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刘裕对南燕和后秦的北伐(第5/7页)

……即日于马头岸渡江,而江津岸峭,壁立数丈,休之临岸置阵,无由可登。高祖呼(胡)藩令上,藩有疑色,高祖奋怒,命左右录来,欲斩之。藩不受命,顾曰:“藩宁前死耳!”以刀头穿岸,少容脚指,于是径上,随之者稍多。既得登岸,殊死战,贼不能当,引退。因而乘之,一时奔散。[39]

刘裕麾下的将领大都是在镇压天师道、攻灭桓玄的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以其敢打敢拼、不计后果的凌厉作风,一洗百年士族政治的萎靡颓唐风气。东晋偏安江左近百年来,军权由士族门阀把持,这些士族大都怯懦,贪生怕死,且视军队为家族私产,拥兵自重,不愿在恢复中原上耗费实力,所以桓温、殷浩等人的一次次“北伐”都归于失败。而刘裕集团在短短二十年间,连续攻灭了孙恩卢循天师道军、桓玄朝廷、谯纵政权、南燕政权、后秦政权,在内部铲除了刘毅、司马休之等离心势力,其军事成就堪称三百年间南方政权的顶峰。刘裕死后诸将凋零,对北方的军事优势未能维持,但使南朝政治回归专制皇权,是其对历史的影响。

附录 刘裕伐后秦“水军出石门”辨正

晋安帝义熙十二年(416年)秋,东晋太尉刘裕北伐后秦。经过一年的战斗,晋军连克洛阳、长安,俘获后秦皇帝姚泓。关于此战过程,《资治通鉴》义熙十二年载:

(八月)丁巳,裕发建康。遣龙骧将军王镇恶、冠军将军檀道济将步军自淮、淝向许、洛;新野太守朱超石、宁朔将军胡藩趋阳城;振武将军沈田子、建威将军傅弘之趋武关;建武将军沈林子、彭城内史刘遵考将水军出石门,自汴入河;以冀州刺史王仲德督前锋诸军,开巨野入河……[40]

刘裕北伐的重要根据地彭城,向北方有两条水道:(一)向北溯泗水,经桓公渎入黄河;(二)向西北溯汴水,在石门入黄河。《资治通鉴》云沈林子、刘遵考部“将水军出石门,自汴入河”,即认为是以舟师溯汴水入黄河。后世史家亦沿袭此观点,未提出异议。

但是,核以《宋书》《魏书》《晋书》诸相关传记所载,都未云沈林子、刘遵考部有水军。与《资治通鉴》此条最相近的记载,是《宋书》卷四十六《王懿(仲德)传》:

义熙十二年北伐,进仲德征虏将军,加冀州刺史,为前锋诸军事。冠军将军檀道济、龙骧将军王镇恶向洛阳;宁朔将军刘遵考、建武将军沈林子出石门;宁朔将军朱超石、胡蕃向半城;咸受统于仲德。仲德率龙骧将军朱牧、宁远将军竺灵秀、严纲等开钜野入河……[41]

此外尚有《宋书》载此次北伐沈林子“加建武将军,统军为前锋,从汴入河”[42]。《晋书·姚泓载记》:“晋太尉刘裕总大军伐泓,次于彭城,遣……将军沈林子自汴入河,攻仓垣。”[43]《宋书·武帝纪中》则只载“北兖州刺史王仲德先以水军入河”[44],未提及沈林子、刘遵考部。《魏书·刘裕传》:“裕率众军至彭城,加镇北将军、徐州刺史。遣中兵参军沈林子自汴入河……”[45]这些史料,都未提及沈林子、刘遵考部为水军。

事实上,黄河分流入汴水的石门,在魏晋之际经常淤塞。如果石门不通,汴水无法获得黄河水,流量非常有限,不能供舟船通航。刘裕北伐时的汴水就是如此。《水经注·济水》:

济水与河,浑涛东注,自西缘带山隰,秦汉以来,亦有通否。晋太和中,桓温北伐,将通之,不果而还。义熙十三年,刘公西征,又命宁朔将军刘遵考仍此渠而漕之,始有激湍东注,而终山崩壅塞。刘公于北十里,更凿故渠通之。今则南渎通津,川涧是导耳。[46]

可见沈林子、刘遵考部受命循汴水攻占石门,正是要凿通湮塞已久的石门,恢复汴水流量。

另外需要注意,石门未开通,不等于汴河故道内完全没有流水。因为在得不到黄河水源的情况下,汴河仍在河南地区有比较小的流域范围,这一流域的降水可以形成径流,只是水量比较小。但这不排除雨季时仍能形成洪涝灾害。《水经注·汴水》:

……义熙十二年,霖雨骤澍,汳水暴长,(彭)城遂崩坏。冠军将军,彭城刘公之子也,登更筑之。悉以塼垒,宏壮坚峻,楼橹赫奕,南北所无。[47]

义熙十二年(416年)夏,正是刘裕北伐后秦准备启程之时。虽然汴水在暴雨季节能形成洪涝,但仍不能通航。因为多年缺水,河道内已经长满树木。《水经注》同卷载:

汳水又东迳周坞侧,《续述征记》曰:斜城东三里。晋义熙中,刘公遣周超之自彭城缘汳故沟,斩树穿道七百余里,以开水路,停薄于此,故兹坞流称矣。[48]

可见要恢复汴水通航,不仅需凿通石门,还需要清理河道树木。这一工作非短期所能完成。

刘裕帅主力溯黄河入洛水,进抵洛阳时,汴水尚未开通。跟随刘裕出征的戴延之亲至黄河分流出汴水的故地观看:“三皇山上有二城,东曰东广武,西曰西广武,各在一山头,相去百步。汴水从广涧中东南流,今涸无水。”[49]

义熙十三年(417年)上半年,晋前锋诸军和秦军在潼关的战斗异常激烈,相持甚久。为打破僵局,王镇恶准备抛开潼关秦军,乘船溯渭水直进长安。《宋书·武帝纪中》:“七月,(刘裕)至陕城。龙骧将军王镇恶伐木为舟,自河浮渭。”[50]王镇恶就地伐木造船,也说明他们西进时汴水不能通入黄河,不然舟舰不至缺乏。《宋书·王镇恶传》:

大军次潼关,谋进取之计,镇恶请率水军自河入谓。伪镇北将军姚强屯兵泾上,镇恶遣毛德祖击破之,直至渭桥。镇恶所乘皆蒙冲小舰,行船者悉在舰内,羌见舰溯渭而进,舰外不见有乘行船人,北士素无舟楫,莫不惊惋,咸谓为神。[51]

八月,王镇恶攻克长安,生擒后秦皇帝姚泓。伐秦之役至此告成。刘裕在长安驻扎至十二月,因为后方刘穆之病死,方急忙班师回建康。大概在此行中,刘裕才终于凿通了石门,由汴水南归。《宋书·武帝纪中》:

(义熙十三年)十二月庚子,发自长安,以桂阳公义真为安西将军、雍州刺史,留腹心将佐以辅之。闰月,公自洛入河,开汴渠以归。[52]


[1] 《宋书·武帝纪上》,第15页。

[2] 《太平御览》卷一百二十六《偏霸部十·慕容超》引崔鸿《十六国春秋·南燕录》:“(义熙)五年二月,晋相刘裕率众来伐。三月,晋师渡淮。”时间皆比《宋书·武帝纪》早一个月,似应以《宋书》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