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吕宋赴婆罗洲针路研究前近代我国东洋地理交通的传统知识体系

本文中“前近代”专指清雍正至道光的约一百年时间,即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这是中国海外地理知识大发展与转型的时期。宋元明时期中国传统的海外交通活动在清代虽渐式微,但依然在民间的层面上进行着。而由于欧洲文艺复兴之后的“大航海”与“地理大发现”,和西方殖民者明中期的入华,大地球形说与西洋地理新知通过各种渠道传入中国。中国记录海外地理的图籍中有关西洋人、西洋人及东南亚当地人与华人交涉的描述也渐增多。因此这一时期不但是中国传统海外地理与近代西洋海路交通知识并存的时代,也是后者逐渐取代前者的时代。陈伦炯的《海国闻见录》、谢清高的《海录》与马德新的《朝觐途记》是流传至今体现西洋新知与秉承中国传统的最重要文献。本文拟从《海国闻见录》中有关吕宋与婆罗洲航路的记载入手,通过探求其所反映出的航海技术及与中国航海传统,来分析《海国闻见录》的知识基础与其时代背景。