一任宰相,都会表示自己要向周公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孔子以毕生精力在宣扬周公的思想,在世时常说他梦见周公,与周公谈论天下大势,接受周公的指教,可见他对周公的崇敬之情。在他老了的时候,梦少了,梦不到周公了,于是感叹“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他感叹,他很久没有梦到周公了,他真的老了。

而孔子的门生们常感叹他们没有一个能梦见周公,没有孔老师那样的德行。只有达到孔老师那样的境界,才可能梦见周公。

曹操在《短歌行》中写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写的是自己的理想,也是对周公的崇敬。

别的不多写了,写多了就腻了。上面,不过是周公的履历,下面,我们来看看周公的品德、能力和思想。

笔者才疏学浅,对周公的研究远远不够,以下难免抄袭引用,在此向被抄袭引用者表达敬意。

【以德治国的始祖】

我们常说以德治国,却不知道以德治国的提出者和实践者就是周公。

武王伐纣,征服了商朝。如何处置殷商遗民呢?

武王首先问姜太公,太公说:“我听说过,爱屋及乌。如果相反,人不值一爱,那么村落里的篱笆、围墙也不必保留。”

老爷子的意思是不光杀掉纣王,连纣王的人民也不能保留,而要统统杀掉。用现代话来说,那就是要搞种族灭绝。

“老爷子,您先歇着吧。”武王显然不同意。

于是,武王又找来召公商量,召公说:“有罪的杀,没罪的留下。”召公的主意,也就是把商朝的公务员都给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